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多年来,内地与香港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将于8月1日出版的《紫荆》杂志接受专访时表示,内地与香港相互招生呈增长态势,学生双向流动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已有超过1.8万名香港学生在内地5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读,逾3.8万名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就读。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制定完善促进香港青少年到内地学习、发展的政策举措,为香港学生在内地顺利求学提供支持和服务,实现香港学生与内地学生同等学费、同等医疗保障政策,和内地学生一样享受就业指导,获得就业报到证和就业协议书。
文|本刊记者 庄蕾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教育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记者:教育关乎千家万户,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关注到,近期国家教育部举行了“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采访活动。请您介绍下十年来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田学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党对教育的领导不断加强,立德树人有效落实,素质教育蓬勃开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广大师生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复兴充满信心。
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学前教育毛入学率88.1%,小学净入学率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10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8%,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给了人们更多完善自我、人生出彩的机会。教育公平步伐加快,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5%以上,学生资助政策、营养改善计划等让特殊群体得到更多关爱。教育服务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大中专院校累计输送上亿名毕业生,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8年,高校参与高铁、核电、超算、疫苗研发等重大项目,攻克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连续十年高于4%。大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健全教师荣誉表彰制度,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加快形成,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记者: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多年来,内地与香港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内地与香港在教育交流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田学军:香港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中央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成为了“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生动写照。香港回归祖国以来,教育部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指导下,全面深化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积极搭建两地学校、师生交流平台,拓宽合作渠道,完善制度设计,与香港特区政府和爱国爱港学校、社团及各界人士一道,共同推动两地教育交流合作蓬勃发展,形成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专项计划到普遍参与、从日常参访到务实合作、从政府主导到社会支持的教育交流合作格局。可以说,内地与香港教育事业的交流、合作与发展,已成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生动写照和例证,为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培养爱国爱港人才、服务国家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内地与香港教育事业同心同向同行,一起繁荣,一起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国家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显著成就,国家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公平和质量得到较大提升,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与此同时,香港的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层次分明、类型丰富,高校国际化程度高,科研产出能力强,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持续保持了亚洲领先、世界一流水平。在中小学阶段,香港特区政府围绕推广普通话教学、培训师资,不断加强青少年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中国历史文化、国家安全教育,广泛开展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学生全面认识国情,培育家国情怀,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实现了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推进两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两地高校交流日益密切,建立了粤港澳高校联盟、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沪港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内地与港澳法学教育联盟等一系列区域性、专业性合作平台,不断深化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学、联合科研创新、实验室共建等方面合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教育部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对接合作,支持内地与港澳高校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呼之欲出。在此过程中,香港高校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明显加快。在教育部的支持下,香港高校在内地已设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3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也已批准筹备设立。2020年11月,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制印发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相信将进一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四是取得了人心回归融合发展的积极成效。长期以来,教育部积极推动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通过面向广大师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做实做细品牌交流活动,促进香港青少年来内地求学发展,支持香港师生和教育界人士参与国家教育工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发挥教育在促进内地与香港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人心回归等方面的作用。两地师生交流交往日益密切。对中小学生,教育部积极支持内地与香港中小学校缔结“姊妹学校”关系,现已突破2,000余对,成为两地基础教育领域参与度最广的交流品牌项目。通过“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每年支持万余名香港高校师生来内地参访、交流、实习,并连续多年邀请香港学生参与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宪法 讲宪法”等全国性学生活动。香港教育在国家教育全局中的融入度不断提升。香港教育界人士积极参与国家教育工作,多个全国性教育学会、协会等教育社团吸纳爱国爱港人士入会或入职。越来越多的国家级平台、项目、全国教育性评优评选活动面向香港同胞开放,包括2018年香港学校首次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荣获一等奖,2020年香港地区参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并荣获基础教育类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等。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港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落实教育立德树人使命,不断实现教育事业新发展。同时,继续加大深化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的支持力度,在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推动两地教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促进爱国爱港传统薪火相传、“一国两制”伟大实践行稳致远共同努力。
多措并举增强青少年学生的
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未来,教育部将从哪些方面支持特区政府加强爱国爱港人才培养?
