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盛会在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0月16日举行。这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海内外中华儿女无不期待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事关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中华民族发展和国家安全核心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进行了不懈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共召开12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代会)。每次党代会都会对对台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都会将对台工作作为重要问题加以论述,这些方针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指导对台工作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推动祖国统一进程。重温建国以后历次党代会关于对台工作的论述,不仅使我们更加坚信,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而且将为新时代的对台工作提出有益的历史启示。
文|北京 杨亲华
八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路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开始将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台湾。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时评,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战略口号。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提出1950年的任务是“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公然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并把侵占台湾作为一项长期政策,由此产生台湾问题。
1955年,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中国大陆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共中央开始考虑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1955年5月,周恩来首次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宣布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主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1956年1月,毛泽东提出:“只要现在爱国,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他还说:“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这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政治报告申明:“我们愿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而避免使用武力。”这个重要决策,是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作出的。在修改报告这部分内容时,毛泽东加写了两段十分重要的话:“解放台湾的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如果不得已而使用武力,那是在和平谈判丧失了可能性,或者是在和平谈判挫败以后。”这两个重要原则,表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基本立场,标志著党的对台方针由武力解放台湾向和平解放台湾的战略性调整。
九大至十一大:对台工作在曲折中克难前行
1966年,正当国家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其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给党的对台工作造成严重冲击。1966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重新提出“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到台湾省”的政治口号,改变了党的八大确立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这篇社论被视为党的对台政策发生重大逆转的开始。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九大报告再次强化“一定要解放自己的神圣领土台湾”的政策立场,通篇没有再提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但由此也表明中国共产党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十大报告重申了一定解放台湾、一定要统一的立场。但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围绕中美关系的国际形势十分关注。他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审时度势,及时对外交工作作出富有远见的重大调整,打开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得以开启,并基本完成同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建交过程。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有利条件。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党的根本任务是要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大会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未能担负起为实现历史转折制定正确路线方针的任务。关于对台工作,十一大报告指出:“根据公报(注:指中美上海公报)的精神,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美国必须断绝同蒋帮的所谓外交关系,撤退美国在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的一切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废除同蒋帮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台湾省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解放台湾,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容许任何外国干涉。”报告继续延用“解放台湾”提法,但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条件是“断交”、“撤军”、“废约”;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干涉。
十二大:实现新时期党的对台工作方针的战略性调整
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外形势均发生深刻变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并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决定了党的对台方针的调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使用了“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新提法,替代了“解放台湾”的老用语,对台工作方针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对台工作新方针的具体内容体现在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这一重要文告郑重宣告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由此两岸关系发展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大会报告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十二大关于对台工作论述最鲜明特点是,彻底放弃了八大以来一直延用的“解放台湾”的提法。报告指出:“我们党还面临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同全体爱国同胞携手合作,为完成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而努力奋斗。”强调台湾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是全国同胞的共同要求,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明确表示,“希望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督促国民党当局,审时度势,以国家前途民族大义为重,不要执迷不悟,及早举行国共两党的谈判,共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十二大报告表明,党中央在尊重台湾现实的基础上,开辟了以推动国共第三次合作,通过和平谈判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新途径。
十三大至十五大:新时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创立者和倡导者,邓小平曾多次回顾对台工作新方针形成的历史背景。1983年6月26日,他在会见杨力宇教授时说:“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的,有关政策是逐渐完备起来的,我们将坚持不变。”1984年6月22日、23日,他在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时说:“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经过五年半,现在已经见效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
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台湾问题被提上党和国家重要议事日程。此后,党中央进一步从全局高度统筹考虑祖国统一问题。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全面系统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后称为“叶九条”)。“叶九条”的发表,标志著“一国两制”构想开始形成。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六条方针,进一步充实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并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十三大报告指出:“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英、中葡已就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达成协议。我们正按照这个原则努力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历史将证明,按‘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和实践,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报告首次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党代会的报告,表明“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港澳的历史和现实,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创造性方针。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提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大会报告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方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报告不仅首次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首次阐明“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指出“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而且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完整使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的表述,报告提出“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这次大会是在世纪之交,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的背景下召开的。十五大报告首次辟出专节论述对台工作,反映了党中央对世纪之交对台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将“一国两制”构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论述,完整阐释了其科学涵义。报告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这将有助于台湾同胞了解“一国两制”的真正内涵,争取其理解和支持祖国和平统一事业。
十六大:郑重宣示完成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确定,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进入21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这是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报告指出:“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阐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新论述,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的表述,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表明毫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立场,也对海峡两岸关系释放出极大善意。重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并首次具体提出“三个可以谈”,即“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提出“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台湾经济将真正以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进一步充实“一国两制”的内涵。报告强调:“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首次将“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上升到民族复兴的高度,突显了我们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推进国家的统一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十七大至十八大:确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积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首次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的主题”这一重要思想观点写入党代会报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孕育于反“台独”斗争尖锐之时。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高度关注陈水扁当局“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升级的事态发展。针对陈水扁当局“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加剧,发生“台独”重大事变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威胁我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现实危险性日益严重的现实,党中央作出将反对和遏制“台独”作为对台工作首要任务的重大决策。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对台政策进入“以法遏独,以法促统”的新阶段。同时,党中央积极推动岛内外认同“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积极力量共同反对“台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访,开启两岸政党交流。胡锦涛与连战会谈后发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首次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概念。2006年4月,胡锦涛在会见连战时,首次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的重要主张,并且呼吁“两岸同胞携起手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
据此,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努力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这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对台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重要大会。大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宏伟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战略性决策,决定了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并引领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大会强调,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纳入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会报告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这些论述构成了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重要途径、强大动力和必要条件。首次把坚持“九二共识”写入党代会的报告,表明对“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重视,并强调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主张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并对此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合情”就是照顾彼此关切,不搞“强加于人”;“合理”就是恪守法理基础,不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十九大:确立“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为新时代对台工作基本方略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大会报告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现阶段对台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宣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强调“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进一步明确了对台工作必须坚持什么、推动什么、反对什么、实现什么,为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报告特别指出“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这为破解两岸政治僵局指明了方向。报告提出“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体现了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报告强调“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六个绝不”掷地有声,充分显示了中国大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和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坚定意志、坚强信心和强大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对台工作论述,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的行动指南。
(作者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港澳局原副局长,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2年10月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