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rista luo
最近城中的文化热话,非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莫属!预计于7月2日正式开放的香港故宫设有9个展厅,将举办七个开幕展,展示900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门票也正在火热发售中。
图:橙新闻香港故宫正式开幕在即,小编幸运地受到邀请,前往欣赏当中三个展厅中的精品,还看到很多幕后的景象,且让小编为你一一介绍:
首先来到的是位于2楼的展厅三「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此展览为香港首个大型故宫博物院陶瓷藏品展览,169件展品均为各时代的精品,是中国陶瓷史的缩影。展品中,有66件国家一级文物,占总数近40%,弥足珍贵。
图:橙新闻展览分3个部分,分别展示故宫藏品中的名品、新石器时期至元代陶瓷精品,以及明清御窑瓷器。
图:橙新闻这些五彩斑斓的盘子,是江西景德镇御窑出品的「各色釉菊花式盘」,共有12件,来自雍正十一年(1733)年皇帝命江西景德镇御窑依样制作的菊花式瓷盘40套,目前这些文物大部分已散失,所以眼前这套瓷盘愈显珍贵。它们需要先高温烧成白瓷盘,再施釉经低温焙烧,方能达到光洁匀净的色釉效果。
图:橙新闻在它不远处的「白釉孩儿枕」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所烧造,备得清代乾隆帝的欢心,他还为此赋诗多首,而其中一首谓:「伏犹曲四体,醒自瞪双睛。怜尔供人寐,已恒寐不成。」
图:橙新闻这一展厅中极为罕有的展品,还包括河南汝窑出品的「淡天青釉笔洗」,供宫廷使用的天青色瓷只烧造了约20年,传世汝窑瓷至南宋时已经非常罕有,现存世仅100余件。图中上方右侧的作品看起来与它相似,其实是明朝宣德年间的模仿作品,已经难以复刻当时的美貌了。
图:橙新闻这两件展品也吸引了小编的目光:又是两件乍看差不多的作品,但其实右侧为漆器,左侧为照此模样打造的瓷器,内中还有皇帝写下的诗句,可惜大家无从观赏到了。
图:橙新闻
折胭脂紫地珐瑯彩折枝莲纹瓶,江西景德镇御窑及清宫造办处,清康熙(1662-1722年),瓷 图:橙新闻走完展厅三,我们上楼来到位于3楼的展厅六「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专注香港收藏的展览厅。本展览回顾香港本地收藏史,细述香港超过一个世纪的收藏活动,勾勒本地博物馆发展的轨迹,并向一直为香港及海外观众推广中华文化精髓的收藏家、学者、博物馆工作者及其他各界有心人士致意。
图:橙新闻展览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带领观众回溯时光,回到1900年前后,欣赏1842年开埠以来,以外国商人为目标客群的「外销艺术品」,包括结合中西技艺与美学的油画、瓷器及银器等。
图:橙新闻第二部分展出香港收藏家赠予本地博物馆与清宫相关的文物。第三部分带领观众重温二战前后香港公众博物馆的发展期,展品包括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现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大会堂美术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前身)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早期藏品。
图:橙新闻第四部分则著眼以前较冷门的收藏门类,如家具及宜兴紫砂等,展出具有代表性的精美藏品。
前排左侧为汪寅仙制、张守智设计的大曲壶,由罗桂祥捐赠 图:橙新闻该展区目前展出了梦蝶轩捐赠的12件金银器,负责人介绍称,将来有机会做专门展览,展出更多的作品供观众欣赏。
图:橙新闻以下为本区的一些独特展品:
负责人介绍的三国演义顶箱柜一对,来自明末清初,由黄花梨、铁刀木、大理石、黄铜制成,由两依藏博物馆借出 图:橙新闻
香港海港内碇泊的「玛蒂尔德号」,清道光,约1850年,布面油画,何安达先生惠赠,香港海事博物馆一旁的展厅七「古今无界:故宫文化再诠释」是香港故宫唯一一个没有文物的展厅,当中的内容也令小编无比惊喜。展览邀请6位香港多媒体与跨界艺术家从香港当下角度,重新诠释和演艺故宫文化和收藏,发掘红墙黄瓦下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
目前不少展品还在制作中,小编有幸见到了当中的4个展品:
梁基爵的《庆》灵感来自香港故宫展出的宫廷乐器「金钟」和「玉磬」,是艺术家揉合清代音乐和当代节庆汇演的大胆尝试。作品的结构源于香港的节庆烟花汇演,声音细听其实是气球声,通过31条声道的音响设备和12种音效呈现。大家可走入展品的中央,感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
梁基爵《庆》 图:橙新闻张瀚谦的《浪书》为对馆中「国之瑰宝——故宫藏晋唐宋元书画」名迹致敬的「动态书法装置」,由人工智能引擎驱动,分析书法名作的艺术特征后「学习」它们的特点,同时以机械设备模拟书法家手部动作,重现书法家运笔的过程。艺术家介绍称,届时将呈现1390多个字,这样的尝试,也令人想到独特的「脑电波沟通」。
张瀚谦介绍作品 图:橙新闻
艺术家亲自上阵 图:橙新闻陈家俊的《冥冥之钟》灵感来自香港故宫展出的清宫机械时钟,以现代机械设计回应传统机械设计,尝试以现代技术制作的机件同时演绎规律及混沌两种相对的时间。
陈家俊介绍作品 图:橙新闻
作品共有4000多个零件,还有一些尚未被组装 图:橙新闻走入一片幽暗的空间,天上的物件琳瑯满目,这是吴子昆的《物化》。艺术家认为,博物馆中展示的文物会被外表或环境模糊观众对物件本身的原始理解,希望以直接的方式重新联系「观众」和「物件」,因而创造了一个满布白色「文物」(实际为3D打印物品)的空间,配合互动的光影效果,邀请观众与由历史背景中抽离的故宫藏品重新相遇。
你喜欢这样的故宫「平行空间」吗?图:橙新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伊悠介绍称,故宫开幕后展出的不少文物,比大家熟知的达文西《蒙娜丽莎》要久远得多,更是以天为单位被借出,她格外推荐一些特展和临时展览,特别是当中的35件国宝级书画,「这些从小在课本上看到的珍贵展品只展示一个月,机不可失,回到故宫后也会休眠许久,错过这次就不知何时才能再看到了」。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伊悠她表示,虽然北京和香港两地的疫情给团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团队成员不眠不休进行筹备,争取先把困难的项目安排得当,目前有三批文物已经成功布展,还有两批正在进行,因此对7月2日如期开馆很有信心。她透露,目前故宫门票销售火爆,已经出售了几万张,身边不少人都在订票,而哪怕对历史文物不算太感兴的朋友,也可从展厅六和展厅七中获得新奇有趣的体验。
策展团队合影 图:橙新闻上述介绍的展品中,你最感兴趣的又是哪一个呢?别忘了提前预订门票,亲临故宫欣赏这些精美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