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9日,中日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经历多重严峻考验,在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轨道上实现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在实现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两国各界不少人都在思考如何总结过去,开创未来。
文|北京 赵庆 范大祺
8月22日,习近平主席致电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时表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我愿同你一道,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两国领导人的积极互动,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当前,中日关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笔者认为,无论基于东方文化价值理念,还是广泛深刻的共同利益,双方都应放眼长远,学习和汲取前人求同存异的智慧,共同开创两国和平发展新未来。
中日两国是重要近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处东亚板块,有著上千年的交往历史,共享地缘政治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交流交融留下了许多佳话。
1972年9月2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共同发表声明,宣布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当时中日两国领导人在复杂的形势下展现出的非同一般的勇气、魄力和智慧。
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日关系经历多重考验,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政治上,中日两国先后签署了四个政治文件、达成四点原则共识,构成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也确定了两国关系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在经济上,中国连续15年稳居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对华进出口在对外贸易中占比均超过20%。2021年,双边贸易额增加到3,714亿美元,再创新高,预计超过日本的第二到第四个贸易伙伴对日贸易的总和。在文化上,两国文化交流日益繁盛,在文学、艺术、电影、戏剧、动漫、宗教等多领域交流取得丰硕成果。在安全上,中日两国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对立与战争,有效维护了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如今,中日关系不仅对两国来说是最重要双边关系之一,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也有著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中日关系迎关键节点
在国际变局下,中日两国也各自进入新时代,两国关系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战略内涵不断丰富,迈向新阶段、开启新篇章的条件日趋成熟。在关注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两国关系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两三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气候变化以及世界经济下行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中日民间对对方国家的负面看法比例呈上升趋势。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国外文局)“2021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中国受访者对日本持“很好”和“相对较好”印象的比例为32.1%,与2020年(45.2%)相比下降13.1个百分点,对日本印象“相对不好”或“不好”的受访者比例则由2020年的52.9%上升至66.1%。据日本《朝日新闻》今年9月12日最新中日关系民意调查数据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日本今后“最好深化对华关系”,44%的受访者认为“最好保持距离”;对于中日关系的现状,11%的受访者认为“良好”,而83%的受访者则“不认为”两国关系良好。值得注意的是,《朝日新闻》还就中美围绕台海问题爆发武力冲突,日本卷入其中的不安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76%的受访者表示“有不安感”,2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不安感”。
从某种角度来说,虽然这并非是“理想”状态,却是正常现象。一方面,这与中日历史关系有关,从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一直到1972年中日才恢复邦交,在这段时期两国人民缺乏相互深入了解的机会。另一方面,日本长期以来陷入少子老龄化危机之中,人口减少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观之中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与百年前的中国大相径庭。日本未能在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时调整和摆正心态,针对中国的“威胁论”“恐惧症”“脱钩论”以及置喙台湾问题等中国内政的喧嚣再度抬头,造成近年来中日民间好感度下降。除此之外,中美博弈的发展及扩大化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明显的负面效应。在中美关系上,日本政府的态度影响媒体舆论的走向。加之受全球疫情影响,中日两国政府、民间交流陷入停滞,一定程度上导致两国的关系降至冰点。
通往东亚共同体之路
交好邻邦,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应是国际交往的基本信条。虽然中日两国关系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几度跌入低谷,但也在经历一次次考验、战胜一次次困难中愈发强韧。
中日两千年交往史以及邦交正常化50年来的历史都证明,中日两国除了和平友好没有其他选项,这时至今日依然是双方广泛共识。近期以来,中日双方联合主办了一系列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活动,充分表明维护和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为此,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经贸秩序重塑、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世界的新形势下,中日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合作,用诚意共筑东亚命运共同体。
第一,把握好两国关系的正确发展方向。“合则两利、斗则俱损”,这是历史留给中日两国的重要启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日两国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珍惜和维护中日关系来之不易的改善发展大局,切实恪守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和精神,本著相互尊重和求同存异的精神,妥处彼此分歧差异,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确保两国关系始终沿著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50年来,中日经贸合作始终是互利共赢的典范。过去如此,今后也应如此。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强中日经贸合作是两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中国和日本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首次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彰显了两国坚持自由贸易与多边主义的发展方向,也意味著中日经贸合作依托这一框架将实现更大互利共赢。中日两国应进一步夯实双边经贸合作基础,本著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推进RCEP内容的落实,巩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阶段性成果,携手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做大合作的“蛋糕”,为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建设性贡献,推动中日互利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第三,以民间交流深化中日人民友谊。“人之相交贵在知心,国之相交在于民相亲”。中日两国人文交流渊源深厚,积淀了两国独特的文化交融,凝聚成联结两国人民的牢固纽带,形成了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两国缔结了250多对友好省县和友好城市,人员往来增加到疫情前的1,200万人次,中国大陆居民访日人数接近1,000万人,占访日外国人总数30%和消费的36.8%以上。中日两国应坚持与时俱进,发扬优良传统,以中日文化共通性加强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巩固两国传统的友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谋求民心相通。
香港是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面对百年变局,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中国南大门,香港与日本联系紧密,是日本企业进入庞大的内地市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理想伙伴。目前,香港有近1,400家日本公司,其中约有一半将香港作为其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可见,香港已经成为中国拉动日本对华贸易及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将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复苏不可忽视的大市场。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竞争优势继续发展,并备受肯定。未来,香港定会结伴日本企业,一同开拓发展机会、相互成就,为全世界带来无限发展机遇。
(赵庆系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范大祺系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2年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