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宜勇在将于5月1日出版的《紫荆》杂志发表独家署名文章。他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标志著在新发展阶段,市场与价格领域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通过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著力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全面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高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措施不仅对内地31个省(区、市)是利好,而且对港澳台企业和劳动力的发展也非常有帮助。
文|北京 杨宜勇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需要突破三个难点
目前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三:
一是破解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难题。围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针对这个历史性顽疾,需要改革地方政府的职能结构,在减少其直接干预微观市场行为的同时,增强其对市场的监管调节行为。
二是破解制度规则不够统一的难题。围绕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针对散乱差,我们需要在整合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加快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提升监管治理水平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三是破解要素市场资源流动不畅的难题。围绕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针对低效和不公,我们需要著力推进价格改革和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数据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同时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著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所谓国内统一大市场,就是指能把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融合成一个互相依存的有机统一的市场,也就是实现全国社会化大生产的再生产所需要的国内市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自己在经济发展中更多地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尽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核心问题是
进一步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重在完善制度规则、淡化行政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依法治理市场。要坚持立破并举,完善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动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形成对全球先进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还有利于提高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新优势。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特别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巩固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有利于加强它与产业政策协同运作。要坚持立足内需,畅通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难点导向,从问题入手,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意见》从著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等五方面作出明确部署,旨在打破各种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隐性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大力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以升级流通网络、畅通信息交互、丰富平台功能为抓手,著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问题是进一步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动建立健全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和数据市场、能源市场、生态环境市场。其中关于资本市场,《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督力度,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顺畅的监管体系,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要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以人民群众关心、市场主体关切的领域为重点,著力完善质量和标准体系。
《意见》旨在以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需要,又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的潜力,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弭内部市场阻力,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以自身的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凝心聚气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下一步,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新特点,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发展新空间,进一步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坚持系统协同,稳妥推进。我们必须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以增强监管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保障,著力提升监管效能。《意见》特别指出要探索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南,对积极推动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地区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动态发布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建立典型案例通报约谈和问题整改制度,著力解决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不当市场干预和不当竞争行为问题。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亮点之一是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未来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必须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意见》提出,要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研究重点领域和行业性审查规则,健全审查机制,统一审查标准,规范审查程序,提高审查效能。所谓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指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制定市场准入和退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以及“一事一议”形式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应当进行的审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打破地区和行业垄断,使得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动更加顺畅。以往对于行政垄断的规制大都属事后纠错,其对市场的影响已经造成,往往是“马后炮”。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作为一种事前规制机制,能够更为有效地规制行政垄断,属于“马前卒”。
加快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我们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全面贯彻落实《意见》,一要聚焦快,绝对不能等靠要;二要聚焦统一,绝对不能画地为牢各自为战;三要聚焦大,需要特别注重现代化市场体系内部的协调。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
香港和内地市场更紧密对接
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随著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内地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毫无疑问香港的企业和劳动力也会从中受益良多,这也有利于以后香港和内地市场的对接更加紧密,各种资源、要素和商品的互动将更加便利。
因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我们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要准确理解《意见》中关于“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的要求,要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结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推动先行先试并积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小标题为编者所拟,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2年5月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编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宜勇在将于5月1日出版的《紫荆》杂志发表独家署名文章。他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标志著在新发展阶段,市场与价格领域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通过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著力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全面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高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措施不仅对内地31个省(区、市)是利好,而且对港澳台企业和劳动力的发展也非常有帮助。
文|北京 杨宜勇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需要突破三个难点
目前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三:
一是破解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难题。围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针对这个历史性顽疾,需要改革地方政府的职能结构,在减少其直接干预微观市场行为的同时,增强其对市场的监管调节行为。
二是破解制度规则不够统一的难题。围绕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针对散乱差,我们需要在整合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加快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提升监管治理水平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三是破解要素市场资源流动不畅的难题。围绕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针对低效和不公,我们需要著力推进价格改革和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数据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同时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著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所谓国内统一大市场,就是指能把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融合成一个互相依存的有机统一的市场,也就是实现全国社会化大生产的再生产所需要的国内市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自己在经济发展中更多地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尽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核心问题是
进一步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重在完善制度规则、淡化行政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依法治理市场。要坚持立破并举,完善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动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形成对全球先进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还有利于提高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新优势。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特别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巩固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有利于加强它与产业政策协同运作。要坚持立足内需,畅通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难点导向,从问题入手,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意见》从著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等五方面作出明确部署,旨在打破各种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隐性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大力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以升级流通网络、畅通信息交互、丰富平台功能为抓手,著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问题是进一步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动建立健全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和数据市场、能源市场、生态环境市场。其中关于资本市场,《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督力度,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顺畅的监管体系,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要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以人民群众关心、市场主体关切的领域为重点,著力完善质量和标准体系。
《意见》旨在以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需要,又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的潜力,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弭内部市场阻力,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以自身的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凝心聚气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下一步,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新特点,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发展新空间,进一步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坚持系统协同,稳妥推进。我们必须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以增强监管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保障,著力提升监管效能。《意见》特别指出要探索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南,对积极推动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地区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动态发布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建立典型案例通报约谈和问题整改制度,著力解决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不当市场干预和不当竞争行为问题。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亮点之一是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未来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必须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意见》提出,要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研究重点领域和行业性审查规则,健全审查机制,统一审查标准,规范审查程序,提高审查效能。所谓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指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制定市场准入和退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以及“一事一议”形式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应当进行的审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打破地区和行业垄断,使得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动更加顺畅。以往对于行政垄断的规制大都属事后纠错,其对市场的影响已经造成,往往是“马后炮”。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作为一种事前规制机制,能够更为有效地规制行政垄断,属于“马前卒”。
加快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我们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全面贯彻落实《意见》,一要聚焦快,绝对不能等靠要;二要聚焦统一,绝对不能画地为牢各自为战;三要聚焦大,需要特别注重现代化市场体系内部的协调。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
香港和内地市场更紧密对接
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随著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内地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毫无疑问香港的企业和劳动力也会从中受益良多,这也有利于以后香港和内地市场的对接更加紧密,各种资源、要素和商品的互动将更加便利。
因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我们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要准确理解《意见》中关于“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的要求,要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结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推动先行先试并积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小标题为编者所拟,本文发表于《紫荆》杂志2022年5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