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紫荆杂志社主办的“传承精神命脉 活化非遗文明”中华文化遗产和国际非遗交流系列活动将于11月23日至28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举行,届时一组十二枚的限量版生肖NFT将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

据主办方介绍,系列活动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旨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和展示水平,并尝试把“文化+科技”创新融合,通过上链铸造限量版十二生肖NFT的方式,活化千百年来的非遗文明,在数字空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此次限量发行的十二生肖NFT,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淮阳泥泥狗为创作蓝本,运用数码艺术再造升级,把“古中见拙、拙中蕴古”泥泥狗赋予数字时代特色和不可篡改的收藏价值。据创意开发这组NFT的在场科技朱皓康先生介绍,很荣幸能在香港为全球喜爱中华非遗文化的朋友带来一款兼具传统和现代的数字艺术NFT。我们坚持以“赋能优秀文化艺术,创造实物权益价值” 为经营理念,针对当前数字文化交流不断升级迭代的需求,帮助希望涉足元宇宙领域的IP或品牌,完成探索元宇宙世界的构想。
日前,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这意味著香港将进一步推动NFT(Non-Fungible Tokens的缩写, 即不可互换的代币)、Web3.0以及元宇宙的创新发展,并为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发展加密艺术产业提供政策、监管和技术支撑。
香港树仁大学历史教学支援及研究中心副主任区志坚对运用NFT+非遗的文化创新表示肯定,他说,是次展览广泛运用及实践“文化+科技”的构想,炼造限量版十二生肖NFT,结合“数码人文”,成功以结合新科技、新艺术美感及历史文化的多元化。
香港四川社团总会执行会长阎小颖表示,此次展览运用了VR和NFT等新技术形式,不仅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的非遗文明体验,更重要的是以青年人熟悉的现代科技形式让非遗文明“年轻化”,在虚实结合之间提高青年人对于非遗文明的认识和喜爱,从而有助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