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何汉权 I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
香港地远,但居安思危,加之由2012年「反国民教育」事件,2014年79日非法「占中」,2016年旺角街头暴动,再至2019年「修例风波」的社会大动乱,历史殷鉴,加紧国家安全教育,推广基本法及国家安全法具有迫切性。
一
世局丕变,新冠病毒缠扰世界,一波一波相逐而来,疫情未来是收敛?抑或继续变化多端?谁也不能说得准。从学界看,只能守著「抗疫要坚持,教育复原要及时」两大原则,用矛盾统一法,以积极的行动,面对或第六或第七波的疫变。
2022年,香港经历染疫者「万万声」沉重的同时,又看到俄乌战争的战火连天连月、死伤枕藉之烂局。俄乌战争无法休止、久久未能停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无休止提供亿美元计的精良武噐给乌克兰政府,这叫有「战」未为输。猜测究竟谁是大赢家?难以说得准,但肯定最受伤害的,是乌克兰无辜的老百姓。俄乌同属斯拉夫语系一源,血脉也相同。莫斯科与基辅,千年以来同宗同源,同属俄罗斯民族。从地理上看,跨越欧亚两洲之「欧亚平原(Eurasian Plain)」,是俄罗斯民族的生聚发展基点,帝俄、苏联至今日俄国的生聚发展基地。落笔俄国的中古至近代史,政权根源有两个王朝,一为留里克王朝(Ryurik Line,公元862-1598),另一为罗曼诺夫王朝(Romanov Line,公元1613-1917),前者就是以今天乌克兰的基辅作为首都,历史上称基辅公国,或称基辅罗斯(Kievan Rus)。近代19世纪初,俄国应付拿破仑帝国扩张,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希特勒狂噬,莫斯科与基辅都是连在一起,保家卫国。1991年苏联解体,鸟克兰独立而出,但同根同源,本应和平相处,各得益彰。但为何今天俄乌战局弄至如此伤亡惨重?历史、文化与现实政治混杂异常,香港懂俄语俄情的人极少,此一战争影响世局如何大变?是非对错怎样?港人难说得准。但从香港教育现埸看,肯定要守著的,就是「一国两制」生命连体下的香港,国史、国学、国情,国安乃至国语(普通话)糅合的国民教育、身份认同的向心价值教育,民族情、国家爱的教育,必须自幼培育,而培育学生的老师,也必须要有最贴切的认知与情愫。
俄乌战争中,乌克兰的一方,背后有美国、北约的操弄与支撑。戏剧专业出身,2019年夺取民意,取得政权的乌国总统泽连斯基,从来都不避讳,总要甩掉独立自主的国格,堂而皇之公开承认全方位拥抱西方,热切追求加入欧盟,要攀附美国向来担当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或许,泽连斯基没有看俄罗斯的历史,早在彼得大帝(Peter I 1682-1725)年代,已经有全面倾慕西化,做出全方位的改革措施,但西边的英法诸国,由皇室到普罗大众,依然视俄国为异类,要「族以群分」,非我族类的,就掷向边缘的东方。
二
北约此一军事组织于1949年在美国华盛顿创立,存在决定发展的道理,针对目标就是二次大战后的苏联(USSR),以及由苏联牵头的华沙公约组织(Warsaw Pact,1955年),该组织成员包括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东德、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可以说,华沙公约国与北大西洋公约国,于军事力量上是动态的平衡,此一平衡的状态一直维持至1991年苏联解体,华沙公约自动解体为止。
历史续演,美国领头的北约,凭著强大经济及「自由」力量释放的政治动能,逐步收揽原华沙公约成员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于1999年加入,是谓第一轮东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于2004年加入,是谓第二轮东扩;2009年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第三轮加入;再往后加入的有曾被称为「欧洲火药库」的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些小国如黑山共和国及北马其顿国,可以说,这是北约的第四期扩张,后续还有乌克兰、瑞典及芬兰等候「认证」。北约在军事连政治上是大、小通吃了。不可忘记的是,远在他方的北约成员国,除「大阿哥」美国之外,亦有加拿大的加入,总体力量相当强大。政治独霸不饶人,北约一波又一波的东扩,直压东面的俄罗斯。就在这大背景下,今日俄乌交战,从前苏联独立而出的乌克兰,就不断呼吁北约各国介入支援并谴责俄罗斯。
