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绿海龟经渔农自然护理署拯救,转交海洋公园治疗和照顾后,昨日(2日)重回大海。署方呼吁市民不要往海洋丢垃圾,以免绿海龟误食而受伤。
绿海龟属于杂食动物,除了吃鱼,还会吃水母和海藻,成年后则由杂食转为素食。
不过,无论吃肉还是吃素,在海洋觅食容易病从口入。负责照顾绿海龟的海洋公园动物护理专员张凯乐解释,海洋垃圾如胶袋或废弃鱼丝、鱼网的外形跟水母和海藻相似,绿海龟不时误食,这类垃圾进到肚子里有机会缠住肠道,影响健康。

分清需要 对症下药
海洋公园和渔农自然护理署2000年开始合作,义务拯救和照顾受伤或在野外搁浅的绿海龟,待时机合适便把牠们放归大海。
截至今年7月,已有106只绿海龟获救,张凯乐曾照顾其中50只。每只绿海龟送到海洋公园时也有不同需要,他和海洋公园的动物护理专员都一一照顾到。
绿海龟Center在吐露港附近被正在巡逻的渔护署职员发现,兽医检查后,发现牠的左前肢受细菌严重感染。
张凯乐和同事采用内外夹攻的方式处理感染,既在饲料加入抗生素杀菌,也引导牠多活动左前肢。

绿海龟Roller由钓鱼人士在西贡榕树澳发现,送到海洋公园后进行电脑扫描检查,工作人员赫然发现Roller肠道内有两个鱼钩。
张凯乐忆述当时情况称,希望鱼钩可以自然排出,喂饲时便在食物中加入棉花,利用棉花包裹鱼钩尖,一来不至刺伤绿海龟的肠道,二来也可促进肠道蠕动,最后Roller成功排出两个鱼钩。
绿海龟Skateboard是渔护署接获举报,得知牠被放养在西贡浮筏内,于是拯救牠。Skateboard没有表面伤痕,只是前肢异于一般绿海龟。

卫星追踪 搜集数据
渔农自然护理署动物护理主任(执法)陈劲东表示,绿海龟属濒危物种,拯救受伤绿海龟是希望牠们能继续生存和繁殖。
在确定救回的绿海龟健康情况理想后,署方会安排牠们重回大海。
陈劲东指,事前的准备工作不少:为绿海龟安装金属扣,以便海外研究员了解其行踪,并为绿海龟植入晶片纪录身分,还会安装一个卫星追踪仪,搜集其迁徙路线、活动范围等数据,日后制定保护绿海龟措施时可作参考。

绿海龟有时会来港产卵,因此渔护署在每年4月至10月,将南丫岛深湾列为受限制地区,限制市民和船只进入。陈劲东解释,措施有助绿海龟繁殖。
绿海龟是唯一在香港产卵的海龟,而南丫岛深湾是牠们喜欢的产卵地。不过,绿海龟很敏感,如果沙滩有很多人为活动,牠们便会离开,不再繁殖。
除了由政府制定措施,陈劲东更希望大众主动行动,保护绿海龟,减少使用塑胶,不要往大海丢垃圾,以免绿海龟误食,也避免垃圾冲上沙滩阻碍绿海龟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