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来势凶猛,经济活动遭受严重冲击,香港经济今年第一季无可避免会出现按年负增长。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将于4月1日出版的《紫荆》杂志发表独家署名文章。他表示,2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提出逾1,700亿港元的逆周期措施,在这艰难的时刻为市民和企业提供适切支援。只要这一波疫情能迅速受控,让市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疫情期间受压抑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料会重拾动力。除了本地疫情外,外围环境现时风高浪急,亦会左右香港的经济情况。必须对大局和形势有正确的研判,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不移的政策执行力。从抗疫工作到经济发展,国家从来都是香港最坚实的后盾。在国家的支持下,只要能尽快成功控疫,香港将会很快摆脱阴霾,迎接更璀璨的未来。
文|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 陈茂波
今年初开始暴发的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来势凶猛。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病毒扩散速度之快、影响程度之深,属前所未见,本地每日新增确诊个案在2月底曾一度以几何级数飙升。街上很多店舖和餐厅选择提早关门,就算继续营业的也门堪罗雀。经济活动遭受严重冲击,社会上弥漫著忧虑和悲观的情绪。中小企的营商气氛于2月跌至2020年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劳工市场面对巨大压力,最新(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显著回升至4.5%。香港经济今年第一季无可避免会出现按年负增长。
要经济复苏
就必须尽快战胜疫情
抗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我们衷心感谢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以及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无私支援和协调,为香港抗击疫情提供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支持。从内地专家组快速到港、核酸检测人员从各地汇集;从火眼实验室、移动检测车、快速检测包投入使用,到七天建成方舱医院;从水路、陆路确保鲜活食品的正常供应等,都对香港的抗疫工作起著巨大作用。在国家的全面支援下,特区政府和全社会正齐心一致,集中力量,围绕“三减三重一优先”全力推进抗疫工作,即以“减少感染、减少重症、减少死亡”为当前重要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对“三项重点”即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重点区域采取更精准、有力及具针对性的措施,并把支援长者列为优先工作。我们会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全力抗击疫情。
严格的防疫抗疫措施对各行各业(特别是餐饮、零售等与消费相关行业)造成沉重压力,但这些限制措施都是必须的。成功抗疫是为了守住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医疗体系的有效运作,让危急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也是为了让社会和经济运作早日恢复正常,打工仔及中小商户的生计尽快回复。要经济复苏,就必须尽快战胜疫情。
财政预算案逾1,700亿港元逆周期措施
为市民和企业提供适切支援
多年来,特区政府一直恪守审慎理财、量入为出、应使则使的公共理财原则,累积了超过9,000亿港元的财政储备,使我们可以迅速和果断地增拨资源应对危机。在全力抗疫的同时,我在2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提出逾1,700亿港元的逆周期措施,在这艰难的时刻为市民和企业提供适切支援。有见去年的消费券计划有效地提振了市场气氛、刺激了本地消费,并加速了经济复苏;今年《财政预算案》建议借鉴去年的经验,推出新一轮消费券计划,每名合资格市民可获发放的金额将倍增至10,000港元。首期5,000港元电子消费券将会率先在4月向去年成功登记的合资格人士发放,希望能有助纾缓市民在疫下的经济压力;余下部份将在今年暑假期间开始发放,冀能促进消费,助力经济有力快速复苏。
在现时的极度困难的经营环境中,对企业特别是占香港企业总数98%的中小微企给予扶持,避免出现大规模结业令大量职位流失,对保住经济元气相当重要。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的措施,透过组合拳方式,从经营成本、资金周转及保住员工三方面,为中小企“前后护航”,包括:
一是减免税费以降低成本;
二是优化“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的“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提高每家企业的最高贷款额及延长最长的还款期限,并透过立法引入暂缓追讨欠租安排,让中小企有较松动的资金周转调拨空间;
三是推出新一轮的保就业计划,协助中小企保住员工和职位。
其中,暂缓追讨欠租安排让业主和租户能在这个非常时期协商调整租金安排,加上放宽了的百分百担保贷款安排,相信能为中小商户提供喘息空间,增强它们的信心和期盼,挨过这个难关。最近,有鉴于疫情的持续困扰,就业市场形势险峻,我们更推出新一轮的保就业计划,透过向雇主提供有时限的财政支援,协助他们支付员工的薪金,以保住员工和职位,这有助保住经济元气,也有利于日后经济的及早复苏。
香港财政底子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3月赞扬香港的金融体系稳定,指出我们“充裕的政策缓冲和稳健的对外收支状况将有助减轻任何不利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认同我们“采取了迅速而果断的政策措施使香港经济强劲复苏”。只要这一波疫情能迅速受控,让市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疫情期间受压抑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料会重拾动力。疫情稳定、“动态清零”,亦将为与内地恢复有序“通关”创造条件,加上财政预算案中多项提振措施的支持,我相信今年下半年香港经济能有较好表现。
外围环境亦会左右香港经济情况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经济必然之路
