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同岛国交流合作不断拓宽,涵盖了贸易投资、海洋环境、防灾减灾、减贫扶贫、医疗卫生、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地方等20多个领域。中国向岛国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经济技术援助,为岛国培养各领域人才约1万人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累计向岛国提供近60万剂疫苗,各类抗疫物资超过100吨。2014年、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访问南太并同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开启了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的历史新篇章。今年5月30日,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在斐济成功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外长会发表书面致辞,强调中国始终是太平洋岛国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风雨同舟的好兄弟、并肩前行的好伙伴。在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友好交往历史中,民间交往也作出了重大贡献。本刊谨以此文,回顾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民间交往的一些方面,由此展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更加务实美好的交流前景。
文|香港 李和协
今年5月30日,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在斐济成功举办。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会后归纳的五点共识中,特别强调了中国不是太平洋岛国的“新来者”,双方是相知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中国与岛国交往源远流长。对此笔者完全赞同,并颇有体会。
笔者与太平洋岛国的缘分始于2002年,当时笔者协助所在企业在深圳建立一家以岛国业务为主的远洋渔业公司,并在前期参与经营管理。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已成长为中国主要远洋渔业企业之一。公司在中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波纳贝、科斯雷,马绍尔群岛的马朱罗以及帕劳岛设有金枪鱼渔业基地,业务涉及捕捞、加工、补给、物流运输及渔船维修等方面。在南太岛国萨摩亚有超低温金枪鱼渔船管理及补给基地,船队在库克群岛海域作业。公司通过缴纳入渔费、基地租金、聘用长期或季节性基地员工以及招聘当地船员等方式,为增加政府税收及居民收入、发展岛国经济作出贡献。与此同时,公司还通过加强与岛国政府、邦交国的双方大使馆以及民间机构的联系,投入社会服务。
以企业为平台增了解促交流
我们曾多次在香港和深圳接待来华访问的岛国总统、副总统、总理、州长等政要,也邀请过非建交国的国会议员以个人身份访华,增加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公司投资方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关岛、塞班岛及岛国地区投资经商,熟悉当地人文历史,对沟通双方发挥了作用。2007年密联邦总统伊曼纽尔·莫里访华,并为该国驻华使馆开馆揭幕。总统一行经香港停留期间由联泰集团安排接待,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回国之后,为加强与中国的联系,莫里总统提议集团主席陈守仁博士出任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驻港名誉领事。2012年,陈博士正式出任名誉领事,并发起成立“中华太平洋岛国经济文化协会”,邀请斐济驻港名誉领事李汝大博士等人士加入,作为进一步加强与各岛国交流的民间平台。
过去30年来,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实施了大量的经济援助项目,据笔者所知,仅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就有示范农场、体育馆、州政府大楼、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协会大楼、公路、桥梁,以及客货两用轮船等。中国的对外援助从来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作为密联邦的主要外来投资者,公司也积极参与当地社会服务,例如通过基金会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支援当地救灾、抗疫等。基金会还与密驻华使馆合作,提供奖学金,安排密学生到泉州师范学院留学,毕业后可由基地公司择优录用。
公司船队还发挥人道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多次实施海上救助。例如,2006年9月,公司马绍尔基地渔船(福远渔047)在作业海域发现远处有小船摆动红旗,似为求救,当即前往察看。他们发现该小船已失去动力,船上4人中有妇女和儿童,已无法站立,情况危急。我船员立即停止作业,将他们救上船,妥善安置后,还将该小船吊上我船,经过2天航行后回到基地。据了解,该一家4人系出海钓鱼休闲的密联邦特鲁克州居民,因机械故障已在海上漂流多日。该4位居民后由马绍尔移民局安排返回密国。公司的另一艘作业渔船(深联成802)也曾在航行途中发现一艘遇难下沉的日本玻璃钢渔船,当即将已在救生筏里待援的14名日本船员救上我船,随即返回基地。我渔船的这些义举,虽然从经济角度上看很不合算,但是在当地深受好评,为国争光,收获的友谊是无价的。
以协会为平台探讨合作空间
太平洋岛国普遍具有陆地面积小,人口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的特点。不过,这些国家海域辽阔,有的多达数百万平方公里,有丰富的待开发资源。中华太平洋岛国经济文化协会成立以来,多次与岛国及有关方面探讨,如何从民间层面支持配合岛国的经济发展。协会曾于2017和2018年与有关单位合作,分别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贝州举办以支持岛国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
2017年9月7日,第29届太平洋岛国论坛在阿皮亚举行,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对话会特使杜起文大使出席。我们利用各岛国代表比较集中、可以就近与会的机会,与萨摩亚驻华使馆、太平洋岛国论坛北京代表处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一起,联合主办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太平洋岛国可持续发展经济合作研讨会”,请参与岛国论坛的各国政要出席,共商如何支持岛国发展及开展人文交流。中华太平洋岛国经济文化协会及深圳联成渔业代表在会上就发展海洋渔业及岛国旅游作了专题发言,并为研讨会举办了招待晚宴。会议期间,我们见到了许多岛国老朋友,作了广泛深入交流,并邀请与会人士到码头参观我国渔船。
