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选举候选人李家超上周五(29日)正式发表政纲,提出包括土地房屋提速提效提量、提高政府管治能力、重视青年发展及提升香港竞争力四大纲领,其中在提升政府管治能力和解决房屋问题方面的著墨较多。由此可见,这两方面的问题,将会是李家超未来施政的重中之重。
李家超在政纲中提出,未来要精简程序,在一些已建成一至两幢、但未有配套的公屋项目上,容许居民选择是否提早入伙,希望可缩短公屋轮候时间一年。同时,他还提出加强统筹工作,成立「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审视及研究公屋提前上楼计划,亦会设「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审视生地变熟地的流程,确保房屋供应提速、提效、提量。
可是去年港府在介绍公屋项目时透露,由「生地」到公屋落成最少要10至11年时间。纵使其后发展局之后提出修订建议,精简各项程序,将一幅地由「生地」变「熟地」的时间缩短至3年半至4年,似乎仍难在短时间内满足本港殷切的土地需求。
然而,现时全港有约一千四百多幢工厂大厦,不少工厦附近有著完善的交通和生活配套设施,部分更是在市区之内,是不可多得的「熟地」资源,若政府未来能对工厦活化成过渡性房屋方案进行优化,推出一些松绑措施来提高业主参与过渡性房屋的意欲,马上便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居住空间,纾缓基层市民的住房需求的同时,亦能通过利用民间资源增加小型房屋供应,为社会节省一些公帑和土地等公共资源。
在早前落区探访基层住户时李家超曾经表示,房屋问题是解决香港多类问题的重要钥匙,当中包含居住环境、贫穷、社会资源分配等,这方面既要以「结果为目标」,也要有创新思维。适时释放工厦「熟地」资源,短时间内为基层市民提供更多的居住空间,不仅符合「结果为目标」的施政理念,亦能纾缓困扰本港多年的㓥房窘境,缓和社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为香港资深传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