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双碳”目标为市场带来大量投资机会,绿色金融推动低碳转型也已明显形成高增长市场规模:2021年底中国内地绿色贷款余额为人民币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测算,到2060年中国内地新增气候领域投资需求规模将达到人民币139万亿元,年均约3.5万亿元。
中银香港环球企业金融部副总经理、可持续业务发展总监(公司金融)范颕如对本刊表示,如此庞大的绿色金融市场规模,除了政府投资及财政支持外,亦需要企业及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提供投融资支持:“金融机构既是推动低碳经济的主力军,亦是受惠对象。一方面通过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积极支持优质绿色产业的发展及高碳企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藉著绿色产品创新和多元化,加强资金融通能力。”
中银香港环球企业金融部副总经理、可持续业务发展总监(公司金融)范颕如及其团队,致力于绿色金融业务开拓范颕如表示,中银香港肩负“融通世界、造福社会”的使命,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于2019年建立了三层可持续发展管治架构,全面系统地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各业务层面,持续完善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管理架构及业务策略。有关绿色金融方面,中银香港围绕“推动客户低碳转型”、“培育区域绿色金融”目标,致力成为区域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领先银行,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业务布局﹕
制定行业方案 配合绿色转型
“碳中和”目标提出加快了高排放行业如电力、化工、运输、建筑、钢铁、水泥业等的绿色转型。中银香港致力成为服务及引导客户低碳转型的坚实伙伴,按其行业的特色及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行业解决方案。
以航运业为例,中银香港是中国船舶(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首笔5亿美元蓝绿债劵的承销商和绿色顾问。该蓝绿债券亦是国家首笔同时具有绿色及蓝色认证的绿色融资项目。有关交易反映中银香港对内地航运行业实现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中银香港在2021年成功担任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的绿色顾问,为公司构建绿色金融框架,并协调为框架取得第三方认证,便利企业日后为合适的绿色项目安排绿色融资。
中银香港还积极加强与航运业合作,成为了首家与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合作的金融机构,推动航运业与金融业之间的流程优化、资讯传递、服务创新等,以提升供应链营运效率,与航运业伙伴共建安全、可信的供应链金融生态,进一步共同实现数字化、无纸化、低碳转型。
中银香港在2021年香港品质保证局举行的“香港可持续发展金融大奖”中获得多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奖项,以肯定其在推动绿色金融方面的贡献提供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
为满足客户对创新的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中银香港推出多元化的绿色金融方案,当中包括绿色及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债券及贷款、绿色按揭、私人贷款、定期存款、ESG主题基金及绿色顾问服务等。
据介绍,该行于2020年底推出的绿色定期存款计划,不仅是香港首个包含人民币的绿色存款计划,还是香港首个经认证的绿色存款计划,由独立第三方确认存款资金投放到绿色相关项目,让客户参与推动绿色金融。
此外,今年5月,中银香港亦为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先正达集团(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牵头安排一笔45亿美元的3年期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银团贷款,成为当时亚太区内最大规模的同类型贷款,及国家今年首五个月内金额最大的银团贷款。中银香港为该笔银团贷款的牵头行、协调行、代理行,以及可持续发展结构顾问。
协同各界共建绿色金融生态圈
中银香港加强联动工作,与政府机构、其他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国际组织、学术机构、产业界等合作,共同打造绿色金融生态圈。今年6月,中银香港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入绿色商业银行联盟成为基石成员。今年7月,中银香港与标普道琼斯指数推出“标普 中银香港 中国香港大湾区净零2050气候转型指数”,此为首个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上市企业的气候转型指数,以推动大湾区企业实现多项气候转型为目标,鼓励区内上市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
绿色未来将ESG元素融入管理体系 加强气候讯息披露
中银香港于2021年5月正式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签署方,以支持提升气候信息披露质量,并持续完善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评估及业务流程设置,将ESG元素融入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范颕如表示,香港一直扮演著联通中国内地与全球的“超级联系人”角色。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亦明确表示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充分肯定香港在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中发挥的枢纽作用。香港金融机构可加以利用跨境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经验、离岸人民币中心优势、产品创新的专业能力,支持区域绿色金融发展。
此外,银行业也一直密切留意碳交易市场带来的机遇,探索为碳交易市场提供金融及专业服务。中银香港近日成为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的首批成员。该委员会由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成立,旨在推动香港发展成为服务区域及全球的国际碳市场,透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香港、中国内地及其他地区实现碳中和目标,及投入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生态圈的进程。(文/魏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