2018年9月,中华太平洋岛国经济文化协会邀请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者樊纲一行到岛国考察,并在密联邦波纳贝州,与密政府资源发展部联合举办“中国-太平洋岛国海洋经济研讨会”,就中国与岛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的通讯、交通、新能源等基础建设、渔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旅游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与密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分析了密国的资源优势与短板,对民间投资者如何支持密经济发展进行了交流。中国驻密联邦大使黄峥全程出席研讨会并作了发言。研讨会后,协会安排樊纲一行拜会波纳贝州州长皮特森,并考察了金枪鱼海水养殖试验场。
地方省市参与岛国援助项目
目前,14个太平洋岛国中,已有10个与我国建交,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除了中国中央政府的援助外,近年来,我国地方省市也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交往,加大援助力度。各省市与岛国建立的友好省州或友好城市关系达到22对。地处沿海的广东、山东、福建和浙江等省与岛国结好较多。尤其是地理相近、气候相似的广东省,承担了更大的任务。据统计,仅是高层互访一项,2015年以来,就有70批次岛国部长以上官员访问过广东省,期间,包括先后两任省委书记在内的11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到过太平洋岛国访问考察。双方签署了多方面的合作协议,从经贸到民生,从文教体育到医疗卫生,从项目建设到物资赠送,广东都有大量的投入。值得一提的是,以增进渔业交流合作、支援岛国经济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发展合作论坛” 于2021年12月8日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今后,该项目将作为年度论坛落户广州。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南向延伸地带,太平洋岛国也受到我国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已有多个岛国研究机构在各地设立。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山东聊城大学的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之初,中心主任陈德正教授曾到深圳与我们交流及了解岛国情况,希望加强合作。我们协助安排该中心学者到过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等地考察调研。中心还通过联合办学及孔子学院等项目,派教师到南太岛国支教。笔者曾于2018年底应邀到该中心参访,并受邀为中心顾问。该中心除了出版《太平洋岛国研究》外,还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表《太平洋岛国发展报告》,编写新版《列国志》的太平洋岛国部分。经过10年耕耘与发展,该中心已发展成为我国研究太平洋岛国的重要机构。今年4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 落户山东聊城,该中心参与承担日常工作。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同处亚太地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人民的交往和友谊。笔者相信,从民间的不同层面开展并加强与岛国在各方面的务实合作,深化民心相通,巩固传统友谊,必定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陈守仁基金会秘书长,曾长期在外交系统工作,回归前担任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外事部副部长,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2年9月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同岛国交流合作不断拓宽,涵盖了贸易投资、海洋环境、防灾减灾、减贫扶贫、医疗卫生、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地方等20多个领域。中国向岛国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经济技术援助,为岛国培养各领域人才约1万人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累计向岛国提供近60万剂疫苗,各类抗疫物资超过100吨。2014年、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访问南太并同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开启了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的历史新篇章。今年5月30日,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在斐济成功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外长会发表书面致辞,强调中国始终是太平洋岛国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风雨同舟的好兄弟、并肩前行的好伙伴。在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友好交往历史中,民间交往也作出了重大贡献。本刊谨以此文,回顾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民间交往的一些方面,由此展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更加务实美好的交流前景。
文|香港 李和协
今年5月30日,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在斐济成功举办。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会后归纳的五点共识中,特别强调了中国不是太平洋岛国的“新来者”,双方是相知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中国与岛国交往源远流长。对此笔者完全赞同,并颇有体会。
笔者与太平洋岛国的缘分始于2002年,当时笔者协助所在企业在深圳建立一家以岛国业务为主的远洋渔业公司,并在前期参与经营管理。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已成长为中国主要远洋渔业企业之一。公司在中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波纳贝、科斯雷,马绍尔群岛的马朱罗以及帕劳岛设有金枪鱼渔业基地,业务涉及捕捞、加工、补给、物流运输及渔船维修等方面。在南太岛国萨摩亚有超低温金枪鱼渔船管理及补给基地,船队在库克群岛海域作业。公司通过缴纳入渔费、基地租金、聘用长期或季节性基地员工以及招聘当地船员等方式,为增加政府税收及居民收入、发展岛国经济作出贡献。与此同时,公司还通过加强与岛国政府、邦交国的双方大使馆以及民间机构的联系,投入社会服务。
以企业为平台增了解促交流
我们曾多次在香港和深圳接待来华访问的岛国总统、副总统、总理、州长等政要,也邀请过非建交国的国会议员以个人身份访华,增加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公司投资方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关岛、塞班岛及岛国地区投资经商,熟悉当地人文历史,对沟通双方发挥了作用。2007年密联邦总统伊曼纽尔·莫里访华,并为该国驻华使馆开馆揭幕。总统一行经香港停留期间由联泰集团安排接待,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回国之后,为加强与中国的联系,莫里总统提议集团主席陈守仁博士出任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驻港名誉领事。2012年,陈博士正式出任名誉领事,并发起成立“中华太平洋岛国经济文化协会”,邀请斐济驻港名誉领事李汝大博士等人士加入,作为进一步加强与各岛国交流的民间平台。
