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 (记者 陈紫瑜)11月19日香港电:由紫荆文化集团主办,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集古斋承办的“艺文香港”展会数日来开设5场国际艺术论坛。今日,第四场和第五场国际艺术论坛已完满结束,论坛主题分别为”香港博物馆的国际化与当代性”和“香港考古的当代意义日期”。活动期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接受了紫荆杂志新媒体记者的采访。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博物馆吴志华博士出席“国际化与当代性”论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为主持人(紫荆杂志记者 陈紫瑜 摄)
香港海事博物馆总监Joost Schokkenbroek(肖猷思)和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总监Florian Knothe(罗诺德)出席“国际化与当代性”论坛(紫荆杂志记者 陈紫瑜 摄)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5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本日“国际化与当代性”论坛(紫荆杂志记者 陈紫瑜 摄)记者:香港故宫在未来是否会争取与台北故宫进行合作,在香港展出台湾故宫里的文物?
吴志华:这个方向是我们的目标,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也有提到,他也很希望能和台湾故宫重新有一个专业上的交流。我也希望香港可以饰演到一个交流角色,因为我们三地的故宫,同根同源,大家是可以互相合作的。希望之后,我们可以与台湾故宫在研究、展览、专业培训、教育学术上,可以有交流的机会。
记者:目前,故宫的很多教育活动都在馆内进行,之后是否有计划走进大学,或者其他基层的地方,做更多的科普讲座,普及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现时,香港组织了不少艺文活动,但未必有足够的爆光率进行传播。
吴志华:其实,现时实体的艺文演讲活动,参与的公众数量是相当少的,即便故宫在演讲厅内已提供400个座位。相反,我们现时采用网上的方式,有些讲座的观赏量可达到六万、七万,甚至达到十二万,利用网上平台传播将是我们的未来趋势。但这也并不代表,我们不会再做任何的讲座,学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也要考虑我们是否可以培训到水平相当不俗的讲者。因为,我们也不能够每场演讲都由我们的研究人员去负责。另外,我们也有一些演讲将会在香港的大专院校举办,也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记者:香港故宫的工作坊非常受公众欢迎,一般是怎么挑选工作坊主题的?
吴志华:我们是以目标为本的,我们工作坊的目标是想促进参加者获得怎样的独特经验或知识。例如,中国书画、陶瓷或者服饰,又或者是知识性或参与性的体验。当我们设计工作坊的时候,也会考虑针对的对象是谁,儿童又或者是成人。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工作坊的导师,社会上是否能够做到这样的工作。譬如,我们的陶瓷工作坊,就有导师姚开麒专门负责。
记者:现时有不少人依然对服务香港故宫,成为故宫义工十分有兴趣,请问第二轮义工招募会在什么时候启动?
吴志华:现时的义工已经协助故宫运营近半年时间,我们计划在第一期完结检讨结束之后,再计划在下一年招募第二期的义工。
记者:现时故宫义工以从事基础性的幕后工作为主,暂时未有技术性或学术性强的工作,之后会作出调整吗?
吴志华:目前,我们会安排幕后性的工作给予义工操作。若果日后要安排专业性的工作,我们将会对义工进行培训,这也是我们故宫的目标之一。等待我们整体运营顺畅后,我们会再考虑组织更深层次的活动给予大家。
(紫荆新媒体x艺文香港特邀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