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菲律宾第17任总统就职典礼在马尼拉国家博物馆门前举行。耳熟能详的马科斯家族,穿越时空,36载后再度走进菲政治版图,令国际社会重新审视这个人口过亿的西太平洋多民族千岛之国。菲律宾在亚太及印太地理环境特殊,极具地缘政治优势。新一届总统、副总统、国会参众议员及省、市行政长官18100个职位在历史至高选票中产生,显示选民对国家命运的空前关注。这场关乎经济复苏和社会治理、决定未来政经及外交思维,甚至超越国界、左右亚洲平衡的大选,在一定程度上掣肘大国博弈,影响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
弥合内部矛盾改善外部环境
菲总统新闻部长安丹纳日前宣布,菲律宾在全球2022世界快乐报告(WHR)排名第60位(芬兰连续五年第一),是东南亚第二最快乐国家。然而,统计署表示,去年受疫情及外围环境影响,GDP负增长9.5%,是二战后最糟糕的全年表现,全国23.7%人口仍挣扎在贫困线。美联社日前称,菲大选是在国内恶性通胀及严重激化的政治分歧下,40年来「最脆弱的时刻」。面对产业落后,经济增长依赖海外汇款等结构性问题,新政府「药方」重心是重启基建。
澳大利亚研究机构数据显示菲律宾抗疫表现在全球98个国家中排名79位。振兴经济、聚焦民生及化解俄乌战争引致的能源和粮油危机迫在眉睫。大选后新政府首先凝聚民心,弥合分歧,对内解锁深层矛盾,对外坚持独立自主和民族自尊、绕开大国博弈圈子,以外交手段深化内政内涵之逻辑遵循。历史脉络和未来发展决定了菲律宾为解决内部结构问题在东西方大国之间寻求发展空间和战略平衡点。
逆全球化加速推进,各国民族主义抬头,但菲律宾不会重蹈36年前专制统治覆辙,亦未必在美菲关系上大胆激进过多作为。学界认同小马科斯性情温和,政治理念及内政外交主轴与前政府基调不会悖逆。杜特尔特「亲中疏美」政策已经和谐了亚太环境和南中国海的合作空间。国际社会及相关国家冀新政权承前启后,稳住美菲关系前提下,在亚太事务上密切与中国多元合作,深度关联。
菲律宾理工大学政治学教授海达里安认为新政府的中国政策或在某种程度上因囿于国内及西方反华势力而有所局限,但多数国人甚至军方依然乐见菲中经济健康发展。民调显示,三分之一菲律宾人认为杜特尔特对华友善给菲律宾带来了巨大利益。菲主流社会相信,小马科斯继承杜特尔特对华政治遗产,续接可以让国人获利的「一带一路」倡议和菲政府2017年的「大建特建」计划,而不是仰仗美国求生存,依赖炮舰谋发展。
聚集东盟合力维系外交张力
菲律宾在中美之间的挑战,主要取决于彼此互联的三大基点:领袖政治理念和个人魅力、国际环境和全球发展趋势以及各域内国家友好互助、共享共建的先决条件。菲律宾国小力弱,但为维护自身利益与地区和平的定力在平衡强权之间得以呈现。国际社会已经明白什么是政治霸权。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认为,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华盛顿印太盟友不愿意部署导弹,美国对抗中国战略或面临失败风险。
柬埔寨、泰国及印尼作为东盟(ASEAN)、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5月4日发表联合声明,坚持独立外交政策、展现自身公共责任、强化合作框架、坚持践行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全球风险和挑战,为实现地区及世界和平携手共建。日本广播协会「NHK」评论称,三国共同声明,旨在对抗施压国家,呼吁进行建设性对话。漫长越战之后,东盟倡导务实谨慎的地缘政治文化。打造北约亚洲版必将同步输入无穷灾难。
中国最高领导人日前与前总统杜特尔特通话,强调中方对菲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后杜特尔特时代」中菲关系定下基调;5月4日美国重申不支持中国南海主权,布林肯承诺,在面对(中国)压力时,美国支持菲律宾履行「共同防御条例」。5月12日华盛顿-亚细安峰会凸显美国「持久承诺」,公开「印太经济框架」并与东盟升级战略伙伴。华盛顿利用菲地缘优势渲染「中国威胁」,却因缺失实质性「协助」引致「框架」空心化。