历史要全视角,常说谎言的美国与西方政客,指摘他们声称常说谎言的普京,曾于2月下旬,就乌克兰问题发表告俄国同胞的万言书,普京指出,「对我们来说,乌克兰不仅仅是一个邻国。它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精神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是我们的战友、亲人,其中不仅有同事、朋友、前同事,还有亲人,有血缘、亲情与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人。乌克兰对我们来说不只是一个邻国,更是我们历史、文化与精神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有我们的战友、亲人,其中不仅有同事、朋友,还有亲人、有血缘、亲情与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人」,「这是历史事实。⋯⋯由于布尔什维克的政策,苏维埃乌克兰出现了,即使在今天,它也有充分的理由被称为『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命名的乌克兰』。⋯⋯现在,『感恩的后裔』已经在乌克兰拆毁了列宁的纪念碑。」
确实,1917年推翻沙皇的俄国大革命后,列宁缔造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RSFSR)、苏联(USSR)(1922年)是在前俄罗斯帝国的领土上成立的,在这漫长岁月里,乌克兰都属于整个俄罗斯民族的重要主体。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才独立于俄罗斯之外。但对乌克兰人民而言,转折点是2014年的广场革命「成功」,由美英及欧盟的政军力量支持的乌克兰政府,一面倒的亲西反俄,且愈演愈烈,「根据教育法和乌克兰语作为国家语言的功能,俄语被驱逐出学校、所有公共领域,甚至普通商店。」普京在告俄同胞中再说:「2021年3月,乌克兰通过了一项新的军事战略,该文件几乎完全致力于与俄罗斯的对抗,旨在将外国卷入与我国的冲突中。」
对于俄国普京而言,美英与欧盟嗾使著乌克兰,步步在俄国门前进逼,冲破俄国国家安全的红线,焉能不动武?不饶人的就是战争!「美国和北约已经开始无耻开发乌克兰领土作为潜在军事行动的战场,定期联合演习有明确的反俄重点。仅去年一年,就有超过23,000名军人和1,000多台设备参加了这些活动。」
三
乌克兰连同西方政客,年年部署全面去俄化的行动,特别是排斥俄国的历史与文化在基辅与莫斯科的密不可分的、连体的作用。笔者翻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9年就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言:「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习主席上述的一番话,不但对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甚具启发,对奉行「一国两制」的香港特区,同样是恒久保温,永远耐用的,面对俄乌战乱带来世界的烦躁与隐忧,更赋予适时、适切的深远教育意义。

确实,国民身份认同的教育,历史文化教育深耕,是国民身份最深层次的认同。今天香港中学,中文科考试内容,没有认真规划中华文化的吸纳,经典文章阅读、考核所占的比例甚少,中史科、中国文学科选修选考的人数亦连年下降,而中、小学普教中的政策,已忘初心,选用普教中的学校日益减少;必须面对的是,香港青年一代对身份及国家认同又出现颇大潜藏危机,因此推动蕴含国史、国学、国情三合一的「国民教育」是未来教育施政重中之重,而国史、国学、国情综合教育,要以4E(教育 Education、参与 Engagement、经历 Experience、激励 Exposition)推动,特区政府要鼓励并支持。必要一提的是,俄乌战乱,西方与倾慕西方的乌克兰政客,首先落地破坏的,就是基辅与俄罗斯的连体历史与文化。「亡人治国,必先亡其史」,反思香港,学校除初中中史科可独立必修外,小学、高中乃至大学,中国历史(国史)都未有独立必修必读的位置,此现象,短期内,必须予以正视。
四
俄乌战争纵有停战一天,后遗症亦相当大。
乌克兰从苏联独立不过二十多年,政治上连年政争,国家权力多次更迭,未能达成稳定的宪政认同共识。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乌克兰境内有67.5%的人口宣称乌克兰语为自己的母语,29.6%的乌克兰人宣称自己的母语为俄语。讲俄语的乌克兰人民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南部地区,因工业生产关系主张与俄罗斯保持紧密关系;讲乌克兰语的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因与欧洲经贸关系密切主张与欧盟加强关系。多年来,乌克兰人民对「向东走」还是「向西走」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争议不断,这也为外部势力干预运作埋下了火种。
俄乌仍在战争中,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早前发布的报告,目前已经有401万乌克兰人逃离了本国,其中230万乌克兰人进入了波兰,这是「这二战以来欧洲面临的最大的难民危机」。除了上述逃离乌克兰的乌克兰人,还有约650万乌克兰人在乌克兰国内流离失所。
俄乌战乱掀起由欧洲乃至全球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的危机。粮食与能源价格飙升,德国的通胀逼近7%,西班牙通胀逼近10%,为37年以来最高点;中东地区穆斯林国家在刚过去的斋月里,采购布置也受到俄乌战争影响而大幅缩水。走在接收乌克兰难民前列的波兰早前宣布在年底前结束所有俄罗斯石油的进口,而德国则发布了有关天然气预警,并呼吁人们节约能源。鉴于战争影响,德国政府的独立经济顾问小组早前下调了对这一欧洲最大经济体的2022年增长预测,称今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仅增长1.8%,而去年11月份的预测曾经为增长4.6%。若然,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拉拢芬兰、瑞典以及半边已破坏的乌克兰进入北约,东西对抗更为严重,后果堪虞。
