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港股于3月15日跌抵18,415点的底点后,继续在低水平构筑底部。此种市况料会持续一段时日,直至客观环境明朗化为止。纵然以走势看,在上方有两级重要阻力,即22,500及23,500 ,恒指必须升越并企稳于23,500之上,筑底的工程才完成,证实大市转势向上。如果疫情及中西争拗两大绊脚石无恶化,预料4月份内恒指可企稳于23,500之上。
由于港股估值便宜,作长线投资的大型资金有兴趣趁低吸入,而早些时在高位沽空的大户此时平淡仓,获利丰厚,于是近期有些日子,交投异常炽热。在大跌市见底的阶段,常见此现象。
后市有力挑战重要阻力
接着的一些日子,交投会渐趋疏落,反映买卖力量接近平衡,届时视乎客观环境决定去向。
但观乎港股长期运行的轨迹,尤其是考虑跌市运行的时间,后市以向上挑战重要阻力位机会较大。
香港为中国的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实行「一国两制」,各方资金皆欢迎流入,进出自由,奉行法治,乃其最吸引的地方。从另一个角度看,各方资金流入等于港市容易牵涉入国际的纷争中,例如近日的俄乌冲突,港股必受波及,试想本港有没有俄国的资产?
短期内主宰港股升跌者,当然是科技股,尤其是重磅而且在港美两地皆上市的股份。美国本身的科技股受到纳指下跌所拖累,本已饱遭摧残。本港在彼邦挂牌的科技股更被美国政府多方留难,雪上加霜,导致恒指暴跌。
科技股不止泻无法转势
科技股不止泻,恒指无法真正转势向上。犹幸中央政府已经注意到事态的严重性,港股太残可能打击本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
个人对「均值回归」理论的价值充满信心。任何一类资产,只要不是毫无保障的垃圾,都是跌到四脚朝天之时,最宜吸入。只要持货适中,亦即量力而为,此时可放心吸入。
由2018年1月33,154点开始的大熊市,乃是金融海啸式的跌市。自1970年以来,只出现过四次,每次都与香港的政治地位转变有关。
最近一次由美国前任总统利用关税,企图压抑中国的崛起开始,其后越演越烈,牵涉科技及人才流向各方面。「一国两制」会确保本港的安定繁荣,股市的投资者大可放心。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著有《你要知道理财投资的88件事》,亮光文化出版社,2020年1月。
作者为能源及股市分析家、浸会大学退休教授、专栏作家「张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