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青年工作部担任特别支持机构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2022感动香江颁奖典礼”于今日(18日)假香港君悦酒店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共评选出五个“2022感动香江团体”,七位“2022感动香江人物”,并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内地援港医疗队颁发了“2022感动香江特别致敬”奖。
“2022感动香江团体”
1.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抗疫特遣队
本港第五波疫情最危急之际,特区政府保安局带领旗下纪律部队及辅助部队成立“保安局抗疫特遣队”负责不同的抗疫工作,全力以赴抗击疫情,保护市民健康安全。
这支队伍除由现职及退休人员组成之外,保安局还在社会上聘请逾千名受疫情影响的业界人士,例如旅游界、健身界等。人员运用丰富的行动指挥和管理经验,妥善管理隔离设施,并从隔离人士的感受和利益出发,贴心安排隔离人士从入住到离开隔离设施的服务,为隔离人士提供房间清洁消毒、膳食、照顾医疗需要、确保物资供应等适切照顾,保持隔离设施良好保养,构筑起保护市民健康安全的防疫屏障,为有效控疫提供有力支撑。
2.香港浸会大学中医抗疫医疗队
为应对来势汹汹的第五波疫情,香港浸会大学迅速组建一支60人的“浸大中医抗疫医疗队”,率先在全港为确诊市民提供网上义诊、义药、送药上门及情绪支援服务。
“浸大中医抗疫医疗队”将现代科技运用于传统中医,凭藉精湛医术与医疗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均有明显疗效,为香港中医发展探索全新道路。“浸大中医抗疫医疗队”连续奋战,不眠不休,为市民治病救急、为政府排忧解难,写下一个个温暖感人的香江抗疫故事。
3.全港抗疫义工同盟
抗击疫情,众志成城。2020年初,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成立“全港社区抗疫连线”,凝聚正能量,推动全城抗疫,在全港18区发放抗疫物资,缓解市民燃眉之急。
第五波疫情来袭之时,“全港社区抗疫连线”和“香港义工联盟”联合成立“全港抗疫义工同盟”,动员近万名义工参与到防疫抗疫工作,短短几个月推出九大服务,帮助市民渡过难关,成为不可或缺的民间抗疫力量。
4.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骨不全多学科治疗中心
医者仁心,针对俗称“瓷娃娃”、“玻璃人”的成骨不全患者,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自2014年开始至今,每年举行“瓷娃娃”公益义诊项目,为成骨不全患者提供诊疗。2016年,港大深圳医院在国内率先成立成骨不全多学科治疗中心,集合患者治疗所需的各个科室,提供一站式服务,治疗更全面彻底,亦免去患者劳顿奔波之苦。
截至目前,港大深圳医院团队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为全国各地逾千位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为患者带来重拾健康人生的曙光。
5.纪录片《无穷之路》主创团队
《无穷之路》是香港无线电视制作出品的12集扶贫纪实纪录片,主创团队走访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宁夏等多个省份的脱贫地区,细说各地在过程中面对的困难,经过无数人的血汗及努力,所取得的不凡成就,真实记录了中国的脱贫奇迹。主持陈贝儿更凭藉深入实地取材的奉献精神,当选为央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无穷之路》主创团队在2022年再次踏上征途,拍摄制作《无穷之路 II - 无价之保》,由全国最南走到最北,深入极地无人区、沙漠、海底,又见证当地政府如何保护藏羚羊、野生象、新疆雪豹、长江鱼类等,带观众探索中国的生态重建之路。
用心的制作、感人的故事,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都能打动人心,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彼此同属一个国家,有着共同的根脉,血浓于水,能真正找到共鸣,生发出同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022感动香江人物”
1.陈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从事电机、电气传动及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工作逾50年。他是现代电动汽车学科领域的开荒者之一,秉持为国家发挥所长的信念,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绩。
陈清泉心系香港创科发展,多年来东奔西走,于2017年牵头组织在港两院院士联名致信国家主席习近平,表达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习近平主席对此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并迅速部署相关工作。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在短时间内圆满解决。陈清泉以科技报国建港,“身在香港,心怀祖国,放眼世界”,做出成绩,贡献国家,令人尊敬。
