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将于11月1日出版的《紫荆》杂志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在中央全力支持和‘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下,香港将继续发挥所长,贡献国家,提升竞争力。我将带领特区政府团队团结各界,与大家共同建设一个安居乐业、更有希望、更团结的香港,为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谱写香港新篇章。”
文|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李家超
10月19日下午,李家超在香港添马政府总部主持施政报告记者会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大会通过由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强调“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展示了国家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7月1日在香港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三个长期”,包括“一国两制”长期坚持、香港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以及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全部都写进了二十大报告。
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到要发挥香港优势和特点,包括巩固提升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地位,深化香港与各国、各地更加开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这正正是国家“十四五”规划赋予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中央对“一国两制”实践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是推动香港发展的定海神针,而对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实支持,更成为我们未来工作的行动指南。今日的香港站立在新的历史起点,香港各界要有团结奋斗的新作为,聚焦发展开新篇。
8月20日下午,李家超与香港特区政府部分主要官员出席施政报告地区咨询会,听取地区人士的意见和建议10月19日,我发表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以来首份施政报告,主题是“为市民谋幸福 为香港谋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建立,坚守“一国两制”对我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在施政报告内文的首个章节,就强调要筑牢安全根基,坚守“一国”之本,发挥“两制”之利。
我在施政报告公布特区政府将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这是本届政府构建的全新体系,强化顶层设计,由我亲自担任组长领导,3位司长任副组长,他们将独当一面地领导各政策局,从策略和宏观角度推进和督导跨局为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香港的殷殷期许,勉励我们要为香港实现新飞跃,成为了我的施政蓝图。我在施政报告就总书记对我们的“四点希望”每一点作出政策规划,其中第一点是要着力提高治理水平。我将完善香港的“治理体系”,并提升管治团队和整体公务员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第二,我们要不断增强发展动能。我倡议“抢企业”、“抢人才”,提升香港的竞争力。我们将在今年内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专责引进世界各地高潜力、具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并为他们落户香港制订具针对性的特别配套措施。同时,特区政府会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优化各项现行人才入境计划,并向合资格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面向世界招贤纳士。
李家超表示,为香港市民解决“住”的问题,是本届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图为兴建中的公共屋邨富蝶邨施政报告指出,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是提供广阔土地的“北部都会区”,让我们可以超越地理界线与广东省、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各内地城市融合发展。建成后的“北部都会区”将以“国际创科新城”为主题,集优质生活、新兴经济和文化休闲于一体,以创新城市设计推动职住平衡和绿色生活,发展和保育并存。
第三,我们会切实排解民生忧难。为香港市民解决“住”的问题,是本届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我会领导特区政府在土地房屋发展上全力提量、提速、提效、提质,解决短期内公营房屋供应短缺的问题,同时稳定私营房屋的供应,长远建立土地储备,走在问题前面,掌握土地供应主导权。我们将在未来5年兴建约3万个全新“简约公屋”单位,让轮候公屋时间即时“封顶”,同时确保新建单位面积“封底”,并压缩“生地”变可建屋“熟地”的造地程序。我会落实“基建先行,创造容量”的竞选政纲,推展兴建3条主要干道及3条策略铁路,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和铁路系统。
第四,我们重视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特区政府会重整医疗体制,目标是由目前以治疗为主、以医院为中心的格局,转向以预防为重、以社区为中心的体制,投放更多资源推动基层医疗。我亦提出多项关爱共融和宜居的措施,为市民提供更适切的公共服务,扶老助弱做得更到位,令香港的生活环境变得更优质。
7月30日,李家超在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右一)陪同下,探访居住于深水埗㓥房的基层家庭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是我们的未来,因此我在施政报告提出要强化创新科技教育和国民教育,鼓励专上和职专教育多元发展,为孩子成长成才创造机会,培育青年成为爱国爱港、具备世界视野的新一代,为国家和香港发展作出贡献。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将近三年,香港特区政府的抗疫原则是不躺平,控制确诊数字,确保医疗体系的负荷力;减重症,减死亡;保护高风险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及长期病患者;以科学精准方法识别不同风险级别人士;及平衡疫情风险与经济需要。我们的目标是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成效,为民生和经济活动创造最大空间之余,确保市民遵守和配合防疫措施,避免影响抗疫步伐,令前功尽废。
我们在共同抗疫之余,亦将重新向全世界讲述香港的优势和强项,为香港实践新飞跃。我们会带领不同团队向全世界讲好香港故事,并邀请外国领袖或有影响力人士来香港,了解香港的实际情况和优势,让他们向自己的国家介绍香港的强项和吸引力。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6位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时说:“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这番话让我感触良多,勉励我和我的团队必须继续同心协力,勤政为民。
在中央全力支持和“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下,香港将继续发挥所长,贡献国家,提升竞争力。我将带领特区政府团队团结各界,与大家共同建设一个安居乐业、更有希望、更团结的香港,为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谱写香港新篇章。
(作者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小标题为编者所拟,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2年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