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rista Luo
由香港艺术馆与著名本地设计师刘小康联合策展的「香港艺术︰客席策展」系列之「字由人──汉字创意集」展览,今日(9月9日)起在香港艺术馆举行,并邀得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客席教授陈育强教授担任展览顾问。是次展览以汉字为主题,透过逾百组香港艺术馆、私人藏家及机构不同媒介的展品,展示汉字在日常生活、商业及艺术创作上的应用,以及呈现在亚洲的当代汉字创意。
中国汉字流传三千多年,其结构和形态独特,于历朝历代中成为文人和书法家创作的重要载体和素材。各地在汉字的应用上都有不同的发展,种种创意可见于匠人、艺术家、文人及书法家的作品中,亦在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如游戏、宗教、节日、吉庆中体现。透过对不同领域的汉字研究成果,展览展示汉字在人文生活及当代创作上的价值,让观众以多重视野探寻汉字、书法、创作与艺术的关系。
在昨日(9月8日)举办的传媒发布会中,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莫家咏介绍称,今年香港艺术馆的办展主题是「语言文字与文化」,早前已在二楼开放了关于书法艺术的展览「汉字城韵──书法中的诗舞画乐」,而此次位于五楼的「字由人──汉字创意集」展览与二楼的展览遥相呼应,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角度。因为五楼层高较高,在办展时也能够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她表示,本次邀请刘小康联合策展,是希望艺术馆不是「自说自话式展示」,而是能有更多艺术家、学者、持份者参与其中,像砌拼图一样完成一个完整图案。香港艺术馆馆长(现代及香港艺术)俞俏则表示,希望以此展览提醒大家文字的重要性,而汉文字的美和整个城市的美感架构息息相关。
左起:香港艺术馆馆长(现代及香港艺术)俞俏、香港艺术馆总馆长莫家咏、著名设计师刘小康刘小康表示,五六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时,满街出现了大量的书法招牌,构成了独特的街景,其后的霓虹光管更为这种景象增光添彩。他认为,尽管目前不少招牌已经改用电脑字,但汉字书法在当代技术条件下反而更容易回潮,只要人们对汉字书法美学有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其实无论是造字还是录入都已经方便很多,「如今名人的手写字已经可以成为一种打字时使用的字体,将来说不定每个人的手写字体都可能自成一格被使用呢」,他说。
他还解释了展览名「字由人」的含义:虽然人们常说「仓颉造字」,但其实汉字是不同时代人类的智慧结晶,经过时间淬炼,还在不断发展进步。「字由人」正是对当中人类智慧的肯定,也与刘小康英文名「freeman」巧妙相应。
左起:洪强、陈育强、俞俏、刘小康、莫家咏、钟纬正、刘天浩展览获得众多艺术家、藏家及机构的支持,展品种类多元化,包括书法、印章、印刷品、摄影、录像及多媒体装置等,作品来自内地、台湾、香港、日本及韩国的艺术家。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香港的汉字 汉字的社会」、「民间的玩意 文人的创意」、「艺术中的汉字 汉字中的艺术」以及「回到生活 书法归零」,从不同面向展示汉字之美,各区域间也各自设有充满巧思的公共空间。

分隔不同区域的空间充满巧思,大家可与墙上的汉字合影打卡
墙上的电影题字,出自本地书法家冯兆华(华戈)之手,图为华戈与刘小康
座椅上都有不少巧思精选展品包括在清代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印刷、由英华书院收藏的一套《旧约全书》,这项珍贵展品是以被誉为十九世纪最完整的一套中文活字──「香港字」印刷而成。


李汉所写的「李汉港楷」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展览中也可见「李汉港楷」手稿,这一源自1980年代的书法字,2020年于「李伯伯街头书法修复计划」中被重新梳理录入,「李汉港楷」字库至今已累计七千多字,而展览中除了手稿外,还特设「李汉书法档口模型」,展示李汉写字档的细节。

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的《英文书法七言联》源自1993年起徐冰开始的「英文方块字书法」计划,应用汉字由部件结合的特征,将英文字幕化成形似汉字的部件,重新组合,并以中文书法方式书写,形成一种结构看起来像汉字,但内容为英文的新文字,大家不妨凑近细细研究。

吸引小编的展品之一是刘天浩的《真真假假》:作品由九百块小方块组成,随著观众观赏的角度变换著「真」、「假」二字,而在特定的角度,会看到整幅作品刚好组成「真真假假」四个大字。艺术家表示,作品灵感来自NFT,实体和虚拟艺术品,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而不断被复制粘贴的文字,则是将虚拟世界常用的方式,还原到现实世界的作品中。


客席策展人亦邀请了四位本地艺术家陈育强教授、洪强、钟纬正和刘学成以作品回应展览主题:
陈育强的《与曾灶财共话》透过拆解汉字和书法的传统,用西方艺术的角度来再现「书法性」;

刘学成的《城黑如墨》是颇具禅意的装置,桌上黑色小块如山、如碑林、如废城、如坟墓……而金属盘中的墨水则依次呈现出小小的涟漪,反映出艺术家点墨的时刻,值得细心品赏。

洪强的《控制狂(v.2)》尝试结合科学与书写艺术,还融入观众书写体验,既是一件艺术装置,亦可被视为一个可持续演化的创作行为。作品以「心」字来界定毛笔摆动范围,参与者通过操控因磁场而摆动不定的毛笔,体验人体和无力之间的拉扯/角力书写过程,最后写在宣纸上的文字,成为了书写「历程」和「情绪」的印记,并突出了人性化写字和机械性生产的文字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既可实验及可再创造的可能性。


喜欢互动项目的朋友还可体验一下钟纬正的《流动》:同名作品是根据2016年的电脑运算电影艺术作品《流动,第二部分》重新诠释和设计,其灵感源自一个传说:中国书法家张旭在欣赏公孙大娘表演剑舞时创立了狂草。钟伟正采用电脑视觉和简单的机器学习技术,推测将武术动作自动转换为草书的可能性。两边的作品分别分析了两部经典武侠电影——1963年《火烧红莲寺》和1967年《龙门客栈》的动作场面,将这些动作转化为草书,而选用的文字则来自名著《千字文》。观众可在感应设备前舞动,看看你的行动会幻化出怎样的书法作品。

以下是展览中一些有趣的展品:
每个汉字中都藏著一些画,你发现了吗?
这些神奇的「字」中,其实是二十四节气

远看是观音图,近看下方也都是文字呢!
回文诗,顺时针和逆时针读出来是不同的诗,大家不妨试试展览由9月9日至明年11月26日在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号香港艺术馆五楼新空间举行。有关展览详情,请浏览网页查询。

展览信息
字由人──汉字创意集
时间:2022年9月9日至2023年11月26日
地点: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香港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