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 I 九龙妇女联会
九龙妇女联会于2022年1月份开始,进行一项关于香港高龄人口的调查,分析特区政府应对高龄海啸准备不足之处,提出以照顾者为本的政策建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 梁惠王上》,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推崇王道仁政。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癈疾者皆有所养。」 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这无疑是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思想,推行仁政,必行尊长、敬老、护老之事,特区政府从政策层面上照顾好长者是必有之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内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7%以上,称为高龄化社会。目前,香港已经踏入高龄化社会,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约145万(占总人口19.1%)。在未来, 2040年80岁及以上人口会倍增至接近99万(占总人口12.2%),更会成为超高龄社会。
九龙妇女联会于2022年1月份开始,进行一项质性研究,通过本会辖下27个属会及4个妇女和幼儿中心,寻找对象,采用不同方法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抽样范围来自九龙五个区 ,45 个不同背景样本组别的受访者,筛选出不同类型疾病的被照顾者及照顾者以分析目前特区政府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不足之处,提出以照顾者为本的政策建议,希望特区政府能够积极应对好及重视高龄海啸的来临。
以高龄海啸的来临反映老龄化的趋势,是因为香港人口老龄化态势严峻,长者人数占总人口比例高,规模发展速度快。就第五波疫情为例,长者染疫比例大,院舍群组爆发,公营医疗系统几近崩溃,特区政府要使用《紧急法》从内地输入医护,解决抗疫人手紧缺,暴露了香港公营医疗、护老、安老服务一直长期人手不足的短板,而随著老龄化急速发展,在家养老的支援不足,「以老护老」不胜负荷例子比比皆是,令伦常惨案时有发生,底层低学歴的高龄、独居、空巢长者更苦不堪言,更遑论「安享晚年」、「幸福感」和「安全感 」。
因应香港高龄海啸来临的客观现实,建立全社会应对的系统,是特区政府民生工程的重点工作,香港更是全球最长寿地区,长者问题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新一届特区政府应积极面对: 科学应对老龄化社会来临,未雨绸缪协调统筹推进各政策局、各行业、各领域的规划设计、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老龄化社会相关法律体系,如「长者权益保障法例」等,弘扬中华优良传统美德,保障老年人权益,孝老、护老;理顺、落实架构职能,政务司、财政司统筹下民政、医疗、劳福、房屋、创新科技等相关政策局共同推动老龄化社会的政策落实;开发银发产业新动能,认识老龄化社会的消费潜力和特点,加快供需结构性改革,发展多元化、一站式链结服务模式,满足老龄群体的需求;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倡导敬老、护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缔建关爱助老的友善空间和社区氛围;安老事务以结果为目标,在老龄化社会来临之际,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属,老有所为。
第五届特区政府于6月9日公布支援长者及残疾人士照顾者的顾问研究报告非常适切,提及涵盖11项建议,包括识别高危照顾者并提供及时支援、加强暂托服务,以及提供照顾者为本的培训及介入服务等。 但就本会是次调查显示:照顾者在身体、心理、社交及经济四方面都会受到颇大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区政府在公营医疗服务、社区支援措施以及宣传三方面有著明显的不足,为此九龙妇女联会研究小组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建议特区政府应订立以照顾者为本的政策及服务:
