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 彭彦)东莞报道:如果从2022年来回望广东省东莞市的十年发展,那么,随时间的触角,回到2012年的这里,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星空草地,而迥然不同的却是过去十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五个千亿元台阶,今年成为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和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32个镇街全部进入全国千强镇之列,“三心六片”组团发展让城市格局大开,各镇街经济实力竞相跨越。
今年,广东省提出大湾区发展重心进一步向“黄金内湾”聚拢,成为大湾区主阵地和主引擎的黄金内湾”,通过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的连通,处在“黄金内湾”C位、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主轴的东莞,将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镇域经济谋变谋新
过去十年间,广东省东莞市推动区域多点支撑发展战略,镇街(园区)凭藉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走出了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从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到驰名全球的“世界工厂”,东莞早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镇镇花开”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为城市带来最初的财富积累,也为这座先进制造名城的崛起筑牢根基。
“三心六片”片区“组团”的发展模式,这是东莞镇街过去非凡十年间,打造的“不凡”创举,伴随新时代的发展,东莞镇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在市直管镇这一扁平化的行政架构当中,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等弊端在实践中开始暴露,土地、能源、产业布局及城镇规划等瓶颈也日益凸显,东莞直面这个重要难题、课题,积极尝试创新举措。
2012年,以市场为导向,东莞推动水乡地区“十镇一港”统筹发展,打造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用经济区域的概念代替行政区隔,实现资源的统筹优化配置,再以水乡为起点,以经济区理念统筹推动组团式发展,促进城镇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2014年,东莞正式确立构建“一中心四组团”的新型空间格局,一中心组团定位为高品质城市中心,四组团格局分别为西北组团定位为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西南组团定位为滨海新城、东北组团定位为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东南组团定位为对接深圳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
2017年,在不改变现有园区、镇、街道行政架构和空间范围的前提下,东莞拉开新一轮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工作大幕,将全市划分为六大片区,并谋划14个重点发展先行区,集中优势资源,将其建设成为引领片区发展的“引爆点”。
到2019年,东莞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空间格局,推动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滨海湾片区、水乡新城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东南临深片区统筹发展,共同构建“三心六片”城市格局。
时至今日,三大城市“中心”当中,中心城区的南城街道、东城街道GDP排名全市第3和第4;滨海湾片区的长安镇、虎门镇和厚街镇的GDP位列全市第1、第2和第6;而松山湖片区的大朗镇、寮步镇GDP进入全市前十,大岭山镇第12。
东莞力促镇街“组团式”发展,旨在希望镇街能从“单打独斗”蜕变成为“握紧拳头”、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让多个镇街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全新蝶变。
长安连续四年占据镇街GDP榜首
十年间镇街经济总量接连取得新突破,莞邑大地你追我赶的氛围逐渐浓厚,东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直筒子市”之一,下辖28个镇、4个街道、3个园区;2021年,全市各镇街(园区)平均经济规模超320亿元,市GDP超500亿元以上的镇街共有5个,其中500-600亿元是塘厦;600-700亿元是东城;700- 800亿元是虎门和南城;800亿元以上是长安镇。
长安镇经济总量超过800亿元,成为绝对的领跑者。长安镇进出口总额3835.6亿元,增长34.1%;工业总产值2806.2亿元,增长19.1%;社区两级集体总资产180.4亿元,增长5.7%;集体经营纯收入23.9亿元,增长13.8%;11项经济发展指标居全市镇街首位。
长安镇作为东莞的龙头镇街,在过去十年间实现经济总量连年突破百亿关口,特别是2018年以来,一直占据东莞镇街GDP榜首,生态品质迈上新台阶、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土地面积只占全市3.3%,却拥有全市10%的人口、10%的汽车保有量、10%的工业总产值、10%的市场主体、18%的上市公司和22%的进出口总值,这就是今天的长安。
一批重大项目强势增长,成为长安镇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再回眸2012年长安镇生产总值为282.5亿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升至880.7亿元,十年间增长了3.1倍。
目前,长安已经拥有13.8万户市场主体、973家规上工业企业、618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上市公司、2家龙头企业。其中,长安的两家龙头企业——OPPO、vivo产值双双过千亿。
全国百强镇黑马塘厦首次闯入前十
近期公布的2021中国百强镇榜单中,东莞共有19个镇上榜,长安、虎门、塘厦三镇跻身“前十”榜单,大家耳熟能详的长安虎门,属于全国百强镇“前十”常客,那么,塘厦作为东莞东南部临深镇街的代表,今年首次闯入前十,则彰显其“黑马”本色。
塘厦镇依托枢纽地位突出、产业配套完善、服务资源集聚的优势,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全力建设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强镇,打造“东南门户、产业重镇”,全镇经济实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21年,塘厦全镇地区生产总值576.49亿元,同比增长9%;GDP在全市32个镇街当中排名第5,仅次于第3和第4的南城、东城街道,塘厦在东南临深片区的镇街当中排名第一。