田学军: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兹事体大,要注重教育、加强引导,著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长期以来,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积极为香港青少年成长成才,推动内地与香港青少年互动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爱国爱港各项活动,为特区政府开展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文化、国家安全教育等提供支持,多措并举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比如,去年7月,教育部与香港中联办、香港教育局共同支持举办了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这是香港回归祖国以来首个在香港举办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高峰论坛。
未来,教育部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支持特区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我们也愿意根据特区政府和学校的需要,支持提供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活泼生动、深入人心,寓教于心、寓教于情。同时,我们也将继续为香港青少年来内地交流、学习提供更多机会和便利,鼓励香港青少年多到祖国内地走走看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繁荣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以己之所长、贡献国家之所需过程中实现人生理想。
超过1.8万名香港学生
在内地5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读
记者:近年来,随著两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互动发展,选择到内地求学的香港学生越来越多。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内地招收香港学生的有关情况。
田学军:数据显示,内地已连续多年成为香港学生赴香港以外地区升学的首选。与此同时,两地相互招生呈增长态势,学生双向流动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已有超过1.8万名香港学生在内地5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读,逾3.8万名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就读。
从新生报考情况来看,2022年通过各途径报考内地高校的香港学生达1.4万人,创历年新高。其中,依据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申请内地高校的香港考生约4,900人,通过香港中学校长推荐计划及“暨大华侨两校联招”申请内地高校的香港考生超5,100人,均保持增长势头。
教育部积极支持内地高校招收香港学生,通过扩大招生院校范围,拓宽招生渠道,加大对港招生宣传力度,多途径统筹推进对港招生工作。目前,共有390余所内地高校可通过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考试、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考试等统一招录途径面向香港招生。同时,香港学生可依据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直接申报129所内地优秀高校;香港本地中学应届毕业生还可通过所在中学校长推荐,免予笔试申请入读内地相关高校。
为满足香港学生多样化的升学需求,教育部支持香港学生报读内地高校的预科、专科课程,并为香港副学士毕业生提供衔接学士学位课程,打通升学渠道。教育部还出台政策,允许有关高校可参照普通高校保送招收内地学生办法,保送录取优秀港澳学生(运动员),鼓励符合条件的内地与港澳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校际联合培养项目,为更多香港学生赴内地学习交流提供机会。
积极制定完善政策举措
为香港学生在内地顺利求学提供支持和服务
记者:越来越多的香港同胞选择到内地生活发展,教育部对于在内地读书的香港学生提供了哪些措施和政策?
田学军:随著内地与香港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香港学生也越来越把目光投向内地,选择到内地高校求学,为两地交流增添了新的活力。教育部高度重视内地高校在读香港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依法规范内地普通高校对香港学生的招生、教学、生活管理和服务,切实保证招生和培养质量。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制定完善促进香港青少年到内地学习、发展的政策举措,要求有关高校按照“保证质量、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培养原则,为香港学生在内地顺利求学提供支持和服务,实现香港学生与内地学生同等学费、同等医疗保障政策,和内地学生一样享受就业指导,获得就业报到证和就业协议书。
在培养过程中,教育部指导有关高校针对香港学生特点,创新方式、搭建平台,拓展人才培养渠道,优化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加强对香港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文化和国家安全教育。2020年底,教育部建立内地高校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学习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同时,为进一步拓宽香港学生在内地的实习就业空间,教育部加强部门联动,联合中国科协开展2022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展“腾讯港澳台英才计划”实习实践项目,均受到香港学生欢迎。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香港学生的招收培养工作力度,为香港青年在内地就学、就业、生活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增强他们在内地发展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疫情期间全力做好港澳台师生
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工作
记者:疫情期间,不少内地高校推出暖心举措,加强对香港师生的关心关爱。这方面教育部做了哪些工作,确保内地高校香港师生健康学习生活?
田学军:教育部密切关注各地疫情防控进展,按照整体部署,做好涉港澳台师生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各校坚持“属地化管理、一体化推进”原则,全力筑牢校园疫情防线。2020—2021年境内港澳台师生均保持零感染。2022年,6名香港师生确诊后得到及时治疗,目前均已治愈。
为确保内地高校香港师生健康安全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分类施策,全力做好港澳台师生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工作,妥善部署师生疫情防控及学业安排,为境内港澳台师生安排防疫物资发放和疫苗接种工作,根据属地疫情形势变化,灵活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同时,关心关爱学生的健康情况、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积极引导疏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比如,面对上海严峻疫情形势,上海高校建立30多个紧急情况和心理咨询专线,开展线上群体咨询、座谈会,积极解决师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不少港澳台师生积极参与防疫工作,主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大课堂”中历练成长,传递同心抗疫正能量。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