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 余非
“我见证了政府的反应
很难用怠慢不作为来形容”
由一个从来都不是公务员的人去写香港公务员,不在行是缺点,但也可能多了局外人的视角;甚至可以从香港市民、“用家”的角度去谈谈公务员与抗疫。
在此,首次公开我其实曾是奥密克戎确诊者。2月20日确诊,至2月26日转阴性。于确诊到14天隔离过程中,亲历了政府抗疫系统的流程及变化。说来惭愧,因为打过三针疫苗就以为自己“刀枪不入”,于是当怀疑自己是否中招时,发现家中没有快速抗原测试剂。于是上网发电邮,也打电话去各种政府抗疫部门热线救助,问是否有检疫点可以帮我检测。2月20日仍不是疫情高峰期,各种电话仍不难打通,可是都帮不上忙。电话由一个部门转去另一个部门,最后转到民政事务总署热线,仍然说该署只为某些区域定点派发快速测试剂,不会另有存货派送给市民。因为已打了几通电话,我急了,不太肯挂线,接线人提醒可以上网查一下,说了几个商号的名字,叫我试试今天订,明天是否送货。是的,他帮不上忙,但尝试为我解决问题,并非公事公办的冷冰冰。而我当天发的电邮,不是即时有回复,是三天之后才有回复,但不是石沉大海。事后回头看,当时物资不足,人手不够。疫情来得急风骤雨般,猛而狠。
往后的细节就从略了,我抗疫的时间正好是感染数字由八千飊升至过万、甚至二万的阶段。由我一人中招,扩而广之至身边陆续出现朋友或朋友一整个家庭中招。14天隔离期间,我跟不下9位朋友或家庭守望相助,分享经验。而他们又守望其他人,把相助辐射开去。这是接种了两至三剂疫苗,属于轻症家中自理的真实个案。我们互相提醒如何申报。我们经历确诊后由检测机构(如医院)代为人手上报,等回电;到自行到政府网站上报,等回电。而网站申报,也经历核酸检测确诊者上报(我的上报方式),进而是快速检测确诊者在另一个网站上报(我朋友们的上报方式)。上述三种申报方式的进化,发生在我14天隔离期间内。因为亲历,感受特别具体、印象特别深刻。从中反映,政府在原有申报系统不胜负荷之下快速应变,不断追赶最新情况。当前香港的舆论场以放负为主,快速测试阳性个案申报网站首天运作不畅顺,一如其他操作上的瑕疵,成为KOL冷嘲的话题,有人或因而只不断记住抗疫上的负面事件……香港政府做得这样不好、那样不好。然而,拉阔镜头,申报机制其实一直在追赶疫情发展的态势,而且是在我14天隔离期间不断优化。我2月21日开始隔离,隔离期满的3月7日,“快速抗原测试阳性结果人士申报系统”开始启用。我见证了政府的反应,很难用怠慢、不作为来形容。而负责申报制度更新改良的那部分公务员,肯定付出过不少加班加点的努力。
至于为什么要及时更新阳性个案的申报机制呢?是要由数据追踪疫情,从而判断疫情处于什么阶段。我们一般人著眼于总体确诊数字,而相关部门要看峰值,看一些比例数据。看“公务员与你 同行抗疫路”第三集才知道,原来过去两年多,香港政府卫生防护中心开设了疫情信息中心,由传染病监测组负责。全年365日无休,进行实时监测及风险通报。这部门会跟内地及世界各地,乃至世卫交换情报,做流行病学方面的追踪,也天天发数据报告予相关政府部门,令他们在数据支持下做决策。
3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联同政务主任(AO)服务队参与由“全港社区抗疫连线”筹办的防疫物资派发活动(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宜个别事件个案化处理及批评
这才是对政府公允的监督”