建议一 : 建立长者大数据及简易检测工具及平台
特区政府可用统一评估机制向正在轮候长期护理服务的长者提供全面的低、中、高度失能情况评估,确定他们所需要的支援,并作出适当的转介和配套服务。同时,全面建立分区、分类、分流的长者大数据库,设立长者一站式连结专用网站、应用程式,方便使用者查阅和选择服务,数据库自动更新、掌握服务使用情况和需求、轮候、或缺的情况,以方便调适、匹配实际的服务需求,合理使用资源。
建议二:加强社区照顾、支援服务及宣传
特区政府现时提供了不少长者服务资源,但因老龄化急速发展,院舍宿位长期不足,平均轮候时间超过3年,对照顾者也造成不少压力。因此建议:
(1)按老龄人囗急速发展现实,有序增建更多公营院舍,利用专业认证、提升薪酬职级等正面诱因,吸纳青年人入行,以外劳、专才等渠道引入医护人员,简化非本地医生注册,从处所、人手增援去缩短轮候时间;
(2)增设更多的长者日间中心,做到公屋邨邨有日间中心,提供家居安老照顾者的课程和支援;
(3)延长日间暂托服务时间及增名额,提供包括周六、日服务,让全职照顾者有较灵活的喘息时间;
(4)设立长者服务咨询热线,街站宣传,资料指引等,令他们及时掌握要领,得到适切的服务;
(5)设立社区关爱队,订定周期探访独居长者计划,时节慰问,为有需要长者提供派饭服务等。
(6)以便民、利民,减轻公营医疗门诊压力的专业外展队,因应失能长者变化评定等级,提供恒常性适切的上门服务;
(7)为基层长者提供牙医就诊计划,避免因经济拮据延医而导致进食、营养问题,衍生其他功能性疾病;
(8)照顾长者的外佣可获政府免费培训,获专业认证者,实务照顾期可由顾主代申领政府额外津贴。
现行「家居安老」大部分照顾者对于政府现有专业照顾服务知晓不多,意味著政府现有专业长者照顾的服务宣传不足。因此,特区政府应就现有的服务支援加强宣传,通过电视、电台、水电费单邮递宣传资料;社福机构多管道举办相关长者服务日宣传、社区活动等,方便有需要的使用者获取资讯。
建议三:增加照顾者津贴名额及降低长者津贴门栏
增加照顾者及长者不同津贴的金额。长者津贴及医疗券金额加码;失能长者加设护养金(尿片、流质营养品等),给基层全职照顾者更多的津贴,舒缓他们的经济压力。而拥有私人楼宇的长者也应享有豁免差饷,或超过某个年龄层并可与基层长者一样享有长者服务津贴。
采取津贴递减制度。只要照顾者的住户月入不超过规定的上限(全港中位数的75%),尽管同时是综援或长者生活津贴的受助者,也有资格申请照顾者津贴。但津贴的总金额将会随照顾者获得的其他经济援助而有所递减。由于避免了滥用的问题,政府可考虑提高津贴金额,增加照顾者津贴名额及降低长者津贴门槛,以及把计划恒常化。
建议四:建议增加照顾者身心健康服务
在日间服务中心增设照顾者课程,舒缓照顾者压力和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增拨资源于社区健康中心,加强社工专业辅导照顾者服务及个案管理,及早发现问题个案,避免情况恶化,以堵截伦常惨案发生。
建议五:建立及推动香港版「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模式借用了银行的存取理念,由时间银行充当信用的中介。以「老老互助」模式,年轻长者可透过做义工换取时分,储存时分换服务,当自己日后需要时,便可以时分换取合适的服务。以「长者帮长者」概念,弘扬助人自助精神。
政府可结合服务平台或应用程式,如现时「全港社区抗疫连线」平台,储存做义工的时分,容易使用积存时分获取服务。政府应设置时间银行的划一规范管理,令义工服务价值如滚雪球般积存,助人自助,生生不息,服务不断。
建议六:开发大湾区乐龄公寓
面对人口老龄化,特区政府应发挥大湾区的协同效应,推动商界开发与大湾区连结,增设公私营安老院舍,以及有一站式配套服务的乐龄公寓。政府可透过买位运营方式营办的颐康院为有长期照顾需要的香港长者提供服务,而位处深圳的安老院舍有一定吸引力,希望将来政府会透过向不同机构买位运营方式,在内地提供有关服务。
本会是次通过抽样调查家居护老照顾者,了解照顾者的情绪、压力与困扰同时,研判本港高龄海啸急速来临趋势,作出政策未及的预警,我们期望新一届政府抱著以民为本的初心,「补齐民生短板」,帮助长者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属、老有所为。应对高龄海啸。特区政府应未雨绸缪,有预见、有步骤、有规划、有方略去解决老龄社会的常态化,从政策根本上,强化家庭功能,鼓励生育,解决少子化,扭转人囗生态上的劣势,为建设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美好家园而努力。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2年7-8月号第61-64页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 I 九龙妇女联会