在东莞南部9镇全面对接融合深圳先行示范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高地之时,塘厦无愧成为当中的“种子”选手,还有凤岗、清溪、大岭山等镇街与它一起,均被视为打造深莞深度融合示范区的中坚力量。
2021年,凤岗经济总量达373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排名全市第3;进出口总额409.6亿元,增速65.3%,排名全市第2;社消零总额156.5亿元,同比增长78%,创十年来新高,排名全市第1。而紧随其后的清溪经济总量达359.21,涨幅10.10%。清溪共有251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亿元(人民币,下同),R&D经费支出12.89亿元,排名市第4,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04%,排名市第2,仅次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2021年,大岭山经济总量达341.03亿元,涨幅10.30%。
值得一提的,同属东莞南部9镇的长安虎门,还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它们不但要承担起全力打造成为东莞产业重镇、开放门户的重任,还要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全面发展的领头羊。如今,还成为东莞参与“黄金内湾”建设的重要力量。
“黄金内湾”中的滨海湾片区
东莞以滨海湾新区为河西的沿江口东岸一线,则是“黄金内湾”重要一环,而作为滨海片区的长安、虎门、厚街、沙田等镇街,都将深度参与到“黄金内湾”建设当中。
2021年虎门GDP达720.1亿元,在全市镇街中排名第2,虎门镇位于东莞市滨海湾片区,珠江口东岸,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点,与南沙自贸区经虎门大桥一桥相连,是全市唯一集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地铁、高速公路与粤港航线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厚街镇位于穗莞深经济黄金通道中段,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区段、滨海湾片区的重点节点;沙田镇坐拥黄金海岸线和天然优良深水港,还拥有28公里黄金海岸线和国家一类口岸东莞港。
8月26日,一场宏大的招商“盛宴”在东莞滨海湾新区举行,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指出,滨海湾新区是东莞向海而生的地区,也是“东莞的特区”,所有政策创新均可在滨海湾率先实行。
招商大会上,滨海湾新区分别与华润集团、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总额达180亿元,滨海湾新区“专精特新”产业园正式揭牌。
滨海湾新区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将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作用,高水平建设开放新门户、人才新港湾、城市新中心,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东莞高速路网发达,轨道交通便捷,顺畅连接珠三角东西两岸,30分钟可达广深,60分钟可抵港澳,32个镇街更是在破浪前行中锤炼内功,助力东莞招商引资“摘星揽月”,成为全国镇域经济领域的全新名片。
东莞向外界发出呼吁,“投资大湾区就要投资‘黄金内湾’,投资‘黄金内湾’就要投资东莞,全市各镇街(园区)将在新起点,坚持培育壮大新动能,努力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紫荆杂志(记者 彭彦)东莞报道:如果从2022年来回望广东省东莞市的十年发展,那么,随时间的触角,回到2012年的这里,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星空草地,而迥然不同的却是过去十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五个千亿元台阶,今年成为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和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32个镇街全部进入全国千强镇之列,“三心六片”组团发展让城市格局大开,各镇街经济实力竞相跨越。
今年,广东省提出大湾区发展重心进一步向“黄金内湾”聚拢,成为大湾区主阵地和主引擎的黄金内湾”,通过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的连通,处在“黄金内湾”C位、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主轴的东莞,将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镇域经济谋变谋新
过去十年间,广东省东莞市推动区域多点支撑发展战略,镇街(园区)凭藉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走出了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从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到驰名全球的“世界工厂”,东莞早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镇镇花开”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为城市带来最初的财富积累,也为这座先进制造名城的崛起筑牢根基。
“三心六片”片区“组团”的发展模式,这是东莞镇街过去非凡十年间,打造的“不凡”创举,伴随新时代的发展,东莞镇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在市直管镇这一扁平化的行政架构当中,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等弊端在实践中开始暴露,土地、能源、产业布局及城镇规划等瓶颈也日益凸显,东莞直面这个重要难题、课题,积极尝试创新举措。
2012年,以市场为导向,东莞推动水乡地区“十镇一港”统筹发展,打造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用经济区域的概念代替行政区隔,实现资源的统筹优化配置,再以水乡为起点,以经济区理念统筹推动组团式发展,促进城镇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2014年,东莞正式确立构建“一中心四组团”的新型空间格局,一中心组团定位为高品质城市中心,四组团格局分别为西北组团定位为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西南组团定位为滨海新城、东北组团定位为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东南组团定位为对接深圳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
2017年,在不改变现有园区、镇、街道行政架构和空间范围的前提下,东莞拉开新一轮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工作大幕,将全市划分为六大片区,并谋划14个重点发展先行区,集中优势资源,将其建设成为引领片区发展的“引爆点”。
