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紫荆杂志社主办,裕华国产百货有限公司、香港汕头社团总会联合主办的“传承精神命脉 活化非遗文明”中华文化遗产和国际非遗交流系列活动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开幕式。据悉,活动连展五天,由23日持续至28日,活动期间将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华非遗传承精品展,以及民族音乐、福建南音与茶文化等非遗项目现场表演。
本次活动获国家文旅部指导,批准列入“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得到香港中联办宣文部、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旨在推动中外非遗文化交流互鉴和保护传承。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副主席、裕华国货董事长余国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国家文旅部亚洲旅游交流中心主任张栋,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首任司长梁爱诗,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汕头社团总会会长高佩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刘明光,全国政协委员、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施荣怀,宋派文化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梁俊涛,广西自治区政协常委、香港广西防城港市同乡联谊会会长刘娟,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香港书画文玩协会荣誉顾问傅伟中,紫荆杂志社社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名誉会长杨勇出席活动并担任主礼嘉宾。百余名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莅临开幕仪式。
紫荆杂志社社长杨勇致欢迎辞时表示,香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超级富矿令人赞叹。目前,香港有十余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作出积极贡献。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广阔前景令人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巩固提升香港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地位,深化香港同各国各地区更加开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为香港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指明了方向。香港同胞传承发扬非遗文明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动。紫荆杂志社愿同社会各界携手努力,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发扬传播,为人类新型文明的探索创造,作出积极贡献。
紫荆杂志社社长杨勇致欢迎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致辞时表示,香港位于南海之滨,也是珠江口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外海上贸易必经的地方,今时今日更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荟萃的国际大都会。香港既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积累了近代和现代的工商业文化特质,发展出独特的文化风貌。从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清单,就可以感受到这种特色。清单上既有茶楼点心的制作,也有港式奶茶的制作技艺;既有传统的太平清醮,也有印度教的排灯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致辞陈国基亦强调,在“一国两制”下,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明显。我们定当贯彻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七一”重要讲话对香港的嘱托,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并同世界各地展开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我们会充分发挥“十四五”规划赋予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说好香港故事,加强在内地和海外推广多元非遗项目,深化与世界各地民心相通。特区政府也正在制订“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促进香港不同文艺创意领域的发展与协作,完善产业生态圈建设,并且扩展与内地和海外的交流合作。
随著主礼嘉宾们为舞狮表演点睛,“传承精神命脉 活化非遗文明”中华文化遗产和国际非遗交流系列活动正式揭幕。随后,现场进行了福建南音《满空飞》、敦煌舞《梦回敦煌》和粤剧折子戏《胡地蛮歌》三个非遗项目表演。
主礼嘉宾们为舞狮表演点睛
福建南音《满空飞》
敦煌舞《梦回敦煌》
粤剧折子戏《胡地蛮歌》本次展览现场分为三个展区:多彩丝路—— “一带一路”国家非遗精品展区 、国风潮韵——中华非遗传承精品展区和源远流长——文房书斋精品展区 ,陈列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三百余件非遗文化代表作与精品,体现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开放包容价值观。香港利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积极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致力发挥好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香港故事,助力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香港力量与中国智慧。
此外,VR和NFT等新技术的参与是本次展览一大亮点,通过新技术形式,活化非遗文明,并带来绘画、服饰、乐器、雕塑与其他民间艺术的沉浸式体验,助力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现场嘉宾和观众纷纷手持“中华非遗文化十二生肖”NFT卡通形象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由香港广西防城港市同乡联谊会、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宋派文化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协办。
出席开幕仪式的还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珠海社团总会会长邝美云,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重庆总会主席马浩文,康文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馆长林国辉,香港文联秘书长彭婕,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会展运营部总监宋铮等。
主礼嘉宾等合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见证人类文化源远流长、互生互长的活化石。活动期间将持续为市民们奉上精彩丰富的文化盛宴。
-活动详情-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23日 16:30-19:30
2022年11月24日-27日 9:30-19:30
2022年11月28日 9:30-16:00
展览地点:香港中央图书馆2至5号展览馆
(铜锣湾高士威道66号地下)
第一展区:多彩丝路——“一带一路”国家非遗精品展区。内容丰富多样、构思独特、制作精巧、色彩斑斓,处处体现著不同国家非遗的流光异彩。展览集中展示了十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百余件精彩非遗精品,如越南的竹编面具、斯里兰卡的木制面具与泰国的孔具面具等等。该展区以“一条丝绸之路,万千非遗瑰宝”为主题,集中展示非遗文化大师们的匠心精神和立足于向往美好生活的独特艺术创造。同时秉承“展示、交流、合作、共享”的理念,与第二展区形成对话。
第二展区:国风潮韵——中华非遗传承精品展区。气韵生动、底蕴深厚、精品荟萃,集中展示了来自祖国内地十余个城市的国家级非遗文化作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挖掘展品的精髓与内涵,与现代生活接轨,焕发新的生机。
第三展区:源远流长——文房书斋精品展区。笔墨纸砚,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文房书斋精品展区主要以实物、图片等形式系统、全面地展示与书斋文化相关的非遗活化项目,如笔架、笔筒、笔洗、墨床、镇纸、砚匣等等。展区还精心布局了一组明清古董家具精品,如明清书柜、官帽椅、画案、罗汉床、花几、方台等等,希望引导参观者走近文人书斋的清雅静谧,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借以启发更多跨学科和更有效保育承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