九龙妇女联会于2022年1月份开始,进行一项关于香港高龄人口的调查,分析特区政府应对高龄海啸准备不足之处,提出以照顾者为本的政策建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 梁惠王上》,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推崇王道仁政。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癈疾者皆有所养。」 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这无疑是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思想,推行仁政,必行尊长、敬老、护老之事,特区政府从政策层面上照顾好长者是必有之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内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7%以上,称为高龄化社会。目前,香港已经踏入高龄化社会,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约145万(占总人口19.1%)。在未来, 2040年80岁及以上人口会倍增至接近99万(占总人口12.2%),更会成为超高龄社会。
九龙妇女联会于2022年1月份开始,进行一项质性研究,通过本会辖下27个属会及4个妇女和幼儿中心,寻找对象,采用不同方法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抽样范围来自九龙五个区 ,45 个不同背景样本组别的受访者,筛选出不同类型疾病的被照顾者及照顾者以分析目前特区政府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不足之处,提出以照顾者为本的政策建议,希望特区政府能够积极应对好及重视高龄海啸的来临。
以高龄海啸的来临反映老龄化的趋势,是因为香港人口老龄化态势严峻,长者人数占总人口比例高,规模发展速度快。就第五波疫情为例,长者染疫比例大,院舍群组爆发,公营医疗系统几近崩溃,特区政府要使用《紧急法》从内地输入医护,解决抗疫人手紧缺,暴露了香港公营医疗、护老、安老服务一直长期人手不足的短板,而随著老龄化急速发展,在家养老的支援不足,「以老护老」不胜负荷例子比比皆是,令伦常惨案时有发生,底层低学歴的高龄、独居、空巢长者更苦不堪言,更遑论「安享晚年」、「幸福感」和「安全感 」。
因应香港高龄海啸来临的客观现实,建立全社会应对的系统,是特区政府民生工程的重点工作,香港更是全球最长寿地区,长者问题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新一届特区政府应积极面对: 科学应对老龄化社会来临,未雨绸缪协调统筹推进各政策局、各行业、各领域的规划设计、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老龄化社会相关法律体系,如「长者权益保障法例」等,弘扬中华优良传统美德,保障老年人权益,孝老、护老;理顺、落实架构职能,政务司、财政司统筹下民政、医疗、劳福、房屋、创新科技等相关政策局共同推动老龄化社会的政策落实;开发银发产业新动能,认识老龄化社会的消费潜力和特点,加快供需结构性改革,发展多元化、一站式链结服务模式,满足老龄群体的需求;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倡导敬老、护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缔建关爱助老的友善空间和社区氛围;安老事务以结果为目标,在老龄化社会来临之际,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属,老有所为。
第五届特区政府于6月9日公布支援长者及残疾人士照顾者的顾问研究报告非常适切,提及涵盖11项建议,包括识别高危照顾者并提供及时支援、加强暂托服务,以及提供照顾者为本的培训及介入服务等。 但就本会是次调查显示:照顾者在身体、心理、社交及经济四方面都会受到颇大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区政府在公营医疗服务、社区支援措施以及宣传三方面有著明显的不足,为此九龙妇女联会研究小组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建议特区政府应订立以照顾者为本的政策及服务:
建议一 : 建立长者大数据及简易检测工具及平台
