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肖扬)9月5日云南报道:2019年8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三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始终立足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战略定位,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沿边开放” 通关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跨境辐射” 多领域产业精彩纷呈。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实验区昆明片区据了解,2021年6月,“昆明-孟定清水河口岸-仰光”中缅通道跨境电商专线开通;同年8月,“昆明-万象”中老通道跨境公路班车首发,海公铁联运也取得了新突破:2021年8月27日,“新加坡-仰光-临沧”直达印度洋海公铁联运新通道成功首运,有效节约单程运输时间20天至22天。中老铁路通车运营8个多月来,“黄金线路”作用不断彰显,截至8月27日,累计开行国际货运列车1808列,货运量118.5万吨,货运总值近百亿元。其中,云南省累计发运国际货运列车1442列,占全国79.8%,货运量103.3万吨,占全国87.2%。
2022年4月,昆明至德里、孟买等7条涉第五航权航线获批,空港型枢纽建设再次提速。以7个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云南“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建设加快推进。云南自贸试验区紧紧依托全省区位、交通、物流优势,基本形成以跨境铁路运输为基础、跨境公路运输为支撑,公铁、铁海、海公铁等多种联运方式并行发展,内引“长江经济带”、外联“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经济走廊的黄金通道。
中老铁路“一单制”首单发车同时,云南自贸试验区优化边民互市贸易海关监管模式,“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试点任务通过海关总署备案,支持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对毗邻国家输入的农产品、水产品等产品实行快速检验检疫模式,扩大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机构范围;试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制度,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2022年1-6月,云南省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1.38小时,排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最短省区第2位;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0.33小时,排全国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最短省区第6位。

其中,2021年,云南现代物流业总收入实现7083.10亿元,同比增长20.7%,2022年1-7月,总收入3417.22亿元,增长10.3%。截至目前,云南开通国际货运航线8条,云南自贸试验区三片区所在地均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一批国际物流园等重大物流项目先后签约落地。截至2022年2季度,全省物流产业市场主体达2.21万户,建成“现代物流云”“云上营家”等多个智慧物流平台。物流企业“走出去”取得新成效,在中泰缅经济走廊周边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物流公司20户,建成8个海外仓。
其次,昆明、德宏、红河三个片区已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形成了链接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商新生态。2019-2020年,云南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213.59%、217.52%,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37.9%。
其次,云南自贸试验区不断促进市场采购贸易成为外贸发展新力量,持续加快通关一体化模式发展,完善服务中心、联网信息平台、海关查验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本地农产品出口,推动线上收结汇便捷畅通。2021年,云南省市场采购贸易累计出口48.5亿元,同比增长583%。2022年1-8月,完成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申报27亿元。
据悉,自贸区设立至今,云南自贸试验区推动73项省级管理权限向各片区下放,持续推进“一业一证”改革,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自2019年8月成立至2022年7月,云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5.6万户,占同期全省新设企业的11.98 %;完成外贸进出口2791.36亿元(含边民互市),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的32.58%;实际使用外资5.87亿美元,占同期全省使用外资的28.71%。自贸试验区开放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