过去30年来,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实施了大量的经济援助项目,据笔者所知,仅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就有示范农场、体育馆、州政府大楼、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协会大楼、公路、桥梁,以及客货两用轮船等。中国的对外援助从来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作为密联邦的主要外来投资者,公司也积极参与当地社会服务,例如通过基金会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支援当地救灾、抗疫等。基金会还与密驻华使馆合作,提供奖学金,安排密学生到泉州师范学院留学,毕业后可由基地公司择优录用。
公司船队还发挥人道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多次实施海上救助。例如,2006年9月,公司马绍尔基地渔船(福远渔047)在作业海域发现远处有小船摆动红旗,似为求救,当即前往察看。他们发现该小船已失去动力,船上4人中有妇女和儿童,已无法站立,情况危急。我船员立即停止作业,将他们救上船,妥善安置后,还将该小船吊上我船,经过2天航行后回到基地。据了解,该一家4人系出海钓鱼休闲的密联邦特鲁克州居民,因机械故障已在海上漂流多日。该4位居民后由马绍尔移民局安排返回密国。公司的另一艘作业渔船(深联成802)也曾在航行途中发现一艘遇难下沉的日本玻璃钢渔船,当即将已在救生筏里待援的14名日本船员救上我船,随即返回基地。我渔船的这些义举,虽然从经济角度上看很不合算,但是在当地深受好评,为国争光,收获的友谊是无价的。
以协会为平台探讨合作空间
太平洋岛国普遍具有陆地面积小,人口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的特点。不过,这些国家海域辽阔,有的多达数百万平方公里,有丰富的待开发资源。中华太平洋岛国经济文化协会成立以来,多次与岛国及有关方面探讨,如何从民间层面支持配合岛国的经济发展。协会曾于2017和2018年与有关单位合作,分别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贝州举办以支持岛国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
2017年9月7日,第29届太平洋岛国论坛在阿皮亚举行,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对话会特使杜起文大使出席。我们利用各岛国代表比较集中、可以就近与会的机会,与萨摩亚驻华使馆、太平洋岛国论坛北京代表处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一起,联合主办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太平洋岛国可持续发展经济合作研讨会”,请参与岛国论坛的各国政要出席,共商如何支持岛国发展及开展人文交流。中华太平洋岛国经济文化协会及深圳联成渔业代表在会上就发展海洋渔业及岛国旅游作了专题发言,并为研讨会举办了招待晚宴。会议期间,我们见到了许多岛国老朋友,作了广泛深入交流,并邀请与会人士到码头参观我国渔船。
2018年9月,中华太平洋岛国经济文化协会邀请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者樊纲一行到岛国考察,并在密联邦波纳贝州,与密政府资源发展部联合举办“中国-太平洋岛国海洋经济研讨会”,就中国与岛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的通讯、交通、新能源等基础建设、渔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旅游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与密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分析了密国的资源优势与短板,对民间投资者如何支持密经济发展进行了交流。中国驻密联邦大使黄峥全程出席研讨会并作了发言。研讨会后,协会安排樊纲一行拜会波纳贝州州长皮特森,并考察了金枪鱼海水养殖试验场。
地方省市参与岛国援助项目
目前,14个太平洋岛国中,已有10个与我国建交,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除了中国中央政府的援助外,近年来,我国地方省市也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交往,加大援助力度。各省市与岛国建立的友好省州或友好城市关系达到22对。地处沿海的广东、山东、福建和浙江等省与岛国结好较多。尤其是地理相近、气候相似的广东省,承担了更大的任务。据统计,仅是高层互访一项,2015年以来,就有70批次岛国部长以上官员访问过广东省,期间,包括先后两任省委书记在内的11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到过太平洋岛国访问考察。双方签署了多方面的合作协议,从经贸到民生,从文教体育到医疗卫生,从项目建设到物资赠送,广东都有大量的投入。值得一提的是,以增进渔业交流合作、支援岛国经济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发展合作论坛” 于2021年12月8日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今后,该项目将作为年度论坛落户广州。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南向延伸地带,太平洋岛国也受到我国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已有多个岛国研究机构在各地设立。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山东聊城大学的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之初,中心主任陈德正教授曾到深圳与我们交流及了解岛国情况,希望加强合作。我们协助安排该中心学者到过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等地考察调研。中心还通过联合办学及孔子学院等项目,派教师到南太岛国支教。笔者曾于2018年底应邀到该中心参访,并受邀为中心顾问。该中心除了出版《太平洋岛国研究》外,还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表《太平洋岛国发展报告》,编写新版《列国志》的太平洋岛国部分。经过10年耕耘与发展,该中心已发展成为我国研究太平洋岛国的重要机构。今年4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 落户山东聊城,该中心参与承担日常工作。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同处亚太地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人民的交往和友谊。笔者相信,从民间的不同层面开展并加强与岛国在各方面的务实合作,深化民心相通,巩固传统友谊,必定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陈守仁基金会秘书长,曾长期在外交系统工作,回归前担任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外事部副部长,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2年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