2. 赵莉莉 中建国际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香港第五波疫情暴发期间,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承建中央援港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项目。年逾古稀、本应退休的赵莉莉医生,作为中建国际医疗运营总监,再次投入到项目医疗策划、设计和防疫指导工作中,为项目的快速建造提供重要保障,极大地确保了建设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19年前,时任玛嘉烈医院院长的赵莉莉医生曾带领医疗团队奋战在对抗非典的最前线;19年后,她依然以医疗顾问和运营总监的身份守护香港人民的健康,未曾退缩,她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伟大医者的使命。
3.傅健慈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副主席
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黑暴”横行,穷凶极恶的暴徒无法无天袭击警察、市民,不少人敢怒不敢言。身为法律学者的傅健慈不畏暴力,从法理专业的角度对“黑暴”恶行直斥其非,道出广大市民的心声,传播坚守法治、止暴制乱的正面信息,讲正理、扬正气、弘正义。多年来,傅健慈亦在学校、社区积极推广宪法、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等法律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一国两制”,巩固本港尊重法治的核心价值观,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出心出力。
4.杨瑞莲 葵涌石篱邨物业总屋宇监督
人称“莲姐”的物业总屋宇监督杨瑞莲,年逾花甲,在葵涌石篱邨服务18年,一直心系屋邨内独居或行动不便的长者。一个放在家门口一夜未取的饭盒,一个没有拿取口罩的纪录,在心细如丝的“莲姐”眼中,都是长者可能遇到不测情况的信号。2021年“莲姐”先后三次在当值时发现有长者在单位内中风及晕倒,并及时报警求助,拯救了两条宝贵的生命,为行业尽责关怀照顾市民树立楷模。
5.关锡尧 香港全血捐血纪录保持者
涓涓热血,挽救生命,功德无量。古稀之年的“捐血王”关锡尧,是香港全血捐血(捐赠的血液包含所有的血液成分)纪录保持者。他由首次捐血至今已坚持捐血50年,捐血总次数高达193次。为了可以持续定期捐血,关锡尧多年来坚持运动及健康饮食,誓言“要捐到红十字会唔俾我捐”,感动无数港人。
6. 梁安莉 广州港华公司精准帮扶项目牵头人、广州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种花铺出锦绣路,扶贫攻坚勇出力。90后香港女孩梁安莉,留学归国,在广州工作生活。在一次西部山区扶贫调研的工作中,梁安莉发现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风光优美,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韭菜花带,但因地处偏远山区,成为全国深度贫困县。
梁安莉作为广州精准帮扶项目的牵头人,与赫章县签订建设鲜花种植基地的投资协议,开启产业扶贫计划。经过数年奋斗,克服重重困难,截至2020年11月,鲜花种植基地多达400个,累计为当地群众创收700多万元人民币,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香港青年,梁安莉以不懈努力,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和力量。
7.郭玮强 前海随身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将一个普通行李箱变成自带全球定位功能的智慧行李箱,化平凡为神奇的创意,来自90后香港青年、前海随身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郭玮强,此创意解决了全球每年有500万个行李箱丢失的难题。郭玮强不仅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更带领团队入驻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成为港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的成功示范,为万千准备北上创业追梦的后来者燃点希望之光。
“2022感动香江特别致敬”
内地援港医疗队
2022年初,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汹涌袭港,香港因抗疫资源不足,一度陷入困境。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来自广东25家医院的391名内地援港医疗队员驰援香港。面对病毒严峻威胁,内地援港医疗队暂别亲友,来港奋战在抗疫一线,充分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精神,以及两地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
内地援港医疗队用心血、汗水和真情,与香港医护人员携手谱写感动香港的生命赞歌。
