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国务院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时值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国家再为港澳送出政策大礼包,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
文|北京 张垚
“南沙方案”明确了南沙战略定位,即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其中,以“立足湾区”作为发展基础、以“协同港澳”作为核心要求、以“面向世界”作为开放导向。分解了“两步走”发展目标,以2025年、2035年为时间节点,分别明确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公共服务水平、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分阶段发展目标。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包括: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南沙方案”描绘了把南沙发展成为面向世界开展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的美好蓝图。
“南沙方案”是继横琴方案、前海方案之后,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这必将对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推动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立足湾区——
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迎来新平台
区位优势明显。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10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湾区11城以及5大国际机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南沙还是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人字形”走廊交汇点,已有高铁直通香港西九龙,近期还将规划建设广珠澳高铁。届时,南沙将成为内地唯一高铁同时直达港澳的区域。不仅如此,南沙位处广州出海通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枢纽节点;随著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南沙还承担起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连接湾区、通达世界的重任,迎来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启动建设等战略机遇。
战略布局深远。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南沙经济和技术开发区,由此掀开了南沙大规模开发的序幕。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把南沙作为全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深化与港澳的全面合作,推动打造承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引领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要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其中涉及广州南沙新片区6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高端制造业等产业。2018年,习近平主席视察广东时强调,要把南沙规划好、开发好、建设好。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磅推出,进一步明确要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共建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重要平台,打造优质生活圈。随著不断发展,南沙已形成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发展格局。此次印发的“南沙方案”更是赋予了南沙重大战略定位、给予了重磅政策支持。
联动横琴、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在大湾区建设中肩负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的试验示范作用,有利于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加之本次的“南沙方案”,三个平台先后明确了发展任务与未来蓝图:横琴侧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前海聚焦“扩区”和“改革开放”,著眼支持香港,重点在于深化与香港的现代服务业合作;而“南沙方案”则突出“粤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两个关键,充分利用广阔地理空间、坚实产业基础等,将南沙打造成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三者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未来,三大平台将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错位发展,各展所长;三大平台也将强化改革、创新、产业、战略“四方联动”,协同打造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共同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黄金三角”。
助力港澳——
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港澳是深度参与南沙发展的建设者。就宏观政策统筹层面而言,南沙的建设发展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下进行的,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是小组的成员。从执行层面来看,南沙与香港建立起双向联络通道,为便利港人、港企了解南沙、走进南沙再进一步。2021年4月成立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下设商贸合作、金融合作、科技合作等9个专项工作组,共同推进各专项领域合作。“南沙方案”发布后仅一个多月,7月20日,广州南沙新区香港服务中心正式在港揭牌成立。
参与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至2021年,在南沙落户的港澳企业累计达2,700余家、投资额达1,170亿美元;积极推进13个领域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300余港澳团队入驻创享湾等青创基地。今年9月,落户在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即将迎来首批新生。
共建共享未来可期。“南沙方案”在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方面积极释放政策红利,如对先行启动区内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等。另外,方案还强调创新合作模式,将积极探索采取法定机构或聘任制等方式,积极引进港澳专业人士、国际化人才参与南沙建设和管理。支持港澳积极参与南沙开发建设,优先导入符合“南沙方案”产业导向的港澳项目。