而我之所以有“公务员与你 同行抗疫路”这种专题节目可以观看,是因为香港电台在抗疫期间火线上马。林郑月娥特首于2月22日记者会上说,香港电台32台于2月18日已成为抗疫资讯台。而3月18日首次上网的“公务员与你 同行抗疫路”正是香港电台上载。再来拉阔镜头,曾几何时,香港电台被认为是“黄”台,最近新台长上任,姿态上回归香港官媒取向。但是真正让人直接感受它发挥官媒作用的,是当前第五波疫情暴发之际,它是真真正正地火线上马,走入热厨房!考验新上场团队的实力及心力。我于林郑特首记者会后转看此台,发现除讯息报导之外,已立即有非新闻的疫情视频专题。其中一个专题谈疫情中的清洁工,让我看得很感动,感动于他们的触角及于在旧式大楼清倒垃圾的婶婶。而3月18日上网的“公务员与你 同行抗疫路”(之前在电视首播)让人看见一张张征调去抗疫的公务员面孔。我一向反对用一竹竿打一船人,说“公务员”如何如何,“AO党”如何如何;倒不如具体指陈是哪些部门、哪些职员有问题。议事,宜个别事件个案化处理及批评,这才是对政府公允的监督。我也不打算神化公务员系统,说人人都热诚抗疫,有人的地方便有优劣之分。据我一位正在待命的教育部门公务员朋友说,一般以自愿为先,如自愿者未够数,才被动征调。我朋友的部门是主动自愿的人数多于需要“上缴”的人数,因此他是第二批后备。为何要后备?以负责围封强检为例,有人会在工作中染疫,也会有人因全副武装太闷热而熬不住病倒。此时,第二梯队便补上。抗疫队伍中固然会有人不情不愿、甚或多多埋怨;但更多人是热心工作,积极投入。 “公务员与你 同行抗疫路”让人看见一张张可喜的公务员面貌。可能自己曾经感染,更加由衷地感恩有他们。 “公务员与你 同行抗疫路”也反映,不少参与抗疫的公务员都曾经染疫,好了便再次上场。其中第三集说廉政公署设立了感染个案追踪办公室,有200人在工作。当中一名人员说,在电话追踪过程中,他不时会用自己也曾染疫的经验,安抚确诊而感惶恐的中招市民。
香港电台回归官媒取向,目前香港电台32台已成为抗疫资讯台。图为香港电台32台视频截图“我感受到香港政府、公务员团队
是在浴火中锻炼”
回头再说港台收回来了,并于第五波疫情期间正式发挥作用这件事的意义。由于疫情紧急,制造出前所未有的压逼感——林郑特首口中的战场是也——令政府团队迎头扑面接受磨练,在磨练中感受其公务员身份,建立其公务员身份之认同。不投入工作的那些不说,来一个比例概念,就以1,000个征调者为例,如果当中有半数人投入抗疫,并一如“公务员与你 同行抗疫路”视频内受访者般,在担担抬抬、接电话等琐碎但贴地的工作中感受自己帮到人、帮到社会,并从而感受正能量和满足感,那么这类型的公务员便是“曾接受战火洗礼”的公务员。人材,此中寻也。这批投入抗疫的公务员,会在公务员生涯中多了不一样的记忆。
固然,第五波疫情死亡率高企触动了大众的恻隐心,会把气发泄在“政府”这个概念上。然而,只要不善忘,两年多来令老人家疫苗接种率极低,是说“针下人亡”、“六十岁以上不建议接种”的人要负责,乃至说吃洋葱素比接种疫苗安全的人要负责。在不恰当的言论轰炸下,有子女出于爱护而不让父母接种。当前老人家死亡率偏高无人愿见,也是此次第五波疫情的一个大痛点。在痛点之下,任何认可政府工作的事实陈述都骤然软弱无力。更何况客观上当前任何一个政府的抗疫工作都不可能没有纰漏,香港政府也是。
然而,理性而冷静观之,疫战当前,香港政府这个班子由收回香港电台让它发挥作用,由徵调公务员尽用可用的人,由召回退休纪律部队提供有实力的支援,并背靠国家与内地专家及医护合作……我感受到香港政府、公务员团队是在浴火中锻炼。起码,疫情令它是个吃尽苦头的政府、一支打过硬仗的公务员团队。挨过了这一关,浴火重生,或是一次凤凰涅槃,日后向不一样的方向进发。
(作者系香港资深作家、时评人,小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