特区政府可用统一评估机制向正在轮候长期护理服务的长者提供全面的低、中、高度失能情况评估,确定他们所需要的支援,并作出适当的转介和配套服务。同时,全面建立分区、分类、分流的长者大数据库,设立长者一站式连结专用网站、应用程式,方便使用者查阅和选择服务,数据库自动更新、掌握服务使用情况和需求、轮候、或缺的情况,以方便调适、匹配实际的服务需求,合理使用资源。
建议二:加强社区照顾、支援服务及宣传
特区政府现时提供了不少长者服务资源,但因老龄化急速发展,院舍宿位长期不足,平均轮候时间超过3年,对照顾者也造成不少压力。因此建议:
(1)按老龄人囗急速发展现实,有序增建更多公营院舍,利用专业认证、提升薪酬职级等正面诱因,吸纳青年人入行,以外劳、专才等渠道引入医护人员,简化非本地医生注册,从处所、人手增援去缩短轮候时间;
(2)增设更多的长者日间中心,做到公屋邨邨有日间中心,提供家居安老照顾者的课程和支援;
(3)延长日间暂托服务时间及增名额,提供包括周六、日服务,让全职照顾者有较灵活的喘息时间;
(4)设立长者服务咨询热线,街站宣传,资料指引等,令他们及时掌握要领,得到适切的服务;
(5)设立社区关爱队,订定周期探访独居长者计划,时节慰问,为有需要长者提供派饭服务等。
(6)以便民、利民,减轻公营医疗门诊压力的专业外展队,因应失能长者变化评定等级,提供恒常性适切的上门服务;
(7)为基层长者提供牙医就诊计划,避免因经济拮据延医而导致进食、营养问题,衍生其他功能性疾病;
(8)照顾长者的外佣可获政府免费培训,获专业认证者,实务照顾期可由顾主代申领政府额外津贴。
现行「家居安老」大部分照顾者对于政府现有专业照顾服务知晓不多,意味著政府现有专业长者照顾的服务宣传不足。因此,特区政府应就现有的服务支援加强宣传,通过电视、电台、水电费单邮递宣传资料;社福机构多管道举办相关长者服务日宣传、社区活动等,方便有需要的使用者获取资讯。
建议三:增加照顾者津贴名额及降低长者津贴门栏
增加照顾者及长者不同津贴的金额。长者津贴及医疗券金额加码;失能长者加设护养金(尿片、流质营养品等),给基层全职照顾者更多的津贴,舒缓他们的经济压力。而拥有私人楼宇的长者也应享有豁免差饷,或超过某个年龄层并可与基层长者一样享有长者服务津贴。
采取津贴递减制度。只要照顾者的住户月入不超过规定的上限(全港中位数的75%),尽管同时是综援或长者生活津贴的受助者,也有资格申请照顾者津贴。但津贴的总金额将会随照顾者获得的其他经济援助而有所递减。由于避免了滥用的问题,政府可考虑提高津贴金额,增加照顾者津贴名额及降低长者津贴门槛,以及把计划恒常化。
建议四:建议增加照顾者身心健康服务
在日间服务中心增设照顾者课程,舒缓照顾者压力和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增拨资源于社区健康中心,加强社工专业辅导照顾者服务及个案管理,及早发现问题个案,避免情况恶化,以堵截伦常惨案发生。
建议五:建立及推动香港版「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模式借用了银行的存取理念,由时间银行充当信用的中介。以「老老互助」模式,年轻长者可透过做义工换取时分,储存时分换服务,当自己日后需要时,便可以时分换取合适的服务。以「长者帮长者」概念,弘扬助人自助精神。
政府可结合服务平台或应用程式,如现时「全港社区抗疫连线」平台,储存做义工的时分,容易使用积存时分获取服务。政府应设置时间银行的划一规范管理,令义工服务价值如滚雪球般积存,助人自助,生生不息,服务不断。
建议六:开发大湾区乐龄公寓
面对人口老龄化,特区政府应发挥大湾区的协同效应,推动商界开发与大湾区连结,增设公私营安老院舍,以及有一站式配套服务的乐龄公寓。政府可透过买位运营方式营办的颐康院为有长期照顾需要的香港长者提供服务,而位处深圳的安老院舍有一定吸引力,希望将来政府会透过向不同机构买位运营方式,在内地提供有关服务。
本会是次通过抽样调查家居护老照顾者,了解照顾者的情绪、压力与困扰同时,研判本港高龄海啸急速来临趋势,作出政策未及的预警,我们期望新一届政府抱著以民为本的初心,「补齐民生短板」,帮助长者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属、老有所为。应对高龄海啸。特区政府应未雨绸缪,有预见、有步骤、有规划、有方略去解决老龄社会的常态化,从政策根本上,强化家庭功能,鼓励生育,解决少子化,扭转人囗生态上的劣势,为建设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美好家园而努力。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2年7-8月号第6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