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访】后摩尔时代港芯研发之路 ——访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行政总裁叶成辉
三维集成电路技术全国领先
在国际芯片研发上,由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的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据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行政总裁叶成辉介绍,谈到半导体的来龙去脉,先要从了解摩尔定律开始。摩尔定律是指一块晶片上可容纳的半导体电晶体数目,每18个月会增加一倍。叶成辉说,自己读书时已经在思考,摩尔定律是不是牢不可破的,显然随著芯片制造工艺接近物理极限,芯片研发也开始步入后摩尔时代。而平房变楼房,三维集成电路就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最佳途径之一。
“这22年来应科院最厉害的一件事,就是半导体研究,其中三维集成电路的技术在全国是顶尖的,甚至比美国还要领先。我们可以做到不同的层次,令速度更快。”叶成辉说。
在这一领域,香港应科院不仅累积超过60项美国、中国专利,更荣获6项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并有4项方案入选世界最大专业技术组织——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发布的宽禁带半导体技术路线图。

第三代半导体研发香港抢跑
叶成辉指,未来数年,以硅研发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技术将达到极限,而适用于5G、新能源、智慧城市的第三代半导体就成为大热方向,香港研发又再次跻身世界前列。
早在2012年6月21日,中国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工程分中心)就获科技部批准成立。工程分中心将应科院作为依托单位,中心研发目标属于应科院六大核心发展项目之一,结合为应科院技术研发策略的蓝图。
“应科院的研究最顶尖的是第三代半导体研究,之前叫碳化硅研究。第三代半导体具有大功率、高频率、耐高压、耐高温、高导电、高效率、低损耗等众多优点,已成为近年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热点,配合上现在的5G发展,可以开发出很多不同的新技术。我们在国际上做到了顶尖地位,也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唯一一家香港机构。”叶成辉骄傲地表示。

从研发到落地的港芯生态链
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位列世界大学一百强,这五所高校每年发表数以百计的创新技术,如何令这些技术实现成果转化、落地投产,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扮演著桥梁角色。
叶成辉说:“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讲‘0到1’‘1到10’。那什么叫‘0到1’?‘0到1’就是所有的背景专利、很深技术层面的东西,在应科院和大学里都有;‘1到10’就是怎样由背景专利变成应用的过程。我们的角色就是和大学一起做前线研究,然后应科院在‘产’的方面落地。”
香港应科院与100余间公司合作,透过研发合约、特许授权及其他合作模式,把近1,250项技术转移给产业界,蓬勃发展的创科生态吸引大批企业,华为就是其中之一。
华为香港研究所所长顾问梁柏熙介绍,多年来华为在香港做了一些很成功的芯片研究,并与应科院合作,探索芯片发展新方向。梁柏熙表示,现在在晶片的先进制程上,华为受的管制越来越严重,而如何冲破管制?三维集成电路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这一方面无论是应科院也好,或者是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都有很深入的研究。
跨国企业方面,在半导体封装领域排名世界第一的企业ASMPT也选择在香港起步,其与港企和应科院在第三代半导体方面的最新合作项目——业内首个应用于驱动电动汽车的“香港制造”碳化硅电源模块,其中包含由裸晶到晶圆集成键合技术,更得到香港特区政府1,600万港元的资金支持。

科技人才非机器可以取代
被誉为“芯片之母”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皇冠上的明珠,行业规模小但能量大,香港中文大学的EDA研发团队在CSranking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一,每年毕业的学生都大受业界欢迎,堪称供不应求,但在本科招生上却依然面临困难。
对此叶成辉表示,以人为本的科技,需要的是源源不绝的人才,事关灵活变通的科研创造力,实非AI或机器学习可以取代。不论是建议大学课程与时并进、与商界合作培育人才、鼓励外国留学的STEM大学生回港发展,还是建议专才入境计划增加弹性等,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持续壮大香港科研人才库,全面支持香港发展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技术应用助力中国研发领先世界
全球芯片研发竞争愈演愈烈,未来香港创科生态如何助力企业和国家发展?相信人才、法律,以及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都将成为吸睛亮点。
叶成辉说:“我们做科技研究很难用到美国的科技,我们很多合作伙伴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实美国很怕,美国表示要抗衡‘一带一路’,自己就投一些资金过去;欧洲也表示要抗衡,也投一些资金过去。在这些国家里,印尼做得很好。最近这三四年来,智慧零售和平台发展得很好,这些国家都愿意来香港特区、来中国。如果你和他们说来香港发展,他们可能兴趣不够大,但是你和他们说来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就觉得是息息相关的事。他们在香港用普通法签约,开办合资企业,再通过香港进入大湾区腹地,这就是香港吸引他们的地方。”
至于各国在芯片赛道争相竞速时,究竟哪一家最终拔得头筹?叶成辉指,技术的应用情况就是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叶成辉称:“不会有一个芯片技术可以比别人快100倍,而只要没有这种情况发生,我认为最后技术应用得越多,你的研发就越有进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应用场景多过美国。我们在内地、香港不断投入研发基金,最终将助力整个产业发展。看看中国过去15年的发展速度,我觉得中国的科技会越来越领先!”
(作者系凤凰卫视香港采访中心记者,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2年8月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