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西九龙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近日向公众开放,这里是香港的新地标,也是香港地盘工陈进洪参与的最引以为傲的工程,“我很自豪,这是我给儿子做的榜样。”陈进洪如今是地盘上的一名“打理”——组织并参与工人们运转施工。除了参与香港故宫文博馆工程,他还参与了港珠澳大桥通风楼、人工岛警署瞭望台、消防局训练大楼等项目的建设。地盘里,虽尘土飞扬,但正是这一砖一瓦,筑起了今日的香港。
文|本刊记者 赵欣
1997年:与香港产生联结
在葵涌丽屏径的街角,一辆小型起重机正在一幢唐楼前卸货,成摞的水泥板和一捆捆棚架金属管堆在工地上。见到陈进洪时,他头戴一顶显眼的蓝色安全帽,汗水也渗透了他灰色的工作短袖。他和工人们一起,用肩扛起这些金属架,每次两根,从卸货点运到二三十米外的施工处,如此来回数次。
陈进洪2012年开始进入地盘工作,如今已经过去10个年头。他中专毕业后,历经三座城市,从漳平到深圳,再到香港,尝试了多种职业,牵引他不断迈出脚步的是他的香港太太。1993年进入福建省体育运动学校;1996年在漳平官田乡中学做体育老师;1997年他与太太相识,也是这一年,他与香港这座城市开始产生联结。
2001年,陈进洪与太太领证结婚,直到2006年,他的单程证才获批,南下来到香港与太太团聚。 “我的单程证审批用了五年,期间,我太太几乎每一个周末都会回去,我就在罗湖关口等她。望著香港,望著她的城市,我就想:反正就是要在一起。”
在开始这趟艰辛的路途前,陈进洪在老家做乡村体育老师,虽非地位显赫,但受人尊敬,生活安稳。在深圳等待的六年里,他面临过被骗钱的低谷,也面临过找不到工作的窘境。初到香港时,为了学习语言、融入社会,他从底层物业管理做起。在他第一次离开漳平时,父亲曾对他说,“既然是自己选择的路,将来就不要后悔”。他边回忆著,边脱掉了手上那双布满“地盘”痕迹的蓝胶编织手套,说道:有过挣扎,但从来没有后悔过。
陈进洪形容初到香港的自己“走在路上都是忐忑的”,陌生的路牌和绕口难懂的语言使他心有退却,更何况那时的他还带著浓浓的乡音,树立信心、决心立足对他更是难上加难。 “当一个人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他。”真正帮助陈进洪的是他那股子学习劲头,他克服内心障碍、努力练习粤语、报名进修计划学习英语。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他说,说不清具体是哪一天,看著这里,一切都变得熟悉无比。他对香港的归属感,与日俱增。
2012年:在钢筋水泥中眺望香港
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2012年陈进洪进入地盘工作。在他眼里,这是一份虽辛苦但收入高的工作。然而比起光鲜亮丽的金融精英,地盘工的收入远远不及。
提起地盘工作,最让陈进洪兴奋的莫过于参与了香港故宫文博馆的建设。香港故宫文博馆坐落于西九龙,计划将于今年7月开幕。陈进洪颇为激动地说,“我可以骄傲地告诉我儿子,我也有参与香港的一方建设。虽不是由始到终,但在它最紧急、最迫切的时候,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建设国家、建设香港,这是一份荣誉。”
“当时工期非常紧,人手又十分短缺。机场三跑、启德体育园等地盘都开工了,很难找到工人,我四处在找。”陈进洪感慨道。机缘巧合,他得知一批尼泊尔工人刚结束了上一项目,于是抓紧联系,第一时间带著六七十人开始了这一工程。他和工人们每天早上8点开工,晚上8点收工。终于在非常仓促的一个半月里,顺利完成了这一项目。
地盘工作是一份体力活,每一分回报背后都必定付出了极大的辛劳。除了给家人更好的物质生活外,儿子是陈进洪坚持这份工作的最大动力。他常带儿子在香港到处走走,港珠澳大桥通风楼、迪士尼乐园冒险家酒店、人工岛警署瞭望台、消防局训练大楼...这些有他参与过的工程,他都会把故事讲给儿子听。他慢慢地讲,一颗立志建设国家的种子也在儿子心中悄然落地生根...
2022年:我眼中的“香港精神”
回忆起初到香港时面临的种种困难,陈进洪感慨是“香港精神”鼓舞了他。“无论是为了个人发展,还是建设国家,我感受到当时的港人拼搏、务实、团结,有一股充满感染力的力量。”他说,虽然这两年经历一些风波,但他深深感受到现在的香港已是一个长治久安的家园。经历十余年的变化,他眼中的“香港精神”更多样化了:真诚、用心、效率、契约精神...每一个词朴实无华,每一个词深入人心。他不仅把“香港精神”内化于心,更渴望将其辐射到更多的人。
陈进洪对大湾区有著自己的期待与向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听起来是弘大的、遥远的,而他则用“通”这简单一字来形容,是步步联通,是环环畅通,是心心相通。“某个周末,我开车载儿子去深圳吃个午餐,没有牌照的限制,也没有繁琐的手续,就一路开过去,下午赶著日落再回来,港珠澳大桥的日落很美的!”他笑著畅想到,“如果没有疫情限制,已经很方便了,但是我相信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