1951年菲律宾获得独立并与美签订同盟协议并奉行「外交独立」。有智库分析,小马科斯亲美不会给菲带来实际利益,惟「亲菲律宾」才一劳永逸。不论是个人意愿还是国家利益,美菲关系短期内大概率应难改变。不过,菲律宾发展虽与中国息息相关,在南海问题上并不会终止与美合作。「共同防御条约」与「访问部队协议」对菲仍意义非凡。然而对华促进经贸的同时,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之双轨制已成共识。
中国全面布局菲外交思维难逆转
中国外长王毅利用主持缅甸第七次澜湄合作外长会,对泰国、印尼、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正式访问,凸显对东盟国家战略合作和对政治地缘的高度重视。7月5日的菲律宾之行,王毅身著菲服,郑重「启动了新时代中菲关系」,强化贸易、投资、基建和疫情务实合作,全球安全和地区问题的密切联系以及深化大农业、大基建、大能源及大人文合作机制。
美国总统拜登是首个电话祝贺小马科斯当选的国家领导人。网传马科斯月中访华,菲驻美大使确认拜登已亲笔致涵邀请马科斯正式访美。马科斯竞选之初称在大国间学会「走钢丝」,有学者认为,新政府执政前期因复苏经济,稳定民意会亲华疏美,但后期或因国内反对势力,军方亲美派特别是印太战略的强行推进或不得不调整外交思维。
中国举目南太、南美及中亚并与所罗门群岛缔结安全协议、马绍尔群岛探讨合作主题、与斐济及萨摩亚在既定框架下处理太平洋区域有关议题,美国则在G7峰会上发起旨在以印太为主轴、基于零和博弈、以制衡中国影响力的全球基础设施倡议并深化与南太岛国接触以因应中国与之合作成果和外交进程。中美印太博弈不仅激烈,而且针锋相对。斗争此消彼长,看似扑朔迷离。
前总统杜特尔特上任之初,积极和解中国,促进中菲贸易与投资,但并没忽视美菲联盟底线。既要美国防务又要中国经济,鱼和熊掌皆所欲。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印太风高浪急,并不排除新政府两边适时下注而长袖善舞。俄乌冲突的台海灵感,北约抱团的印太翻版催生了美国焦虑感,两党政治极化难以做实「印太经济框架」反之孕育和放大搁浅风险。「二选一」选边因此并非域内国家必做答卷。
被视为「反美亲华」的杜特尔特第二任期对南海问题一度强硬,甚至暗示随时对美开放军事设施。3月28日至4月8日,号称30年来最大规模美菲「肩并肩」逾9千官兵联合军演从吕宋岛延伸至巴拉望岛海域。菲律宾是中美战略节点,地缘政治价值一如印度在印太战略中的构建。美笼络印度成为国际政治「香饽饽」,菲律宾会否步后尘,终成美国统战下的「不倒翁」抑或「盘中餐」亦难断言。
「一带一路」基建投资与实质援助激活疫后经济复苏诱因,增加内生动力和地缘经济竞争力。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深度布局,推动欧盟独立自主,加强与岛国多维合作,外交的灵活性、创新性和可预见性已经取代被动接招和静态防守。光大金砖精神,利用上合组织和20国集团多边机制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并培植独立价值,为地区稳定注入积极元素,为印太战略提供颓势条件及破局逻辑。
北约东进再南下,困扰相关国家外交底线和政治思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灵活应变谋发展乃一个政权生存「上上签」。菲律宾也许像印度那样,短期内以不变应万变,而长远视之,在风高浪急下能否经受软硬兼施和糖衣炮弹颇有观感。马科斯家族与中国传统友善令舆论一边倒乐见亲中路线,但外交走向依然取决于中美间动态变量。中国先入为主,在可预见的未来中菲关系未必逆转,即便风起云涌,充其量因地制宜,在中美二元结构中演绎菲特色外交曲线。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安徽)中心及希腊国家行政中心亚洲事务顾问、英国剑桥智库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