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 彭彦)东莞报道:白露和中秋总是相伴而来,今年两者仅差四日,当白露落下,月亮挂满乡愁,杜甫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在莞邑大地,捧一轮月色,何尝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这个中秋假期,东莞在可园搭建舞台,临湖赏月听曲。9月9日晚,“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上演,并通过视频直播,解读岭南的雅致生活方式,邀你来品尝可园的中秋韵味。

共品“写意东莞”
秀以可园建筑为背景,以可园主人张敬修,与晚清岭南著名花鸟画家居巢、居廉等文人雅士的故事为原型进行编创。以实景演出的方式,重现可园主人张敬修,邀请众多文人墨客齐聚可园的场景,还原一场穿越百年的“中秋家宴、诗画雅集”。
可园是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之一。“中秋可园”实景秀邀请海外东莞人赏月赏节目,共忆可园。莞邑文化和岭南园林相合,寄寓思念团圆和家国情怀,再现唯美国风,唤醒大家对传统文化最熟悉的记忆,通过活动聚焦文化全产业链生态平台、文化旅游智慧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文化优势引领经济优势,通过可园文化IP的塑造打造新态势下的旅游“吸引物”,通过文旅融合点亮“诗和远方”。
回味最正“莞邑文化”
在草地上露营的普通人,突然“穿越”到170多年前的东莞,会发生什么奇妙经历?
在“中秋可园”先导片中,一封来自可园的请柬,带我们“穿越”回百年前的可园,在现实之间赏古时明月。传统与现代碰撞,高雅与趣味融合。
先导片选取张嘉谟(张敬修之侄)所绘的《菊蟹图》,作为“可园中秋夜宴请柬”的主要元素。
“去年赏菊可园,下酒之物,唯蟹最佳,且供赏菊尤佳。因忆旧作,有“黄花天气团脐蟹,红树江干缩项鳊”句,举正于座中,朗山、梅生、子耘、铁渔及主人德公,诸公深为击节。”史料中,这段关于可园主人张敬修邀请宾客家宴的记载,虽字数寥寥,但却为创作推出“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丰富元素。
八月十五,菊黄蟹肥,古人作画,赏月雅集,不仅展现了东莞的文化艺术底蕴,更能通过具象的时令风物,体会当年中秋时节莞人的诗情画意。
本次活动布景道具到演员妆造都经过精心设计,并选择在可园古建筑区实地拍摄,生动还原当年张敬修、“二居”(居巢、居廉等人在此地雅集、吟诗作画的真实场景。可园以“小巧玲珑、设计精巧”著称,园林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跟随著先导片的镜头,观众可以感受百余年前造园者的工匠精神和造园智慧,领略岭南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

“中秋可园”即将上线
在舞美设计上,“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将可园实景作为整场演出的天然背景。为了实景展示可园之夜的魅力,将水中舞台搭建在可园古建筑区的可湖之上,通过大型投影机、大型激光射灯等装置,将梦幻的动态光影,投映到博溪渔隐、雏月池馆、绿绮楼之上,三曲红桥,碧波荡漾。水雾机、薄雾机与光影的结合,呈现出美轮美奂、古今辉映的效果,是一场“艺术+技术”的视听盛宴。
在节目创作上,“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以可园主人张敬修与“二居”等文人雅士的故事为原型进行编创,以一场中秋雅集为背景,用“剧”的方式推动节目发展。剧本由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东莞民俗研究者、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等单位提供学术支持,力求做到每个节目都可文史溯源。
“中秋可园”实景秀的演出都以可园、中秋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灵感,以古典舞、雅乐颂歌、原创粤曲等形式多样的形式营造中式美学意境。如古典舞《扇舞丹青》,是以可园博馆馆藏的居廉《梨花月影图》扇面为灵感创作,展现月上梢头、花影绰约的岭南园林之美。

台前讲好团圆故事,幕后匠心雕琢细节,9月9日晚,同赏岭南古邑明月,共品中秋诗画可园,线上直播,带领大家来一场古今穿越之旅。
中秋一起相聚可园,携清风明月,在双万东莞,看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