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社会刚刚走出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阴霾,随著社交距离逐步放宽,市场经济得以复苏、市民得以从长期抗疫的疲软心态中「喘口气」。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日前有专家推测本港将在6月迎来第六波疫情的爆发,对此说法众说纷纭,甚至有人直批该言论「引发市民恐慌」。笔者认为,恐慌心态的起因是缺乏了解,结合国内外疫情走势和抗疫形势,客观地分析数据、科学地看待疫情,并采取有效预防疫情爆发的各项措施,如此才能真正避免市民恐慌、有效保障港人健康。
「内防反弹」 严防本地隐形传播链
本港第五波疫情从今年1月爆发,至今连续多日维持在单日确诊病例二百多例的状态,相较最高峰时期单日新增确诊几万例,疫情确实是有所回落,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暂时未见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但当确诊数字持续维持在一定水平未有回落时,说明本地一定存在不少隐形传播链。从近日新增确诊来看,「星月楼」、「御善私房菜」等群组的传播,说明伴随著防疫抗疫措施的放宽,病毒有了更多机会在本地社区中悄无声息地繁衍和传播。
那么是否有必要突然收紧防疫抗疫措施呢?笔者认为,市民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来现今这一刻,和家人共度佳节、约上许久未见的三五好友在这沉闷冗长的抗疫生活里把酒言欢,受疫情影响的各行各业终于得以复工,「手停口停」的打工仔终于可以不再依赖政府援助,靠双手揾食……此时收紧,恐会让一切复苏戛然而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政府需要根据疫情发展随机应变,做好一切准备,不断加强强制检测的范围、提升能力,对确诊者实行「早发现 早隔离 早治疗」方案,加强对病毒的追踪功能,查找并及早斩断本地隐形传播链等等,如此才能在放宽防疫抗疫措施的前提下,遏制本地疫情的爆发。放宽防疫抗疫措施来之不易,市民更要倍加珍惜,切勿因为放松警惕而「大意失荆州」。
「外防输入」 死守外国新变种入侵
欧洲疾控中心日前将Omicron亚变种病毒BA.4和BA.5列入「高关注变异株」,根据其发布的报告,新变种病毒可避开由感染或接种疫苗带来的免疫保护,进而导致感染风险增加,预料未来少则几星期,多则几个月,欧洲病例将激增。专家担忧一旦BA.4和BA.5侵入本港,恐引起第六波疫情。
回顾本港前五波疫情,皆因输入病例流入社区引起爆发,各界多次强调「外防输入」一定要严谨、一定要滴水不漏,奈何变种病毒的传播力愈来愈强,对「外防输入」工作的要求愈来愈高。政府早前因应疫情放缓,取消针对九国的「熔断机制」,惟国外普遍采取对疫情放任不管的「与病毒共存」模式,相信将沦为新变种病毒不断繁殖的温床。从最近的疫情走势来看,单日新增200多例中,输入病例占三四十例,比重并不低。对此,为了防止亚变种病毒BA.4和BA.5传入本港,一定要严防紧守,政府要随时关注国外疫情变化,适时调整针对海外抵港人士的各项措施,将病毒拒之门外,这是最重要亦是最省事的一步,否则输入病例流入社区,一传十、十传百,后果不堪设想,届时全港社会又将重蹈第五波疫情覆辙,投入诸多资源,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说,750万香港市民的生命将再次受到威胁,代价之惨痛,不容松懈,政府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防止爆疫悲剧再度上演。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新社联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