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绥滨

编者:《跟掌门学养生》一书近期风靡于书店、网络。作者刘绥滨先生是青城山青城派掌门人,是金庸先生的挚友,其高超的武功与谦逊的为人处事之道使之广受赞许,并成为当今世界武林界的佼佼者,弟子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他注重养生保健,继承并开发了诸多养生妙法,为大众所称赞。刘绥滨先生经过最新修改,授权本刊,独家节选该书内容,以飨读者。
《跟掌门学养生》节选之一:
我生于东北,少时入川,长于中国道教圣地、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出生于武术世家,从小与高道大德、拳师大侠有缘,耳濡目染,得益良多。因羸弱多病,受人欺负,走上习武强身自卫之路。万里游学,参习各大门派,师门中人既有曾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军警宪特教官,也有新中国现代散打规则制定者。艺成后,教散打搏击十余年。我认为年轻人练武若不练散打搏击就是花拳绣腿,但中年后不练太极拳养生则寿命不长,有悖于道。 所以中年后转向养生太极,至今已有十余年。
通过十余年的青城太极养生修炼后,我发现两个大秘密:第一,青城玄门太极养生文化普及的青城山都江堰,已成为中国十大长寿之乡之一,历代百岁高道辈出。晋魏时代的的范长生,活了136岁,而青城派正传承了其一脉而下的玄门太极长生功、玄门太极拳。近代道士李成功,活了128岁。今年111岁驾鹤西归的蒋信平道长,正是三十多年前,教少时的我打坐习武的师父。第二,有很多人学了太极多年,自认为功夫不错,也曾在各种武术比赛中披金斩银。就像我当年自以为武功高强、门下能征善战,甚至摆擂扬威一样,殊不知十年下来,却事业不顺、家庭不幸,还惹得多方非议。其实那是只学了皮毛、没有得道的表现。
所幸20世纪90年代初,我即有幸跟随中国武术协会唯一确定青城派代表人物余国雄宗师,他传我历代青城派掌门单传的青城玄门太极,加之在此前后蒋信平、付元天、王家佑、唐诚青等诸多高道大德引领,我开始体证自己身心的不足,找出根源,找出解决方法,不断修正、完善、升华,求得自身身心平衡,并与自然社会、人类社会和谐相处,互助共生,终于步入以武入道、以武演道、以武弘道的正轨。
得道者多助。道家中人来到这个世界,不应敝帚自珍,也不应用绝技异术去换取功名利禄,而应弘道利生、强大自己、成就他人,让世界因自己的存在而更美好。到2012年,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青城太极已普及全球五十多个国家,仅都江堰市习练青城太极的人数即超过了十万人。
今年,我在北京返川的飞机上,又立下一个宏愿:愿终我一生渡全球更多的人练青城太极,让青城太极为促进海峡两岸及国际文化交流作出更大努力,让全球更多的人通过认识、了解、学习中国道家文化而受益,让矛盾、灾难、战争逐渐远离我们这个已经千疮的世界。
希望大家通过此书,健身养生,修身养心,家庭幸福,事业顺利,并能将之传播给身边人,让更多人收获健康幸福的人生,和我一起实现这个让更多人健康的伟大梦想,谢谢大家。
癸巳秋于中国西蜀青城凌云楼
刘绥滨与国际友人在青城山青城太极简介
青城太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武术的核心内容,又名「玄门太极拳」。与青城山秘传「玄门太极长生功」同为道家动静双修的上乘功夫。
青城武术从狭义上来说,是四川省体委、国家武协承认的青城派武术。广义上来说,是近二千年来以青城山为发源中心,以道教文化为主体、以四川成都地区(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邛崃、彭州、郫县、新都区)、汶川县、泸州、雅安、重庆开县为主要流传地,并波及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的传统武术。这种武术不属于少林、武当、峨眉中任何一派,也不属于其他门派,是以地域名称命名的青城派。
据《青城山志》记载:青城派武术与道家修炼的「外活四体,内活经络,修命强身」的「动功」有关,且吸收了佛门及各派武术的精华,形成了海内外公认的门派,与少林、武当、峨眉诸派相互促进,并驾齐驱。
刘绥滨与香港学生在青城山青城山简介
青城山的范围在古代有四种说法:
方圆5000里(见《福地记》)、方圆2000里(见《洞天福地记》)、方圆2700里(见唐《青城山丈人祠庙碑》)、方圆800里(见《青城近记》)后世多公认第四种说法,古籍《法苑珠林》云:「成都原在西海青城山中。」按近代行政区划,古之青城山地跨今成都市(包括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县)、名山县及汶川县相邻地区,并非目前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的98平方公里的辖区。在新中国成立后,青城山先后被中国政府及联合国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A级风景区、中国十大长寿之乡、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一景(摄影:何勃)(文中若涉保健产品或保健方法,均不可替代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