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让香港人感到骄傲。香港有5所高校(即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位列世界排名榜前100名,其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更位于世界排名50强。香港以弹丸之地能创造如此佳绩,实属难得。
香港高校世界排名出色
根据国际高等教育资讯机构(QS)公布2022年度的排名,香港高校在亚洲地区和世界范围来看,都表现出色。香港上榜高校中,香港大学排名最高,是亚洲排名第3,世界第22;香港科技大学亚洲排名第9位,世界第34;香港中文大学则与东京大学并列亚洲第11位,世界第39;香港城市大学亚洲排名第20,世界第53;香港理工大学亚洲排名第25,世界排名更升至第66;香港浸会大学也在亚洲排名第66。由此可见,香港高校表现卓越,是全球百强名校最多的单一城市。
香港高校学术科研得到国际业界权威认可
除了大学排名机构的榜单之外,其实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简称教资会)还有一项极之权威的评估,我认为更值得业界参照,那就是每隔几年对各高校进行的“研究评审”。这个评估结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比一些世界大学排名更权威和客观。香港教资会于2021年5月24日公布最新的“2020年研究评审工作”结果,在被评审的各高校研究项目中,有七成被评为达到 “国际卓越” (三星级)水准或以上,其中25%的研究项目被评为“世界领先”(四星级)水准,45%的研究项目具“国际卓越”(三星级)水准,表现十分突出。
负责评审的工作小组是如何组成的呢?该评审工作是由教资会辖下的研究评审工作小组监督执行,并按学科设立了13个评审小组,针对由约4200位合资格的教学人员所提交的约1.6万项研究成果、340个研究影响个案及190个研究环境单位进行评估。“2020年研究评审工作”除评审研究成果外,亦新增研究影响和研究环境两项新的评审元素,以鼓励更多与社会相关、具高经济及社会效益的研究,以及考虑大学在支持研究方面的策略、资源和基础设施。评审小组则由361位成员组成,所有成员都是国际学术界的翘楚或研究的终端用家,在相关领域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突出、卓越的成就。其中有七成为来自全球各地的非本地学者,以确保相关评审工作在独立及公平的原则下以国际标准完成,达致具国际公信力的评审结果。
香港和高校吸引力依然
人才竞争力亚洲第一
香港高校学术活动和人才继续维持高度国际化。2022年1月19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22年度全球国际化大学榜单,前十强中香港独占三席。其中香港大学继续位居榜首,香港科技大学第3,香港中文大学第9。该排名使用全球各大学在国际学生、国际职员、国际合著和国际声誉指标上的得分编制而成。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是一所从事世界大学大数据分析的国际机构,其发布的大学排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
香港仍然受国际人才青睐。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去年12月发布的《2021年IMD世界人才排名报告》(IMD World Talent Ranking 2021)显示,于全世界64个经济体系之中,香港整体较2020年排名升3位,排名第11位,超越新加坡成为亚洲地区最具人才竞争力的地区。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3月底一次记者会表示,有两组数字说明香港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第一,是香港的优才计划。这个计划定的要求非常高,长期以来每年只有1000个配额,例如拿到很多奖项或运动员拿奥运金牌,才可以通过此计划来港。林郑月娥在任期内先后2次增加配额,2020年配额增加到2000个,2021年再增加到4000个,而这两年优才获批人数一直在上升,2020年有1700人获批,2021年再多2000人获批。第二,是对于年轻人来说,香港的高等院校是否还有吸引力。尽管疫情之下人员往来困难,但香港8所公立大学非本地学生人数却有增无减。细分的话内地学生多过海外,这部分是因为禁飞令让很多海外学生无法来港。
正如林郑月娥所强调,香港对于优秀人才和优秀学生仍然非常有吸引力,香港仍是一个汇聚人才的地方。人才的本质是流动的,实际上人才在香港的流动更为自由更有便利,最重要的是香港有吸引力可以不断吸引人才,我们应该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
到内地办学方兴未艾
高校与学者都迎来空前机会
香港高校近年都主动积极到内地办学,融入大湾区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有人用“香港高校搬家式”进入广东办学来形容这一“盛况”。2021年香港大学也透露将在深圳开办校区,实行“一所大学,两个校区”的运营模式。除了最早进入内地的香港浸会大学在广东珠海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外,香港中文大学2014年也在深圳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至今仅8年,吸引大批国际学者到分校工作,学术成绩斐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分校也即将于2022年9月开学,据了解该校已经吸引一大批高素质国际学者加盟,在广东必将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互相辉映,形成港校“双子星”。据报导,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乃至香港教育大学、岭南大学等也正在内地不同城市筹建分校或与当地合办科研院所,积极发挥香港高校国际化人才和科研优势,缔造港校新的辉煌!这也表明了香港高校对本身人才的高度国际化和学术的高品质深有自信。
香港高校有机会实现更大发展,一方面是国家发展的大环境,另一方面是港区国家安全法在2020年6月出台后,为大学治理带来稳定因素。整个社会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学术界和学术研究工作也不例外。透过司法实践和完善,相信香港司法界、学术界以及整体社会有智慧在维护国家安全、学术研究和学术自由之间寻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港区国安法之下,在社会恢复稳定的大环境下,校园和学者人身安全不会再像2019年社会动荡期间那样受到威胁,恢复了大学与学者的“学术工作自由”。
一起憧憬高等教育更高更强
香港高等教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一轮蓬勃发展时期。香港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之外新建了香港科技大学,并且集中升格了一批大专院校成为大学,形成了八大公立高校的格局。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利好政策下,随著国家对香港高校和科研工作者的支持持续增加,香港高等教育正经历更为壮观和更为蓬勃的发展形势。香港目前共建设有16所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以及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还有数十名优秀科研人才被评为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比例很高。科研人才在此浪潮中有极好的平台和机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和内地资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自己的科研做得更高更强。
(作者为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香港)主席、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