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本港金融业启帆远航,日益壮大。由最初外资进入带动融资及汇兑需求,到回归前夕本港实施一系列大刀阔斧改革,后来藉国家改革开放“东风”,尤其是人民币迈开国际化的步伐,以及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令香港金融业更上一层楼,奠定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行政会议成员、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由参与到见证本港金融业蜕变,对回归25年本港货币金融稳定、完全无出现问题而深感欣慰,认为香港有幸获祖国的强大支持,纵使遭受到数次环球金融危机冲击,亦能安然度过,迅速复元。
本港历史上只得一人被尊称为“金融沙皇”,就是参与筹建金管局,并成为首任总裁的任志刚,他执掌金管局长达16年半,比其他大部分央行行长任期都要长,大半生都为香港的金融体系建设作出奉献。无论是香港回归前后,不少对本港金融体系影响深远的决策都曾见其身影,包括参与设立联系汇率制度、成为本港引入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奠基人等,绝对称得上有份奠定本港金融基础的“元老”级人马。

任志刚在接受访问时谦称自己只是“金融专才”,他指自己一路以来都专注在金融领域,“这25年,香港货币金融稳定完全无问题出现过,这个是令到我好欣慰的”,他的大半生都为本港金融业的发展出谋献策,而在访问之中亦不忘提及内地多年的相助,“在1997年之前有一段长时间,香港与内地相关部门已有紧密联系,强化、优化我们的制度,不断改进,而且是居安思危地去做。”
互联互通令港金融业更上一层楼
回归后,任志刚主力为香港引入离岸人民币业务,2001年他率银行代表团访京,在拜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的可能性,两年后,国务院批准香港开展个人人民币业务,人民币离岸市场揭幕。目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处理全球75%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去年经本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逾7万亿元人民币。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成功实施,也为之后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令香港金融业更上一层楼。
他期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可进一步加快,香港这一离岸市场也能在内地的资本开放项目里“先行先试”,为国家贡献更多。而香港亦有幸得到祖国的强大支持,纵使遭受到数次环球金融危机冲击,最终都能安然渡过,迅速复元。
对于香港回归25周年,任志刚形容这25年来的上半场,可以称得上风起云涌的一段时间,包括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随后科网股爆破,1998至2003年楼市爆破,楼价由高位跌了65%,然后2007年2008年有世界性金融危机出现,“𠮶啲暗涌系非常之厉害,正是风起云涌,要处理的问题亦较多,当然政府亦有出手,如2008年出了几招去保障银行体系健全。”
对回归25年货币金融稳定感欣慰
而在处理完2008年金融海啸的危机之后,他于2009年10月卸任金管局总裁,亦正正展开这25年来下半场的时间。他形容这25年来的下半场,是一个由风起云涌变成风平浪静的时间,纵使在2019年因为修例风波,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对金融直接冲击,就算当时有人煽动要去挤提银行、冲击本港货币体系,本港货币都如此稳定,反映完全未有受影响,他再次感叹“呢25年是令到我好安慰”。

展望未来,任志刚相信特区政府及政府各部门,特别是金管局,“能承传到以往居安思危的做法,虽然在此风平浪静的下半场,都应该居安思危地去思考现时有可能面对的难题,审视景况从而有备无患地去运作”。他又指现时香港有机会面对困难,包括多方面,短期而言视乎疫情发展及应对,例如在人流管制方面是否需作一些调整,好让本港国际金融中心不要受太大冲击及影响。
提防欧美调整货币政策带来冲击
另外,任志刚亦提醒需留意欧美国家因为通胀上升要调整货币政策、要加息、要缩表,这一连串举动将为经济及金融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以及带来多大风险,“一旦这些风险出现时,如资产价格下调得比较急促,会否令到金融领域上有系统性问题出现,届时又该如何处理”,他相信这些都是金管局人员由朝到晚都在思考的事。
百年大变局 寄语金管局居安思危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多次提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时刻提醒需居安思危的任志刚,他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展望未来25年香港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商机,他最担心的是“金融核弹”来临,但相信特区政府及政府部门、尤其是金管局将承传居安思危的思维。
最担心美出动“金融核弹”
任志刚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可能牵涉到地缘政治日趋紧张、中美关系演变等情况,需思考如美国将金融武器化,金融战迫在眉睫,全球经济及金融会否两极化,全球化是否会倒退,倒退到何程度下对国家有何影响,或国家会如何回应美国举动,而香港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同时沿用“一国两制”去运作,将会对香港带来何种影响,都是值得思考的。
而在美国将金融武器化背景下,任志刚坦言未来最担心的就是“金融核弹”出现,因当香港想扮演内地与外地之间资金融通角色,就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功能,“如果未来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并不容许香港好方便地用其他国家货币去做这些金融活动时,对香港发展可能会有影响”,“如果不可以用美元的话该怎做?外汇基金现时用作支持基础货币的美元流动资产大概3,000亿美元,是否要将有关资产拨作其他资产,如果突然将3,000亿美元资产拨去第二个市场将会带来几大影响?美国会有何反应?”
不过他重申不觉得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有需要去到完全脱钩的地步,然而即使日后事情发展至此地步,他亦相信届时国家及香港都会有方法应对。
同时,任志刚又认为目前的局势,对香港是有危亦有机,表面上两个国家刀来剑往,“如果香港在这个形势下,可以替两个国家在经济金融上继续扮演一个更加重要角色,对香港而言是机遇。假设美国制裁中国,香港因为有不同制度及做法,美国的制裁亦未必会在香港实施,届时香港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港在中美间可扮演更重要角色
展望未来25年,环球经济危机四伏下,有建议指新一届特区政府宜设立应变核心小组,以应付突发金融危机,而任志刚正正在建议成员名单之上。他在回应有关建议时指,“居安思危一定需要,有备无患这个思维一定是非常之重要”,亦深信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现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都有此思维,有信心候任行政长官能够找到一个很适合做这些工作的团队,去推动香港做应该做的事。
外围多变 联汇有优化加强空间
港元联系汇率制度(下称“联汇”)推出至今近40年,协助香港安然渡过了大大小小难关,算得上推行联汇背后的灵魂人物的任志刚,他受访时指一如既往支持联汇无需改变,惟随外围环境不断变化,联汇亦难免会有优化及加强空间。
联汇源起1983年中英谈判引发港元危机,其时港元兑美元大泻近五成,同年政府宣布实行联汇制度,并交由时任首席助理金融司的任志刚协助推行,“我在1983年联汇制度成立当日起到现在,都是如此支持呢个制度,我仍觉得呢个制度对香港是好适合,是无需要去作根本性改变”。
任志刚指出,其实联汇制度这些年来都曾多次优化,包括2005年5月推出三项措施优化联汇,他坦言不是预知2005年7月人民币需要汇改,有可能会对香港带来冲击而预先优化制度。香港当时的目的是消除在联汇制度下港元汇率可转强程度的不明朗情况,减少港元被用作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工具。他透露当年人行行长周小川向他明言,“你做了这件事(优化联汇),对我们也好些,我们可以放心去汇改”。
大前提续用美元作货币锚
任志刚认为,作为特区政府及金管局一定要知道,在当地金融领域上大众利益是什么,如果有关制度是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在持续的运作中,是有需要因为不同事件及形势转变,而去强化有关制度,“这个制度是要长期坚持,但不等于无改善或者强化空间,这些要视乎金管局看法,不过优化联汇大前提是可以继续用美元作为一个货币锚。”
来源: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