香港土地短缺,特区政府多年来一直以多管齐下的方式增加供应,棕地发展则是其中一个主要来源。在新界共约1,600公顷的棕地中,超过一半将发展为高密度房屋及其他用途。然而特区政府以及棕地住户、业务经营者在收地的过程中却面临不同的难题。到底难在哪里?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特区政府致力打造的一个重点大型发展计划。占地约224公顷的“元朗南发展项目”是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可提供约32,900个住宅单位,纾缓房屋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
这一项目的主要土地来源是棕地,也就是新界一些因农业活动衰落而改作其他用途的前农地。然而,棕地并非闲置地,承载著露天贮物、物流运作、停场等多种功能和活动。
事实上,早在2018年的时候,当时的香港特区政府就开展过一次为期五个月的土地大辩论,针对香港士地的来源问题,而负责这土地大辩论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最后提交了一份报告,优先发展的8个选项之中,棕地就是其中一项。
这里是最接近元朗新市镇的其中一幅棕地,按照政府规划,被切成两块,其中一块将于第一期,也就是今年底至明年中收回。特区政府计划在这一片土地上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都会生活区,兴建一批高密度公营房屋,未来这里将是元朗南人口最密的社区。
然而一切美好愿景的前提是,目前在这块棕地上的作业经营者按照特区政府计划搬迁,交还土地。特区政府有意安排他们搬入多层工业大厦,但似乎并不是所有业务都适合。
过去几年,特区政府已先后收回约30公顷棕地,然而这远远不够,由现在至2026年,还有200公顷,将被收回及清理。过程中,约1,400户住户及业务经营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发展局的书面回复,特区政府不进行“一换一”调迁安置,而是向业务经营者和土地业权人提供不同金额的特惠补偿安排,并研究日后尽早向业务经营者发放特惠津贴。然而,钱似乎并不是业务经营者和土地业权人最想要的东西。
虽然无法提供置换士地,但发展局表示,对于较大机会可容纳棕地作业的地带,将加强整理有关资料,向有需要的商户提供,并将物色更多政府土地租给受影响棕地作业者。
来源:凤凰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