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紫瑜 图|刘雨桐
为庆祝香港理工大学八十五周年校庆,理大于11月22日邀请了奥运金牌得主郭晶晶担任讲座嘉宾,以“拨水见光 追逐梦想”为主题,分享运动员生涯和奥运夺金的经历,勉励年轻人坚持追梦。
讲座上,郭晶晶以“成功就是强迫自己坚持下去”为主线,与大家分享她与跳水背后的故事。郭晶晶出生于河北保定,曾经想过参加田径队的她,一开始她对跳水并没有概念,在母亲的引导下,误打误撞地从7岁开始学习跳水,不过她小时候的先天条件并不好,为了矫正缺陷强行压腿,痛得又哭又喊,如坐针毡,一步一步才克服这一切。也为了跳水,离开了家乡。
理大于11月22日邀请了奥运金牌得主郭晶晶女士担任公开讲座嘉宾讲者,以“拨水见光 追逐梦想”为主题而郭晶晶从小就有个“跳水”梦想,那就是成为全国的前三名,登上领奖台。1996年,她终于有机会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踏上奥运之路,唯一可惜的是并没有斩获任何奖项。但对于那时的她来讲,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想起这段回忆,她说道:“以前的练跳台女孩只要参加完一场奥运会,就会退役,连我自己也觉得差不多,在跳完下一次的全运会,就会退役了。那个时候觉得奥运会也参加过了,我还有什么可努力的”。后来,她又从练跳台变成练跳板,并再拥有机会参加世界杯,更夺取了女子双人3米跳板和女子单人3米跳板的冠军。
奥运金牌得主郭晶晶女士分享个人故事(紫荆杂志记者 刘雨桐 摄)转眼之间到了千禧年,郭晶晶在悉尼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奥运会。这次,她与师姐伏明霞一同出战女子双人3米跳板比赛,但由于两人的走板方式不一样,同步性不够整齐,最后只能获得银牌。在后来的女子单人3米跳板比赛当中,由于她非常渴望得到奖牌,心思不够成熟,导致在比赛中发挥失常,没有跳出日常的跳水水平。而她的师姐伏明霞却一跳比另一跳精彩,最终获得了冠军,郭晶晶则以微弱的分数获得了亚军,结束了人生的第二次奥运会。
比赛结束后,郭晶晶心想著自己有两条路可选,一条路是退役,另一条路是成为教练员,第三条路是继续运动生涯。但为了自己日后不会有终身遗憾,她继续选择了当一位跳水运动员。在悉尼奥运会没有获得冠军的经历,并没有让她意志消沉,反而让她的心态有了很多的变化,开始从自身出发,活在当下。她认为,过程往往更重要,凭著自己永不服输的信念,每天都争取0.1的进步。她说:“每个运动员都成为冠军,但不是每个运动员都会夺得冠军。在面对变化莫测的未来,我们做到的就是把握每个机遇,全力以赴,战胜自己,我们就是冠军”。而怀抱著这样信念的郭晶晶,终于在她参加第三次奥运会的时候,实现了自己的冠军梦想,同时也获得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
奥运金牌得主郭晶晶女士分享个人故事(紫荆杂志记者 刘雨桐 摄)俗话有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她站在雅典奥运会奖台上,有人问她:“为什么没有哭”?因为,她内心想的是她在过往积累的过程中,自身已经流过很多眼泪,也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当下的体育水平。同时,她更意识到自己的心态变化,从预赛到比赛,三天的时间,每一天都在考验著她的心态。体育运动员如何自身情绪,不受到任何事情的影响,真是非常重要。因为,体育的魅力总来自于不确定性。
而如今的她,走下了跳台,找寻新鲜的东西,去学习去探索。她认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目标总是不同的,她表示以前做运动员的时候,只会做好一件事。而在接受紫荆杂志记者访问时,热爱家庭的她表示,现时自己短期内的目标是希望自己的三个小朋友能够积极读书,健康成长,也希望大家身体健康。
奥运金牌得主郭晶晶女士接受传媒访问(紫荆杂志记者 刘雨桐 摄)郭晶晶曾于2000年获悉尼奥运会三米板亚军,2004年获雅典奥运会三米板个人赛和双人赛冠军及2008年获北京奥运会三米板个人赛和双人赛冠军。现任国际游泳联合会跳水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香港游泳总会义务技术顾问、联合国儿童基金香港委员会大使、世界自然基金会海洋大使、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海洋保育大使、香港警务处保护儿童计划荣誉大使和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荣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