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刚
行政长官候选人李家超先生在竞选政纲中提到要全面提升香港的竞争实力,我赞同他的这一施政理念,因为提升竞争力不仅是引领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香港这些年经济发展缓慢的关键。我认为提升香港的竞争力,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激发动力。香港是一个小的经济体,2021年的GDP约3700亿美元,相当于内地的2.1%,同时香港是一个成熟经济体,人均GDP约5万美元,是内地的4倍,因此香港仅靠内生动力不足以提升竞争力,需要激发新发展动力。
首先,要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香港的发展拓展新空间。香港未来发展的机遇在内地,当前发展的机遇在大湾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依托香港的独特优势,与内地形成优势互补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广袤和快速发展的内地能为香港提供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和完整产业链。有中央坚定的支持,香港通过进一步融入大湾区发展、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将获得新发展空间。
其次,要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为香港的发展引入新引擎。香港经济结构单一,高度依赖金融、地产等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未来发展潜力有限,因此香港需要新引擎,驱动香港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发展。应该重点发展能发挥香港优势的创新和科技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高增值制造业、绿色产业、人民离岸业务、创意文化、知识产权贸易等。
再次,加快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建设,成为融合各种发展动力的新支柱。北部都会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毗邻世界级的深圳科创中心和香港金融中心,有7个陆路口岸连接深圳,有具规模的可开发土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香港应该加快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建设,成为香港与内地、中国与世界资源集聚、产业互联、商业合作的新城市空间,成为创新科技引领的香港乃至大湾区的新发展支柱。其中与深圳共建口岸经济带可以成为发展北部都会区的先行项目,为港深“双城记”合作开启新发展模式。
二是强化优势。香港的传统产业如金融、地产(地产、建造、楼宇业权)、贸易物流(贸易、批发、零售、运输、仓库、邮政、速递)、旅游(住宿、膳食)以及加上于此相关的行政支援和专业服务,目前仍占GDP和就业的三分之二以上。传统高端服务业根基深厚,基础优势仍然相当明显,是香港经济民生稳定发展之本。因此:
首先,要强化传统产业优势,为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基础。多数传统产业是香港的优势产业,如金融、贸易、航运、法律和其他商用服务等,这些产业有先发优势、集聚优势,在结合香港的制度优势基础上在新时期需要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使得香港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被区域内其他城市取代。因此通过巩固发展传统优势,能使香港的经济持续挖潜和获益。
其次,传统产业中的一些细分行业有创新空间,需要结合优势、大力扶植,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这些细分行业包括财富管理、人民币贸易、智慧港口和物流、国际航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等。
三是巩固基础。香港的竞争力基于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包括一国两制、法治、开放、自由、与国际规则接轨等,香港需要巩固这些基础,而国安法的实施和爱国者治港的落实,为巩固这些基础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国际地缘政治日趋严峻和中国和平崛起大势所趋的时代背景下,香港尤其要注意巩固以下基础:
首先是国际中心。香港需要进一步畅通与世界各国的交通、信息、资金、文化、科研等方面的往来渠道,巩固作为中国与世界经贸联系的枢纽地位以及联通双循环的重要平台作用,持续对外高度开放,保持文化多样性。
其次是自由经济体。要巩固市场化基础,巩固简单和低税制,保持自由港地位,保持资本、信息等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继续拆除一些行业残存的执业或营商的自我保护壁垒。
再次是法治基础。要坚持法治化,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在香港国安法的护航下,保持以普通法为依归并由成文法作补充的法律制度。
最后是人才之都。近期香港人才有外流的趋势,新一届特区政府需要进一步在吸引国际和内地人才来港方面下功夫,尤其要注重行业领军人才的引进,为未来香港经济多元化转型储备急需的人才。同时,对于现有部分产业由于社会老龄化问题而导致的技术工人缺口也要研究加大引进的力度。
世界发展大潮浩浩荡荡,香港需要在迎接新的挑战中把握好发展的新机遇。新一届特区政府的施政蓝图已经描绘,在未来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香港需要有足够的措施来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作者系香港立法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