港澳要主动出击。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规则机制的“软联通”不仅是建设南沙的需要,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需要。未来,南沙将进一步以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为著力点,推进“硬联通”建设,包括加快建立南沙枢纽与香港的直接交通联系,进一步优化南沙客运港航班和广深港高铁庆盛站等经停班次,推进实现“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等。南沙还将以深化制度性开发为牵引,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水平著手,进一步打造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高地,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努力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香港和澳门更要利用“大舞台”,共创“大未来”,做好主动出击,发挥合力,共同推动大湾区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共同推动三地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大湾区融合发展质量,共同打造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南沙发展可让港澳同胞受益。其一,“南沙方案”将港澳居民在南沙的生活发展纳入未来图景。其“两步走”发展目标明确指出,到2025年,建成港澳青年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到2035年,生产生活环境日臻完善,公共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内港澳居民数量显著提升。其二,方案聚焦青年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广大港澳青年不仅是香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建设国家的新鲜血液。港澳青年发展得好,香港、澳门就会发展得好,国家就会发展得好”。“南沙方案”致力于突破香港、澳门的城市之限,拓展港澳青年成长成才的舞台,具体包含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保障港澳青年实习就业的项目计划和服务配套,以及推动粤港澳青年交流交往的人文交流活动。6月30日,南沙迅速响应,出台为港澳青年打造的专属政策——《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十条”措施》,将促进港澳青年到南沙创业就业落到实处。其三,方案突出安居乐业。方案以人为本,以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沟通与衔接为关键点,在教育、健康、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做出妥善安排,搭建“港式社区”,完善配套设施,为港澳居民在南沙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环境,解决后顾之忧。
面向世界——
“并船出海”,强强联合
南沙所需、所向,港澳所能、所长。“面向世界”是粤港澳三地共同的目标取向,南沙与港澳尽管在部分领域存在竞争,但合作仍远远大于竞争。要正确认识并积极发挥港澳所具备的特殊优势,如在推动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香港“超级联系人”定位和澳门连接葡语国家的桥梁地位;在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方面,港澳具备世界一流的科创能力和水平;在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方面,香港专业服务能量不容小觑。粤港澳三地应尽可能地充分发挥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共同把发展的“蛋糕”做大做好。
南沙为保持港澳独特地位和优势提供有力支撑。“南沙方案”坚持面向世界这个开放导向,著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充分发挥好大湾区制度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门户和综合服务枢纽的作用,联动港澳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的同时,也必将为港澳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南沙方案”强调共建高水平开放门户,在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有助于同香港形成合力,为香港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等4个传统中心、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等4个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所助理研究员,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2年8月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6月14日,国务院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时值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国家再为港澳送出政策大礼包,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
文|北京 张垚
“南沙方案”明确了南沙战略定位,即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其中,以“立足湾区”作为发展基础、以“协同港澳”作为核心要求、以“面向世界”作为开放导向。分解了“两步走”发展目标,以2025年、2035年为时间节点,分别明确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公共服务水平、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分阶段发展目标。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包括: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南沙方案”描绘了把南沙发展成为面向世界开展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的美好蓝图。
“南沙方案”是继横琴方案、前海方案之后,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这必将对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推动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立足湾区——
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迎来新平台
区位优势明显。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10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湾区11城以及5大国际机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南沙还是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人字形”走廊交汇点,已有高铁直通香港西九龙,近期还将规划建设广珠澳高铁。届时,南沙将成为内地唯一高铁同时直达港澳的区域。不仅如此,南沙位处广州出海通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枢纽节点;随著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南沙还承担起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连接湾区、通达世界的重任,迎来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启动建设等战略机遇。
战略布局深远。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南沙经济和技术开发区,由此掀开了南沙大规模开发的序幕。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把南沙作为全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深化与港澳的全面合作,推动打造承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引领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要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其中涉及广州南沙新片区6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高端制造业等产业。2018年,习近平主席视察广东时强调,要把南沙规划好、开发好、建设好。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磅推出,进一步明确要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共建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重要平台,打造优质生活圈。随著不断发展,南沙已形成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发展格局。此次印发的“南沙方案”更是赋予了南沙重大战略定位、给予了重磅政策支持。