五
香港地远,但居安思危,加之由2012年「反国民教育」事件,2014年79日非法「占中」,2016年旺角街头暴动,再至2019年「修例风波」的社会大动乱,历史殷鉴,加紧国家安全教育,推广基本法及国家安全法具有迫切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香港学校教育的各个持份者,必须要全面认真对待国家安全的综合教育。
国家安全战略涉及国防、政治、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而语言文字与国家安全战略同样关系重大。语言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国民身份认同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乌克兰泽连斯基的政权早已通过的一系列法律,包括取消俄语的法定官方语言地位。泽连斯基曾公开以俄语说,「国民不再说俄语,因为俄语跟你(普京)有关系,且只针对你」。这是政客针对政治形势,讨好占多数的选民,突出英雄形象,笼络民心的连消带打,确实,语言是塑造该国身份认同的核心,基辅政权使之与前苏联及俄国历史完全割裂。
近代以来,欧美列强长期殖民与侵略各国,长期利用语言文化的传播,兜售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谋求政治利益和世界文化霸权,司空见惯,「官方」的语言文字成为对他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民族分裂的重要工具。
笔者这里提出,内地中学语文教材,引用法国作家阿尔封斯.都德(法文:Alphonse Daudet)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法文:La Dernière Classe),就揭露了通过控制割裂语言侵略他国的霸权主义。文中讲的是普法战争(1870-1871)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矛普鲁士,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无比认真地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作者在无声地呐喊:「法国人民,尤其是法国的孩子,只要牢牢记住你们的民族语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就永远不会被征服。」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更牵涉到背后的文化、逻辑、身份认同、自信、国际观等等。这是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精神文化的延续。多种母语的并存,是多种文化共存的必然现象。「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完全具备国际城市的多元特质,粤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全球有近亿人使用,尤其是在诗词的演艺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优势。粤语和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瑰宝,必须弘扬和承传。英语全球使用人数最多,但历史纵深小。必须要牢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悠悠延续五千年,累积深厚,中国地域辽阔,千里浩瀚,东西突厥,南北匈奴行走的「见草不要人」的劫戮生活习惯,与黄河、长江流域向往的安土重逸的「要人耕田」的农耕文化,两者本来难以相处,但中华文明历史演变,虽有大纷争,最终是大融合。文化传承,是有根有本。五千年山西大同,三千年陕西西安,一千年北京,一百多年上海与香港,四十多年有深圳,各有独特发展,却又自然走向中华文化的大磁场,吸取养分,永续向前。今天,中华民族复兴,全球影响力攀升,学习汉字普通话已成为世界潮流。这对「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个优势,更可兼容并蓄。但笔者必提再次郑重地补充,国家的统一语言(即普通话)必须要成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的法定语言,并且要加强使用,从而显示「一国」在前「两制」随后的宪政原则,折解俄乌战乱因由,国语(普通话)的广泛应用,社会各界都有责任。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2年5-6月号第70-74页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