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文|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新时代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根本在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系统总结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广阔时代背景、深厚理论渊源和坚实实践基础,蕴含著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宏大的全球视野,是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引领未来的指导思想,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聚焦新时代新形势新情况,系统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丰富而精深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必须深刻领悟其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
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多下功夫,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各级领导干部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心怀“国之大者”,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法治化意识、专业化能力。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国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化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著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基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坚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著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要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同时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
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必须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当前,我国处于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著力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障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要著力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标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上,而且会越开越大。要坚定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著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体系。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坚持系统观念,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以目标为著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又以问题为著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
总之,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奋斗目标、根本立场、历史方位、指导原则、主题主线、根本动力、制度基础、前提保障、鲜明标识、路径选择、战略举措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习贯彻要走深走实
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著坚定理想信念、鲜明政治导向、深远战略思维、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人民情怀、科学思想方法,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巨大实践伟力。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带著信念学、带著感情学、带著使命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有力传播者。
一是要全面系统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习近平经济思想放到党的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深入学习把握。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是要及时跟进学。深刻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面向未来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自觉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密切跟踪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最新科学论断、最新战略部署,严格对标对表,经常校准偏差,坚决贯彻到经济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
三是要深入思考学。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学思结合、研机析理,联系地、系统地、全面地理解把握其中的内在逻辑和精髓要义,努力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每一点都领会深、领会透。围绕经济工作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不懈探索、守正创新,持续积累和深化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取得新成果新突破。
四是要联系实际学。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紧密结合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总体方向、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实践。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