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一项研究对超过一千名2020年武汉疫情时期的出院患者进行了长达两年的随访。研究显示,有患者康复逾两年仍有症状。图为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湘雅三医院专家团队接管上海市黄浦区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重症病房(ICU)。该院作为黄浦区新冠救治定点医院,一半患者为80岁以上的长者。 新华社内地研究逾千个案:症状多疲劳或肌肉无力 疼痛不适焦虑抑郁
据澎湃新闻报道,随着COVID-19大流行的持续,越来越多的临床和研究证据表明,相当大比例COVID-19康复患者的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了长期影响。中国团队的一项研究对超过一千名2020年武汉疫情时期的出院患者进行了长达两年的随访,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新冠住院幸存者在急性COVID-19感染后2年内健康结局的纵向演变。研究显示,有患者康复逾两年仍有症状。研究团队总结时指出,无论最初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出院新冠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时间都有改善,大多数人在两年内重返工作岗位。然而,症状性后遗症的负担仍相当高,研究参与者在两年后的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人群。
这项迄今最长的新冠患者随访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健伟教授率领的团队完成。于北京时间5月12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呼吸医学》(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曹彬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定比例的COVID-19住院幸存者来说,虽然他们可能已经清除了最初的感染,但需要2年多的时间才能从COVID-19中完全康复。」他强调,持续的COVID-19幸存者随访,特别是那些有Long COVID(新冠肺炎的长期影响)症状的人,对于了解疾病的较长病程至关重要,进一步探索康复计划对恢复也至关重要。
31%疲劳或肌肉无力 31%睡眠困难
研究提到,2020年1月7日至2020年5月29日期间,研究涉及医院中COVID-19患者出院共计2,469例。其中1,192名幸存者在三次随访中完成评估并纳入最终分析,其中1,119人(94%)在感染后2年接受面对面访谈。随访时间包括6个月、12个月和2年。评估包括6分钟步行测试(6MWD)、实验室测试和有关症状、精神健康、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是否重返工作岗位以及出院后的医疗使用的问卷调查。通过比较有和没有Long COVID症状的参与者,确定Long COVID对生活质量、运动能力、心理健康和医疗保健使用的影响。2年的健康结果由年龄、性别和共病匹配的对照组确定,对照组为无COVID-19感染史的一般人群。
参与者出院时的中位年龄为57岁(48.0-65.0),其中551人(46%)为女性。研究显示,最初发病6个月后,68%的参与者报告了至少一种症状;感染2年后,这一比例下降到55%。其中,疲劳或肌肉无力是报告最多的症状,从6个月时的52%下降到2年时的30%。在最初发病2年后,COVID-19患者的健康状况通常比普通人群差,31%报告疲劳或肌肉无力,31%报告睡眠困难。
行动能力或活动水平出现问题
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中,相比非COVID-19参与者,COVID-19患者也更经常报告疼痛或不适和焦虑或抑郁。不过,研究也同时提到,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持续改善,尤其是在焦虑或抑郁方面: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的个体比例从6个月时的23%下降到2年时的12% 。
研究还进一步分析,大约一半的研究参与者在2年内出现Long COVID症状,并报告生活质量低于那些没有Long COVID的人。在报告Long COVID症状的参与者中,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显示,35%(228/650)报告有疼痛或不适,19%(123/650)报告有焦虑或抑郁。没有Long COVID症状的患者上述两项报告比例分别为10%和4%。Long COVID症状患者也更经常报告他们的行动能力或活动水平出现问题。
危重患者肺弥散性损伤负担明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访2年,危重患者的限制性通气障碍和肺弥散性损伤负担明显高于对照组。
研究团队最后总结称,无论最初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COVID-19出院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时间都有改善,大多数人在2年内也重返了工作岗位。然而,症状性后遗症的负担仍然相当高。这些参与者在2年后的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人群。
他们提出,需要继续对这些群体随访,以确定Long COVID的长期自然病程。研究团队也计划对该队列进行年度随访。研究团队同时提醒,迫切需要探索Long COVID的发病机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Long COVID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