联动横琴、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在大湾区建设中肩负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的试验示范作用,有利于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加之本次的“南沙方案”,三个平台先后明确了发展任务与未来蓝图:横琴侧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前海聚焦“扩区”和“改革开放”,著眼支持香港,重点在于深化与香港的现代服务业合作;而“南沙方案”则突出“粤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两个关键,充分利用广阔地理空间、坚实产业基础等,将南沙打造成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三者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未来,三大平台将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错位发展,各展所长;三大平台也将强化改革、创新、产业、战略“四方联动”,协同打造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共同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黄金三角”。
助力港澳——
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港澳是深度参与南沙发展的建设者。就宏观政策统筹层面而言,南沙的建设发展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下进行的,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是小组的成员。从执行层面来看,南沙与香港建立起双向联络通道,为便利港人、港企了解南沙、走进南沙再进一步。2021年4月成立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下设商贸合作、金融合作、科技合作等9个专项工作组,共同推进各专项领域合作。“南沙方案”发布后仅一个多月,7月20日,广州南沙新区香港服务中心正式在港揭牌成立。
参与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至2021年,在南沙落户的港澳企业累计达2,700余家、投资额达1,170亿美元;积极推进13个领域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300余港澳团队入驻创享湾等青创基地。今年9月,落户在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即将迎来首批新生。
共建共享未来可期。“南沙方案”在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方面积极释放政策红利,如对先行启动区内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等。另外,方案还强调创新合作模式,将积极探索采取法定机构或聘任制等方式,积极引进港澳专业人士、国际化人才参与南沙建设和管理。支持港澳积极参与南沙开发建设,优先导入符合“南沙方案”产业导向的港澳项目。
港澳要主动出击。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规则机制的“软联通”不仅是建设南沙的需要,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需要。未来,南沙将进一步以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为著力点,推进“硬联通”建设,包括加快建立南沙枢纽与香港的直接交通联系,进一步优化南沙客运港航班和广深港高铁庆盛站等经停班次,推进实现“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等。南沙还将以深化制度性开发为牵引,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水平著手,进一步打造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高地,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努力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香港和澳门更要利用“大舞台”,共创“大未来”,做好主动出击,发挥合力,共同推动大湾区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共同推动三地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大湾区融合发展质量,共同打造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南沙发展可让港澳同胞受益。其一,“南沙方案”将港澳居民在南沙的生活发展纳入未来图景。其“两步走”发展目标明确指出,到2025年,建成港澳青年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到2035年,生产生活环境日臻完善,公共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内港澳居民数量显著提升。其二,方案聚焦青年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广大港澳青年不仅是香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建设国家的新鲜血液。港澳青年发展得好,香港、澳门就会发展得好,国家就会发展得好”。“南沙方案”致力于突破香港、澳门的城市之限,拓展港澳青年成长成才的舞台,具体包含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保障港澳青年实习就业的项目计划和服务配套,以及推动粤港澳青年交流交往的人文交流活动。6月30日,南沙迅速响应,出台为港澳青年打造的专属政策——《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十条”措施》,将促进港澳青年到南沙创业就业落到实处。其三,方案突出安居乐业。方案以人为本,以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沟通与衔接为关键点,在教育、健康、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做出妥善安排,搭建“港式社区”,完善配套设施,为港澳居民在南沙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环境,解决后顾之忧。
面向世界——
“并船出海”,强强联合
南沙所需、所向,港澳所能、所长。“面向世界”是粤港澳三地共同的目标取向,南沙与港澳尽管在部分领域存在竞争,但合作仍远远大于竞争。要正确认识并积极发挥港澳所具备的特殊优势,如在推动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香港“超级联系人”定位和澳门连接葡语国家的桥梁地位;在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方面,港澳具备世界一流的科创能力和水平;在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方面,香港专业服务能量不容小觑。粤港澳三地应尽可能地充分发挥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共同把发展的“蛋糕”做大做好。
南沙为保持港澳独特地位和优势提供有力支撑。“南沙方案”坚持面向世界这个开放导向,著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充分发挥好大湾区制度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门户和综合服务枢纽的作用,联动港澳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的同时,也必将为港澳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南沙方案”强调共建高水平开放门户,在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有助于同香港形成合力,为香港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等4个传统中心、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等4个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所助理研究员,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2年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