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江阳,缘于今年“七一”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一首被网络刷屏的歌曲《紫荆》。再了解他多一些,会发现这是一位“00后”宝藏男孩—— 北大学子、校园歌手、主持人、视频创作者、跆拳道黑带、钢琴八级水平、能流利讲著京味儿普通话、首位获得共青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的港生……
今年暑假,江阳分外忙碌,也倍感欣喜。他的音乐梦想随《紫荆》恣意绽放,在接受众多媒体采访和节目录制的邀约中,江阳转场奔走于多个城市之间演出、参赛。“我会继续在音乐中写下我的中国故事,描绘出我眼中那个开放包容、团结互通的中国。”江阳笃定地说。
文|本刊记者 冯琳

缘起“寻根”,逐梦北大
今年22岁的江阳,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他身姿挺拔、青春帅气,脸上洋溢著有别于同龄人的沉著与自信。难以想象,少年时的他曾因体型过胖而自卑羞怯。上中学时,江阳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音乐剧。站在舞台中央的他被聚光灯笼罩著,沉浸于每句台词,感受到了音乐赋予人的力量,“我感觉到我在活著”。于是江阳开始努力减肥,成功瘦身30斤后“逆袭”出演男主角。从那时起,他重新获得了自信和快乐,也确立了今后想继续在舞台发光发热的心。