到2019年,东莞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空间格局,推动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滨海湾片区、水乡新城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东南临深片区统筹发展,共同构建“三心六片”城市格局。
时至今日,三大城市“中心”当中,中心城区的南城街道、东城街道GDP排名全市第3和第4;滨海湾片区的长安镇、虎门镇和厚街镇的GDP位列全市第1、第2和第6;而松山湖片区的大朗镇、寮步镇GDP进入全市前十,大岭山镇第12。
东莞力促镇街“组团式”发展,旨在希望镇街能从“单打独斗”蜕变成为“握紧拳头”、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让多个镇街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全新蝶变。
长安连续四年占据镇街GDP榜首
十年间镇街经济总量接连取得新突破,莞邑大地你追我赶的氛围逐渐浓厚,东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直筒子市”之一,下辖28个镇、4个街道、3个园区;2021年,全市各镇街(园区)平均经济规模超320亿元,市GDP超500亿元以上的镇街共有5个,其中500-600亿元是塘厦;600-700亿元是东城;700- 800亿元是虎门和南城;800亿元以上是长安镇。
长安镇经济总量超过800亿元,成为绝对的领跑者。长安镇进出口总额3835.6亿元,增长34.1%;工业总产值2806.2亿元,增长19.1%;社区两级集体总资产180.4亿元,增长5.7%;集体经营纯收入23.9亿元,增长13.8%;11项经济发展指标居全市镇街首位。
长安镇作为东莞的龙头镇街,在过去十年间实现经济总量连年突破百亿关口,特别是2018年以来,一直占据东莞镇街GDP榜首,生态品质迈上新台阶、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土地面积只占全市3.3%,却拥有全市10%的人口、10%的汽车保有量、10%的工业总产值、10%的市场主体、18%的上市公司和22%的进出口总值,这就是今天的长安。
一批重大项目强势增长,成为长安镇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再回眸2012年长安镇生产总值为282.5亿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升至880.7亿元,十年间增长了3.1倍。
目前,长安已经拥有13.8万户市场主体、973家规上工业企业、618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上市公司、2家龙头企业。其中,长安的两家龙头企业——OPPO、vivo产值双双过千亿。
全国百强镇黑马塘厦首次闯入前十
近期公布的2021中国百强镇榜单中,东莞共有19个镇上榜,长安、虎门、塘厦三镇跻身“前十”榜单,大家耳熟能详的长安虎门,属于全国百强镇“前十”常客,那么,塘厦作为东莞东南部临深镇街的代表,今年首次闯入前十,则彰显其“黑马”本色。
塘厦镇依托枢纽地位突出、产业配套完善、服务资源集聚的优势,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全力建设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强镇,打造“东南门户、产业重镇”,全镇经济实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21年,塘厦全镇地区生产总值576.49亿元,同比增长9%;GDP在全市32个镇街当中排名第5,仅次于第3和第4的南城、东城街道,塘厦在东南临深片区的镇街当中排名第一。
在东莞南部9镇全面对接融合深圳先行示范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高地之时,塘厦无愧成为当中的“种子”选手,还有凤岗、清溪、大岭山等镇街与它一起,均被视为打造深莞深度融合示范区的中坚力量。
2021年,凤岗经济总量达373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排名全市第3;进出口总额409.6亿元,增速65.3%,排名全市第2;社消零总额156.5亿元,同比增长78%,创十年来新高,排名全市第1。而紧随其后的清溪经济总量达359.21,涨幅10.10%。清溪共有251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亿元(人民币,下同),R&D经费支出12.89亿元,排名市第4,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04%,排名市第2,仅次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2021年,大岭山经济总量达341.03亿元,涨幅10.30%。
值得一提的,同属东莞南部9镇的长安虎门,还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它们不但要承担起全力打造成为东莞产业重镇、开放门户的重任,还要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全面发展的领头羊。如今,还成为东莞参与“黄金内湾”建设的重要力量。
“黄金内湾”中的滨海湾片区
东莞以滨海湾新区为河西的沿江口东岸一线,则是“黄金内湾”重要一环,而作为滨海片区的长安、虎门、厚街、沙田等镇街,都将深度参与到“黄金内湾”建设当中。
2021年虎门GDP达720.1亿元,在全市镇街中排名第2,虎门镇位于东莞市滨海湾片区,珠江口东岸,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点,与南沙自贸区经虎门大桥一桥相连,是全市唯一集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地铁、高速公路与粤港航线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厚街镇位于穗莞深经济黄金通道中段,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区段、滨海湾片区的重点节点;沙田镇坐拥黄金海岸线和天然优良深水港,还拥有28公里黄金海岸线和国家一类口岸东莞港。
8月26日,一场宏大的招商“盛宴”在东莞滨海湾新区举行,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指出,滨海湾新区是东莞向海而生的地区,也是“东莞的特区”,所有政策创新均可在滨海湾率先实行。
招商大会上,滨海湾新区分别与华润集团、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总额达180亿元,滨海湾新区“专精特新”产业园正式揭牌。
滨海湾新区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将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作用,高水平建设开放新门户、人才新港湾、城市新中心,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东莞高速路网发达,轨道交通便捷,顺畅连接珠三角东西两岸,30分钟可达广深,60分钟可抵港澳,32个镇街更是在破浪前行中锤炼内功,助力东莞招商引资“摘星揽月”,成为全国镇域经济领域的全新名片。
东莞向外界发出呼吁,“投资大湾区就要投资‘黄金内湾’,投资‘黄金内湾’就要投资东莞,全市各镇街(园区)将在新起点,坚持培育壮大新动能,努力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