来源:点新闻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青年工作部担任特别支持机构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2022感动香江颁奖典礼”于今日(18日)假香港君悦酒店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共评选出五个“2022感动香江团体”,七位“2022感动香江人物”,并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内地援港医疗队颁发了“2022感动香江特别致敬”奖。
“2022感动香江团体”
1.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抗疫特遣队
本港第五波疫情最危急之际,特区政府保安局带领旗下纪律部队及辅助部队成立“保安局抗疫特遣队”负责不同的抗疫工作,全力以赴抗击疫情,保护市民健康安全。
这支队伍除由现职及退休人员组成之外,保安局还在社会上聘请逾千名受疫情影响的业界人士,例如旅游界、健身界等。人员运用丰富的行动指挥和管理经验,妥善管理隔离设施,并从隔离人士的感受和利益出发,贴心安排隔离人士从入住到离开隔离设施的服务,为隔离人士提供房间清洁消毒、膳食、照顾医疗需要、确保物资供应等适切照顾,保持隔离设施良好保养,构筑起保护市民健康安全的防疫屏障,为有效控疫提供有力支撑。
2.香港浸会大学中医抗疫医疗队
为应对来势汹汹的第五波疫情,香港浸会大学迅速组建一支60人的“浸大中医抗疫医疗队”,率先在全港为确诊市民提供网上义诊、义药、送药上门及情绪支援服务。
“浸大中医抗疫医疗队”将现代科技运用于传统中医,凭藉精湛医术与医疗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均有明显疗效,为香港中医发展探索全新道路。“浸大中医抗疫医疗队”连续奋战,不眠不休,为市民治病救急、为政府排忧解难,写下一个个温暖感人的香江抗疫故事。
3.全港抗疫义工同盟
抗击疫情,众志成城。2020年初,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成立“全港社区抗疫连线”,凝聚正能量,推动全城抗疫,在全港18区发放抗疫物资,缓解市民燃眉之急。
第五波疫情来袭之时,“全港社区抗疫连线”和“香港义工联盟”联合成立“全港抗疫义工同盟”,动员近万名义工参与到防疫抗疫工作,短短几个月推出九大服务,帮助市民渡过难关,成为不可或缺的民间抗疫力量。
4.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骨不全多学科治疗中心
医者仁心,针对俗称“瓷娃娃”、“玻璃人”的成骨不全患者,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自2014年开始至今,每年举行“瓷娃娃”公益义诊项目,为成骨不全患者提供诊疗。2016年,港大深圳医院在国内率先成立成骨不全多学科治疗中心,集合患者治疗所需的各个科室,提供一站式服务,治疗更全面彻底,亦免去患者劳顿奔波之苦。
截至目前,港大深圳医院团队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为全国各地逾千位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为患者带来重拾健康人生的曙光。
5.纪录片《无穷之路》主创团队
《无穷之路》是香港无线电视制作出品的12集扶贫纪实纪录片,主创团队走访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宁夏等多个省份的脱贫地区,细说各地在过程中面对的困难,经过无数人的血汗及努力,所取得的不凡成就,真实记录了中国的脱贫奇迹。主持陈贝儿更凭藉深入实地取材的奉献精神,当选为央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无穷之路》主创团队在2022年再次踏上征途,拍摄制作《无穷之路 II - 无价之保》,由全国最南走到最北,深入极地无人区、沙漠、海底,又见证当地政府如何保护藏羚羊、野生象、新疆雪豹、长江鱼类等,带观众探索中国的生态重建之路。
用心的制作、感人的故事,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都能打动人心,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彼此同属一个国家,有着共同的根脉,血浓于水,能真正找到共鸣,生发出同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022感动香江人物”
1.陈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从事电机、电气传动及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工作逾50年。他是现代电动汽车学科领域的开荒者之一,秉持为国家发挥所长的信念,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绩。
陈清泉心系香港创科发展,多年来东奔西走,于2017年牵头组织在港两院院士联名致信国家主席习近平,表达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习近平主席对此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并迅速部署相关工作。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在短时间内圆满解决。陈清泉以科技报国建港,“身在香港,心怀祖国,放眼世界”,做出成绩,贡献国家,令人尊敬。
