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伯铨
疫情把我们生活秩序搞混乱了, 大家困了几年使身体虚弱,意志薄的人,出现了忧郁症。很快便进入秋季了, 对患郁症的人更不利,秋主肃杀,立秋后人也随天气变化,进入「多事之秋」了。何为「多事之秋」?因为秋天不但使人感到乾燥,秋天还令人逆反心理的出现也特别多,尤其是男子,秋,杀气很重,这都是一种男子「悲秋」的行为。

秋有肃杀之象,古时行刑也是定在秋后立斩。中国文字的组成,其内涵都是很有意思的。例如「秋」字下边加个「心」便是「愁」。「心」字头上加个「非」便是「悲」,非自己心愿去做的事就是悲。就是说秋天多愁,秋天也容易出现「悲秋」。人们让杀气尽量平和些,就要顺应自然,收敛心神和精气,就得忍,忍是不容易之事,「心」字头上加把「刀」,多一点都不好受,当然这忍是指包容。男人普遍有争强好胜之心,在万物收获的秋天,男人要是不很得志的话,就会失落,心理不平衡,感慨人生的境遇,导致悲秋。所以就要收敛,使志安宁,但不宜收得过大,气机被憋,导致多愁善感。古人用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征兵打仗,让男人有责任感,打胜仗有成功感,不打仗的在家收割做农活。二是下聘礼订婚,有了家的男人心就能够安定下来,因为一家之主有满足感。
疫情对人们影响尤如雪上加霜,虽知南方地区的秋老虎仍肆虐,气候处于夏季,人的身体仍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情况,所以仍应以清补为好,即使天气凉爽了,秋补也不可乱补。立秋过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是各种疾病多发的季节,因此,在这个季节里要特别重视保健,但必须注意的是,进补须讲科学。分清虚实。
分清虚实
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应按用药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乾、口臭、大便乾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火」。针对这情况, 在这谈一下防疫情解肃杀的办法。
解肃杀
现代人怎样解决?就是看你如何去选择。我们提倡社会和谐、家庭和谐、夫妻和谐、男女关系同事同学和谐。有些人事业不顺,便饮酒,可知酒入愁肠愁更愁。有人通宵不眠「打机」,打不赢便去自杀,有些去赌博。有信仰的还好,求主、求佛、求仙,没有信仰的,就要修养、涵养、教养。如都没有就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中医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其实是要人们对人体生命状态与天地之间关系的一种顺应与尊重。所谓天人相应,我提倡非药物疗法,就是女士们在「多事之秋」,多留意家里的男士,与体贴丈夫,少施压力,与朋友也要多沟通。
秋风起早防病秋风乍起,气候乾燥,稍不注意便会受到燥邪侵袭,出现口乾鼻燥、赤目肿痛乾咳无痰、皮肤乾燥等燥热病症,秋季的气是「燥」,在人体内,肺属燥金,其气应秋。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有利于肺气、司呼吸之功能;但到秋分以后燥气过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肺所主的皮毛和鼻窍。假如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或虽燥邪不盛,而肺本身的主气、宣发功能薄弱,无力适应秋季气候变化,无力抵御外邪,则肺所主的皮毛、鼻窍和肺自身就首当其冲,会受到燥邪的危害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现在新冠病毒不断演变, 但中医认为, 万变不离其宗。我向大家推荐几款防燥解郁的饮食与茶水,应可得到帮助。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作用。
莲藕: 生藕甘寒,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
芡实: 俗称鸡头米,是秋后水生植物的果实。有补脾肾、去暑湿、止遗泄的滋养强壮作用,最适宜秋季服食。对肾虚脾虚之人,如遗精、遗尿、多尿或尿频,或妇人带下,或大便溏薄之人,食之更佳。
燕窝: 有养阴润燥、益气补虚的作用,秋季进补,是以滋阴润燥、益肺补气为原则。
红枣:有健脾胃、补血,生津液的作用。
菱角: 刚入深秋,菱角就成了应时食品。菱角生食,清暑解热,除烦止渴;夏食生、秋食熟,熟则益气补虚健脾开胃。
1. 莲子百合龙眼糖水
材料:莲子20克 百合20克 龙眼15克 红枣6枚 蜂蜜适量。
做法:莲子去皮心、与百合洗净浸软,龙眼肉洗净红枣去核,加水适量同煮20-30分钟,煮好后加入蜂蜜适量即可。
功效与适宜:心神不安,失眠、心悸烦躁

2.甘麦大枣粥
材料:小麦50克 甘草15克 大枣10克 梗米50克。
做法:先煎甘草去渣,加入小麦大枣煮成粥。
功效与适宜: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不能自持者。
3.疏肝解郁茶
1.玫瑰舒心茶:小红玫瑰花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功效与适宜:肝气郁滞,情志不疏者。
2.陈皮茉莉花茶:老陈皮5克、茉莉花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功效与适宜:宽胸化气散郁。
3.山楂茶:山楂15克 木香6克 红茶5克 白糖20克煎茶代饮。功效与适宜:气滞伴有血瘀者。
(文中若涉保健产品或保健方法,均不可替代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