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李家超先生以1416票高票当选为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未来施政工作相信任重而道远。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亦是「一国两制」走到「五十年不变」中期的关键时刻。自回归以来,香港面对大大小小的困难与挑战,当中包括经济衰退、政治纷争、法律争议、公共卫生危机甚至街头暴动等。前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教授曾指出,自1997年回归后,香港的情况已经不断产生变化,「一国两制」的内容透过不断实践而改进及更新,以应对香港所面对的国际、国内及香港自身的环境、形势、思想、心态和发展的变化。相对而言,今届特首选举过程最为平静,但未来五年所应对的困难却极为艰巨。
第一是疫情带来的短期问题。第五波疫情对香港的经济及民生都造成沉重打击,不少行业因疫情而勒令停业或员工因染疫居家而出现失业及就业不足的情况。特区政府已在上月同时推出「保就业」计划及消费券共同振兴经济,但社会复元需要时间及各种的条件配合。大多数香港中小企老板、自雇人士及收入较低的人士在短期预料面对更大的困境。他们需要想尽办法缴交租金、账款及应付越来越高的生活支出。笔者认识不少朋友,未到五月已经用尽第一期发放的消费券。这对刺激香港本地经济是一件好事,但如普遍市民的收入仍然未能上升,未来半年的本地民生预料亦会面对严峻困难。重要的是,过去数十年的现代化发展令香港传统行业消失,不少新行业(如航空、旅游及会议展览等)因科技变革及成本下降等而蓬勃发展,但是次因疫情封关等已近乎停顿。香港是国际外向型经济,而近年来本地零售业亦依赖内地旅客的过境消费,超过两年的疫情封关状况令香港的经济竞争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需要多想办法在封关的情况下刺激本地经济,如全方面规划重建旧区、提升交通网络智慧化水平、保育乡郊地区及发掘新历史文代古迹、研发及推广可持续金融及改革本地教育课程等。这些计划不用依赖通关的条件,长远而言可提升香港的综合实力。
进一步看,不少东南亚国家及欧洲地区自今年初已逐步放宽入境隔离等措施,未来世界各地的疫情发展需要密切观察,维持香港的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建议新一届政府细心考虑及平衡香港与内地等因素,因应其社会实际情况而制定各种合理及可行的通关方案。在对接防疫抗疫的措施上,可预先妥善筹备香港与世界主要地区对接的「疫苗护照」,抑或香港与内地或大湾区对接的「港康码」及「粤康码」设计及推广。香港有关防疫控疫技术及法律工作需要提前准备,避免政府宣布放宽防疫措施但室内泳池及泳滩未能同步重开的情况再次发生。诚然,香港拥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只要具备条件与内地及国际通关,香港的经济必定再次反弹。
第二是较长远的结构性问题。香港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体系,面对人口年龄老化及成本昂贵的因素,加上香港的经济产业偏窄,土地供应长期不足,令新的经济动力匮乏,长远经济发展潜力不足,青年也欠缺上升流动空间,最终对特区政府及香港都积压怨气。香港的结构性问题较为复杂,其实还有一项相当重要的工程,就是「人心工程」。香港政治及经济秩序恢复稳定后,社会人心仍需要回归。这是过去数届特首最艰巨亦是最难达成的工作,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下更充满挑战。我们希望新一届政府能凝聚民心、疫后重建,令香港市民对国家及香港社会存归属感,最终达致「国家为荣、香港为家」的目标。这需要不同人士、团体的共同努力及合作,期望新特首在正式就任前积极聆听意见,为破解香港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向专业人士听取解决方案,为民众办实事,团结方方面面的力量、履职尽责。未来五年香港的问题困难复杂及艰巨,希望有心人士能同心协力新政府施政,为香港共创更美好的明天。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福建省青联港区委员、凝聚民心共同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