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理
我是一位高校退休教师,在职期间,从事管理学与中医学的交叉研究。11年前管理学博士毕业,毕业论文是「《黄帝内经》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随后也完成过一些相关的课题。我的研究思路非常简单,就是从生命科学的视角,借助中医的取象比类思维,把中医养生与诊治思想方法迁移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为了使研究更有价值意义,通常患病时,不采用西医的吊水、打针、吃药等治疗方法,而是采用中医药来调理,我称之为「以身试医」。现在,准备出版一本相关的书。

我的运气很好,得到了《紫荆养生》洪洋先生的关注。在今年初,给我寄来了2021年由紫荆出版社出版的《王佑三大医思想》。拜读后,不仅让我发现了王先生大医思想与企业管理理论的相似之处,还让我获得了意外惊喜。
王先生曾经以自己的身体为研究对象,在身上做过6500多次实验。由于过多极强性的破坏试验,从而导致他双腿落下严重残疾,不得不依靠拐杖行走。但是,他从没有放弃对祖国医学的信仰,坚持不懈地自学中医,百折不饶地研究中医,提出了平衡医学理论,出版了80余万字的四部著作,同时,治愈了无数疑难杂症患者,并冒著生命危险「以身试药」,发明了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这位民间大医,被人们称为「医界狂徒」。
书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王先生提出的「人体内环保」思想。他认为,由于人类时常违背自然规律做事,破坏了生态环境,使人们体内环境也遭到了损害。在人们生存的外环境难以改善的情况下,只有提高人体自我防卫系统的功能,调动和激发自身潜能,通过维护与修复人体内环境,来防病治病,益寿延年。
这个养生理念与我对长寿企业的认识极为相似。企业是由个人的生命组成,长寿企业的运营管理,既不破坏外环境,也不损害内环境。
企业养生在于内求自己,遵循保生、求生和尊生。保生是保护自己内环境的运营,不是破坏外环境的猎取。求生是调动内环境资源进行变易,不是改变外环境的生态系统。尊生是求稳行健地发展,不是图快地危逼其他企业。企业的养生主要在于「内环保」,内求调动人力资源。企业领导人,如能够通过激发职员的潜能,提升大家工作业绩的能力,就可增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利益。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长寿,长此以往,也能够影响其他企业运营管理,使外环境的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市场会由无序竞争逐步过度到有序和谐。
相反,如果员工平时工作非常努力,可在考核时,还是无法获得良好业绩。这时管理者需要反省自己的不足,分析员工的实际困难,给以帮助解决。而不是不考虑员工的心理情绪等隐形问题,怨天尤人地责怪员工,采用简单粗暴的末位淘汰制,将员工剥离出企业。另外,领导者在面对不同意见者时,不宜以「不换观念,就换人」的对抗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职员为了不失去工作,就不向企业建言献策。而这种推卸责任的频繁换人,不仅会降低留守职员对企业的信任和工作的热爱,还会导致企业缺乏生命活力。
我因写书心切,久坐劳伤,导致体虚,又因为今年3月气候异常,未注意防护,患上了重感冒,头晕无力。加上支气管和咽部发炎,引起剧烈地咳嗽,导致我疼痛失音,感觉异常难受。由于病情很重,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脑海里甚至闪过换西医治疗的念头。但是,想到王先生「以身试药」的精神,与我「以身试医」的计划,就坚持锲而不舍。在中医药的治疗下,我的感冒治好了,可落下声音嘶哑的毛病。非常有幸,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王先生的学生——曹桂荣。她教我用「佑三护理膏」涂抹喉部,然后按摩。一周后疼痛缓解,我的嘶哑现象也改善了。惊喜的疗效,又添加了我的研究素材。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从记录的中医治疗过程中,发现相似的企业运营管理案例,发现新的迁移渠道。
(文中若涉保健产品或保健方法,均不可替代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