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于昨天(11月24日)午在校园举办“融入大湾区与国家创科论坛暨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开幕典礼”,作为理大85周年校庆压轴活动之一。近300名师生、校友,以及来自创科、金融和学术界领袖等嘉宾出席盛会,就香港如何融入国家发展规划交流意见。
图片来源:香港理工大学官方中国科学技术部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徐捷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中国科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李芳芳女士以视像发表开幕致辞,祝贺理大校庆与PReCIT正式启动。
孙东表示:“我谨此祝贺理大成立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相信中心将为促进创科政策领域更多具影响力的交叉学科研究,担当重要角色。而今日的论坛亦定将富有成果,启发更多创新意念。”
主持开幕仪式的包括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滴灌通联合创始人兼主席、香港交易所前行政总裁李小加,校长滕锦光教授、理大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PReCIT主任赵汝恒,以及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兼PReCIT联席主任崔永康。
滕锦光表示:“八十多年来,理大及其前身一直以回应社会不同时代需要为己任,推动香港、国家和世界的发展。适逢国家开展多项重大政策,为香港带来无限发展机遇,理大成立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正是又一切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举措。”
PReCIT由来自理大不同学系和专业的学者组成,推动交叉学科政策研究,矢志成为香港及区内领先的创科智库。赵汝恒在开幕典礼介绍PReCIT的背景和三个主要的研究范畴,包括碳中和城市、大湾区创科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以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教授(图片来源:香港理工大学官方)赵汝恒说:“香港与内地可优势互补,商讨跨境融合方案以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释放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经济的潜力,以及再工业化带来的机遇。这涉及创科合作跨境政策,涵盖两地物资、资金、数据和人员等领域的流通。 PReCIT 作为理大的政策倡议机构,将出谋献策,以支持香港参与国家科技创新任务。”
在论坛上,李小加发表主旨演说,以滴灌通为例,阐释大湾区在创新与人才,以及利用香港市场引导全球资本方面的优势,如何协助内地的小微企业融资,并为投资者提供另类投资选择。
香港交易所前行政总裁李小加先生(图片来源:香港理工大学官方)理大内地发展总监兼PReCIT核心成员陆海天主持圆桌论坛环节,并邀请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联合发起人陈清泉、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潘乐陶、香港工业总会主席查毅超,以及团结香港基金高级副总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黄元山,在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前,就本港的创科发展分享真知灼见。
陈清泉分享了他与内地创科界展开合作的经验,重申政府要与持份者紧密合作,特别是调动专家和市场的力量,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创科发展。
潘乐陶呼吁政府制定配合国家发展的创科政策方向,并建议香港与大湾区共同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以便大学科研人员落实研究成果,进一步吸引投资者资金。
查毅超以工业家的角度,分享香港如何善用产业链及金融中心的优势,发挥作为大湾区和东盟工业创科总部的角色,以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和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黄元山强调,只有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在整条价值链上达至合作和融合,才能让《施政报告》中各项招商招才措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跨境的联合政策对于克服现有障碍,尤其深化市场准入及促进生产要素流动非常重要。
崔永康总结发言时表示,社会各界需要齐心协力,为优秀和具潜质的创科人才提供可持续和有利的环境,吸引他们留在香港推动创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