2. 赵莉莉 中建国际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香港第五波疫情暴发期间,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承建中央援港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项目。年逾古稀、本应退休的赵莉莉医生,作为中建国际医疗运营总监,再次投入到项目医疗策划、设计和防疫指导工作中,为项目的快速建造提供重要保障,极大地确保了建设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19年前,时任玛嘉烈医院院长的赵莉莉医生曾带领医疗团队奋战在对抗非典的最前线;19年后,她依然以医疗顾问和运营总监的身份守护香港人民的健康,未曾退缩,她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伟大医者的使命。
3.傅健慈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副主席
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黑暴”横行,穷凶极恶的暴徒无法无天袭击警察、市民,不少人敢怒不敢言。身为法律学者的傅健慈不畏暴力,从法理专业的角度对“黑暴”恶行直斥其非,道出广大市民的心声,传播坚守法治、止暴制乱的正面信息,讲正理、扬正气、弘正义。多年来,傅健慈亦在学校、社区积极推广宪法、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等法律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一国两制”,巩固本港尊重法治的核心价值观,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出心出力。
4.杨瑞莲 葵涌石篱邨物业总屋宇监督
人称“莲姐”的物业总屋宇监督杨瑞莲,年逾花甲,在葵涌石篱邨服务18年,一直心系屋邨内独居或行动不便的长者。一个放在家门口一夜未取的饭盒,一个没有拿取口罩的纪录,在心细如丝的“莲姐”眼中,都是长者可能遇到不测情况的信号。2021年“莲姐”先后三次在当值时发现有长者在单位内中风及晕倒,并及时报警求助,拯救了两条宝贵的生命,为行业尽责关怀照顾市民树立楷模。
5.关锡尧 香港全血捐血纪录保持者
涓涓热血,挽救生命,功德无量。古稀之年的“捐血王”关锡尧,是香港全血捐血(捐赠的血液包含所有的血液成分)纪录保持者。他由首次捐血至今已坚持捐血50年,捐血总次数高达193次。为了可以持续定期捐血,关锡尧多年来坚持运动及健康饮食,誓言“要捐到红十字会唔俾我捐”,感动无数港人。
6. 梁安莉 广州港华公司精准帮扶项目牵头人、广州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种花铺出锦绣路,扶贫攻坚勇出力。90后香港女孩梁安莉,留学归国,在广州工作生活。在一次西部山区扶贫调研的工作中,梁安莉发现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风光优美,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韭菜花带,但因地处偏远山区,成为全国深度贫困县。
梁安莉作为广州精准帮扶项目的牵头人,与赫章县签订建设鲜花种植基地的投资协议,开启产业扶贫计划。经过数年奋斗,克服重重困难,截至2020年11月,鲜花种植基地多达400个,累计为当地群众创收700多万元人民币,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香港青年,梁安莉以不懈努力,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和力量。
7.郭玮强 前海随身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将一个普通行李箱变成自带全球定位功能的智慧行李箱,化平凡为神奇的创意,来自90后香港青年、前海随身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郭玮强,此创意解决了全球每年有500万个行李箱丢失的难题。郭玮强不仅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更带领团队入驻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成为港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的成功示范,为万千准备北上创业追梦的后来者燃点希望之光。
“2022感动香江特别致敬”
内地援港医疗队
2022年初,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汹涌袭港,香港因抗疫资源不足,一度陷入困境。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来自广东25家医院的391名内地援港医疗队员驰援香港。面对病毒严峻威胁,内地援港医疗队暂别亲友,来港奋战在抗疫一线,充分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精神,以及两地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
内地援港医疗队用心血、汗水和真情,与香港医护人员携手谱写感动香港的生命赞歌。
来源: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