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rista Luo
对传统中式家具感兴趣的朋友,今天介绍的这一展览或许正对你的口味。香港知专设计学院(HKDI)及香港专业教育学院(IVE)李惠利院校属下的HKDI Gallery,与即将开幕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最近联合举办「看不到的——传统中式家具制作」展览,即日起至2022年6月13日于HKDI及IVE(李惠利)院校的Experience Centre举行。

展览将展出两代匠人的作品:经验丰富的谢成联及新生代吴铤灏,利用中国传统巧妙的木工工艺,完美演绎著名设计师陈维正和刘小康创作的现代家具作品,透过现代设计思维与传统智慧的融合及对碰,推动公众,包括学界对中国传统工艺及文化传承的认识和关注。
谢成联
吴铤灏今次展览的重点作品包括刘小康设计的「交织椅」,由拥有近45年经验资深硬木家具匠人谢成联,及80后木器创作新生代代表吴铤灏共同制作。谢成联以巧手还原传统工艺,弃用新式的胶水拼接,用上全入榫拼接。只靠传统工艺及经验,未能完美配合刘小康的当代设计。以制作螺旋式椅腿为例,谢成联发现传统手法较难以将两张椅子完美连接,于是吴铤灏利用创新科技,透过电脑程式分析,将组件逐步拆解,为谢成联提供新的连接方向,让传统工艺能够结合当代设计意念,充份体现新旧交融、文化传承。在展览中,观众亦可透过拆解展出的组件,了解个中精湛技艺。
「看不到的——传统中式家具制作」展览展出刘小康设计的「交织椅」,展示两代匠人谢成联及吴铤灏如何以中式家具工艺展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及对碰谢成联表示:「传统中式家具的工艺,传承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及研究,我首度与一群充满活力和热诚的年轻设计师和匠人合作,十分荣幸,过程中大家能发挥各自专长,展现截然不同的设计思维,让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及对碰,不但可以向传统工艺致敬,亦为此系列家具增添时尚感。」
设计以几何结构营造出秩序感,用上大师级工匠的专业技艺,透过复杂的木榫结构(榫眼和榫头)去达到视觉的简洁及和谐即将于今年七月开幕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内设名为「士林馆」的文化活动空间,用作举办不同类型的文化聚会及活动。馆内将摆放12组、共24张由刘小康设计、谢成联和吴铤灏制作的同款「交织椅」。两位匠人使用了由渔农自然护理署向香港故宫捐赠的一批濒危木材,包括来自坦桑尼亚的马达加斯加酸枝木、以及来自马来西亚的紫檀木。两位匠人根据木材不同的特性,精心将木材切割为适用于家具制作的块状,透过精准计算,再配合暗榫(闷榫)接合、方材角接合等方式进行榫接,将两张传统中式椅子巧妙连接。两人花了超过半年时间制作家具,为木材赋予新生命之余,亦体现出传统工艺的历久不衰。

HKDI 及IVE(李惠利)院长王丽莲博士表示,非常荣幸能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举办是次展览,她认为,展览可为学生乃至公众提供平台,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传统中式家具制作与工艺,同时学习欣赏技能的发展历史,承传中华文化。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则称,这次和HKDI的合作,是香港故宫致力保存、传承和推广中国文化艺术作出的其中一个项目。她相信,在博物馆开幕后,将会有更多活动增加年轻人对中国艺术及文化的认识和欣赏。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介绍称,展览将几近失传的中国传统工艺再次呈现大众面前,体现香港故宫推动文化传承的理念。「我们热切期待刘小康和陈维正,以及两代匠人谢成联及吴铤灏为香港故宫呈献的家具项目,透过妙思巧手让珍贵濒危木材得以再生,化身艺术与实用性并重的创意家具,为香港故宫士林馆这个文化沙龙空间增添色彩」,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为配合社交距离措施,展览采用分段式入场安排,并设馆内参观人数限制。观众需于网上预约及选择参观时段,详情可点击此处查询 。
展览信息
「看不到的——传统中式家具制作」(免费参观)
展览日期:2022年5月14日至2022年6月13日
展览开放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8时
(逢星期二休馆)
地址:香港新界将军澳景岭路3 号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及香港专业教育学院
Experience Centre
(港铁调景岭站A2 出口)
网站:https://www.hkdi.edu.hk/tc/hkdi_gallery
Facebook及Instagram:hkdi.gallery
查询详情:3928 2566 | hkdi-gallery@vtc.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