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家荣

香港新任政府以来,对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工作已进入议事日程,明显成效有待显见。但新一届政府面前最大的困境是,如何有效抗击第六波疫情,内防输入、外防外溢影响内地; 并且顺利举行年底的金融峰会,维持特区的“国际地位”。今年11月即将在香港举行的金融峰会,为特区带来巨大的压力,包括:
一、是否能对外通关包括能否取消对外来人士不设“隔离”的防疫限制;
二、是能否有足够的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外国政要参与是次会议,将影响国际社会看待香港能否保持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指标;
三、上述峰会能否顺利举行也将是新一届政府在本地民众、工商界心目中反映其管治能力的重要信号。

在香港国安法后,香港本地的政治局势回复相对平静,但社会不安气氛仍然暗流涌动。经过近三年的沉淀,对于选择在港生活的市民,与国家忧戚与共;特区政府好应该为其未来福祉努力,创造更好的发展及生活条件。
但无疑香港仍存有小部份人士,与境外各类反华势力串连,正在开展新一轮针对金融商业领域的网路心理战;尤其有必要警惕在未来重要会议和活动节点前相互串连及部署,制造纷乱。

其一、过去“反中乱港”势力重视捣乱、制造制度平衡,要求的是权力及影响力; 但现在目标是制造心理及认知恐惧。从2019年“修例风波”中,可以充分看出境外势力与本地反对派,试图挑战特区的有效管治,造成混乱;具体做法和目的离不开,要在特区政府、议会、司法机关、专业领域等中树立亲西方及英美势力的团队与我方制衡、共治香港,扩大其在港影响力。 其目的已经不在政治、社会制度内位置争夺。更常见做法是透过“泼脏水”、制造市面认知恐惧、心理担忧,逼使资本、人才从香港流出,转移到新加坡以及英美欧等地,淘空香港。
其二、转移至对我国未来、金融及产业安全、区域安全等方面,制造新的负面认知,散播对我国不利的负面说法及理解。在香港最见效的影响是,让不少海外投资者、在港的百年家族、专业中产等产生怀疑、犬儒。

所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必然成为大国金融战的一部分,也是境外反华势力意图破坏香港的重要领域。可以预见在香港主流媒体中已经没有“流量大户”状况下,主要战场将会在社交媒体之上;而现时网络上充斥各类以商业、金融、医疗、生活娱乐的舆论领袖及专页,也可见其中主要内容也没有离开政治评论及即时回应解读,集聚人气。 因此,我建议建议特区政府制定完善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制度,积极参考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前沿立法经验、做好合情、合理、合法的方案,做好解说、舆论导向、辨别流言及假消息的工作。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区潮人联会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