2015年,一个更大的舞台展现在江阳的眼前。彼时,江阳报名参加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举办的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与数百位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青少年一起来北京“寻根”。这也是江阳第一次从香港来到北京。
“我至今还记得夏令营开营的情景。虽然活动只有九天,但我们把一天当成两天用,几乎没有时间睡觉。”江阳说,从故宫、长城,到南锣鼓巷、国家博物馆,他和伙伴们几乎把北京城转了个遍。在中国音乐学院研习“中国器乐”时,江阳不仅见到了内地相关领域的顶尖老师,学习如何专业发声,还在手把手教学中尝试了弹琵琶,拨出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
“如果问我为什么来到北京,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我喜欢唱歌,想唱给更多人听。”正是这次夏令营的经历让江阳体验到北京浓厚的文化和音乐氛围,于是就此埋下了来北京实现人生梦想的“种子”。
夏令营的一天晚上,江阳站在天桥上打电话告诉妈妈:“我以后一定要来这里读大学!”很快,他给自己的这份信念找到了一个“落脚点”——北大!
回到香港后,在一次北京大学的招生讲座上,江阳听到了一位学长的故事,于是对北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梦想到更综合的平台学习,去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江阳说,“北大是我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学长让我了解了北大的学习氛围,甚至北大的食堂有多好吃,让我相信在北大可以实现我的理想、我的梦想。”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江阳报名参加了2018年北大博雅自主招生人才计划。为了不给自己留退路,他甚至没有申请任何一所香港高校。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江阳以第二名的好成绩如愿以偿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学习。
从校内到校外,在体验中不断充实自我
迈上了梦想的第一级台阶,也意味著你需要更加努力一级一级地向上攀行。
对江阳来说,在北大求学并非易事。刚入学时,他首先遇到了语言上的障碍。课堂上,老师经常使用专业术语,有时还会夹杂方言,江阳时常因为跟不上节奏而落下笔记。第一次住集体宿舍,他需要快速地调整适应。北大的学习生活忙碌而充满挑战,课业压力比原先想象的更重,如何平衡学业和音乐是他最大的难题。
毋庸细问这四年江阳究竟是怎样克服困难、重重摸索的,只需看到如今的他已能说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室友和同学打成了一片。四年来在研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江阳还自学乐理知识、开展音乐创作。他的音乐梦想不断开花结果,江阳不仅站上了北大的舞台,在校内参加了新年晚会、中秋青春歌会、“五·四”青春歌会等40多场演出,而且走出北大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最初,江阳在周末时会去798艺术区表演,积累舞台经验。他的抒情歌曲常吸引游人驻足,也曾有听众想邀请他到婚礼上献唱。之后,江阳得到机会陆续亮相于电视台节目,例如有《最强大脑》《一站到底》《中国达人秀》等,甚至登上央视的舞台,在2019年参与央视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港澳台青年献唱、领唱央视电影频道第28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之夜”晚会歌曲。2020年5月,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江阳应邀参与录制相关宣传片,并演唱歌曲《同舟共济》,期盼凝聚更多守护香港的力量。2022年7月,他主持“我和我的祖国”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青春汇报会,而且还与身在香港的弟弟共同表演交互式情景剧《我与祖国有个约定》,向广大网友展示香港青年的作为和担当。从校内到校外,江阳以其爱国爱港的热情和如暖阳般的歌声收获了大量粉丝。
在追寻音乐梦想的同时,江阳也开始系统地学习我国的历史、文学、哲学成果,不断充实自我。他越来越意识到,北京在现代都市的外表之下,还埋藏著一颗属于千年古都的文化之心。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来到故宫,在吉光片羽之间寻找书本里的故事,在金瓦红墙下感受属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共同回忆。走出故宫、走出校园,江阳开始想要知道更多、想要体验更多。在他看来,“人生贵在体验”,只有这样生命才有价值,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小时候的他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加交流团,长大后,江阳开始以团长的身份带领更多的香港青年和内地青年进行文化交流,组织更多的青年学子去参观了解祖国大江南北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转眼间,江阳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城市,包括我国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听无数个来自不同城市不同民族的陌生人讲述他们的故事。在不断的行走与聆听中,他发现这些陌生人和香港的朋友一样可爱、一样智慧、一样有著缤纷的色彩,一样能带给他家一般的温暖。
2019年的大一暑假,江阳前往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山村的一所小学支教。他教孩子们唱《夜空中最亮的星》、说英语和练跆拳道,还向他们介绍香港。“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里放光。”江阳回忆,那段日子尽管条件艰苦,睡硬地板、吃粗粮、热水也不够用,但孩子们的纯真善良令他感动不已。“这是一段十分宝贵的经历。虽然我们有时候会抱怨生活,但也要懂得感恩,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为《紫荆》高歌,为两地作“桥”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整整25周年。当日0时0分,一首以香港区花命名的歌曲《紫荆》在海内外各大音乐平台同步上线。“我是红怀中的白,紫荆四季花开。我们同根同心,黄皮肤黑头发眼睛。重拾期盼,重新出发,谱写香江新故事,美好未来……”MV里,香港回归25年来的发展画卷缓缓流动,江阳领衔京港两地24名学子动情地歌唱著对香港和祖国的爱。
《紫荆》上线后,一周内的网络播放量就突破了3,400万次。“这是我送给香港的一份礼物,祝愿香港在新的起点再创辉煌,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谱写最美香江故事。”江阳表示,“希望通过这首歌向祖国和全世界传递我们的情感与力量,也想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到,香港是中国的香港,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珍视的那颗‘东方之珠’。”
这首歌是江阳酝酿三年之久又于三天三夜间一气呵成之作。2019年,江阳参与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港澳台青年献唱活动,活动给予了他更多的想法,他决定创作一首代表香港青年心声的歌来迎接香港回归25周年。加之当年香港又因“修例风波”遭受重创,这让江阳有了更深层次的创作动力。他告诉记者:“那些参与‘黑暴’的青年只是很小一部分,我想让外界看到,绝大多数香港青年是充满正能量、爱国爱港的。”
今年3月,江阳正式开始音乐创作。为写好歌曲,江阳在掌握乐理知识基础上充分了解香港历史,并将所得融入曲中,竭力展现他眼中的香港。“刚开始怎么写也不满意,我在家憋了很久,甚至坐在钢琴面前抠字。后来为了缓解压力我出去踏青,回来之后似乎有了灵感,三天三夜不停推敲,写出了现在的歌词。整首歌词出来的时候,我特别惊喜。”词曲创作完成后,今年6月初,江阳又有了邀请24名高校学子一起隔空演唱的创意,加上他自己一共25名学子献唱,意在表达回归25年来香港和祖国紧紧相依、四季花开。
回顾香港近些年经历的风雨挑战,江阳更加笃信祖国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这首歌的曲调坚定有力量,也是为了表达香港是我的家,内地也是我的家,我们同根同心一家人的心情。”
对于四年来往返于京港两地的江阳来说,“家”的涵义变得愈发丰富。他常常说,“我既是香港人,也是北京人。内地香港都是我的家,我愿继续作香港和内地青年交流的‘桥梁’” 。带著沟通两地的强烈使命感,江阳热切期盼著能有更多的内地家人听到他身为“00后”港青的声音,也在努力实践著让更多的香港家人看到他在内地缤纷多彩的生活。
2019年5月,在香港菁英会主办的“五·四运动100周年菁英论坛”上,江阳作为唯一的“00后”与霍启刚、何超莲等青年社会领袖一同就“民族复兴与青年责任”主题进行演讲,并分享了自己北上追梦的故事。
江阳坦言:“我对内地十分熟悉,虽然看到一些不足,但更重要的是见识到很多好的方面,形成了清晰的自我认知——我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是香港人,所以更要努力地建设祖国,让国家变得更好,国家好自然香港也会好。”
2021年2月,一段7分钟的短视频《港仔北大行》在网络流传。视频里,江阳化身“一日游导游”,从食、住、行、玩等方面展示北京大学诱人的食堂饭菜、和谐的室友关系、丰富的校园活动,一幕幕真实生动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在北大读书的乐趣。2021年年底,他和大学室友杨天宇合作摄制短片《我的中国故事——做一个用歌声讲故事的人》,畅谈自己的“北漂”经历和感受,视频获2021年“同心·筑梦”大学生原创短视频大赛唯一的特等奖。“我们现在来到了南锣鼓巷,你看这里有个玩具,真的很酷唉,你看那个是老北京酸奶和冰棍……”江阳还与香港的一些青年社团以及教育机构合作,通过手机直播同香港小学生一道“云”游北京胡同、品尝京味小吃,感受京城烟火气。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江阳作为电视媒体特别主题节目《港生睇冬奥》特约记者,带领港澳地区以及海外华人观众探访冬奥场馆、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而在刚过去的8月,江阳更荣获2022年“青系四海,寻音京城”首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歌手大赛金奖和最佳人气奖,并获“北京高校中华文化传播大使”荣誉称号。

四年的京城生活令江阳著迷,他认为北京是一个非常大气的城市、是一个能够兼容一切的城市。他打算继续在北京读研深造,努力让自己的梦想再上几级台阶。在江阳看来,心系社会、笃行实干,是当代青年的担当,也是一份职责与使命。他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歌声和故事,带领更多香港年轻人来内地发展,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我还将继续尽我所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看到新时代中国青年人的风采。”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2年9月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