除了本地疫情外,外围环境现时风高浪急,亦会左右香港的经济情况。乌克兰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影响能源及其他商品供应,触发期油等商品以至粮食价格急升。这方面的情况料会进一步推升环球通胀,打击环球经济复苏的动力,令欧美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变数增大。中美关系和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的发展也须继续留意。此外,科技股股价回调、加息阴霾以及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忧虑等,亦无可避免为金融市场带来动荡。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将会在4月份下调对今年环球经济增长的预测。
尽管香港目前的经济环境看似阴云密布,但我们不要被短期的困难影响对前景的判断。我们必须对大局和形势有正确的研判,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不移的政策执行力。首先,国家经济持续稳步向前并朝高质量发展,是香港经济保持动力的坚实依靠和面对未来的底气所在。内地经济持续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方向推进,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订于约5.5%,高于过去两年5.1%的平均增长。国家的生产总值已超过110万亿元人民币,庞大的经济体量却仍能保持稳定有力增速,这对全球贸易和投资都发挥著“定海神针”的作用。
香港昔日的成功、现在的发展与未来的机遇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为香港经济发展明确了定位和方向,支持香港在八个传统和新兴领域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经济的必然之路。我们会用好国家政策和自身优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切入点,积极拓展庞大的内地市场,参与国家经济内循环;同时继续担当好内外循环交汇点的桥梁和平台角色,连系国内外市场和投资者,并协助内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我们会继续凭藉“一国两制”的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兄弟城市协同互惠发展,为香港创造庞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事业发展机会。
经济发展是为了提升所有市民的生活水平,让大家都可以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这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持续丰富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量而且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这不但可提升香港的经济韧力和竞争力,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能,更可创造更多优质、多元的就业机会。同时,面对世界百年未见的大变局,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愓,在管控好风险的情况下更好地连系国际市场,务求稳中求进,也要利用发展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达到以进促稳。
今年是香港特区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标志著香港一个历史新起点,一个迈向由治及兴的新里程。从抗疫工作到经济发展,国家从来都是香港最坚实的后盾。在国家的支持下,只要我们能尽快成功控疫,香港将会很快摆脱阴霾,迎接更璀璨的未来。
(大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编者按: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来势凶猛,经济活动遭受严重冲击,香港经济今年第一季无可避免会出现按年负增长。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将于4月1日出版的《紫荆》杂志发表独家署名文章。他表示,2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提出逾1,700亿港元的逆周期措施,在这艰难的时刻为市民和企业提供适切支援。只要这一波疫情能迅速受控,让市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疫情期间受压抑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料会重拾动力。除了本地疫情外,外围环境现时风高浪急,亦会左右香港的经济情况。必须对大局和形势有正确的研判,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不移的政策执行力。从抗疫工作到经济发展,国家从来都是香港最坚实的后盾。在国家的支持下,只要能尽快成功控疫,香港将会很快摆脱阴霾,迎接更璀璨的未来。
文|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 陈茂波
今年初开始暴发的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来势凶猛。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病毒扩散速度之快、影响程度之深,属前所未见,本地每日新增确诊个案在2月底曾一度以几何级数飙升。街上很多店舖和餐厅选择提早关门,就算继续营业的也门堪罗雀。经济活动遭受严重冲击,社会上弥漫著忧虑和悲观的情绪。中小企的营商气氛于2月跌至2020年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劳工市场面对巨大压力,最新(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显著回升至4.5%。香港经济今年第一季无可避免会出现按年负增长。
要经济复苏
就必须尽快战胜疫情
抗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我们衷心感谢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以及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无私支援和协调,为香港抗击疫情提供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支持。从内地专家组快速到港、核酸检测人员从各地汇集;从火眼实验室、移动检测车、快速检测包投入使用,到七天建成方舱医院;从水路、陆路确保鲜活食品的正常供应等,都对香港的抗疫工作起著巨大作用。在国家的全面支援下,特区政府和全社会正齐心一致,集中力量,围绕“三减三重一优先”全力推进抗疫工作,即以“减少感染、减少重症、减少死亡”为当前重要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对“三项重点”即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重点区域采取更精准、有力及具针对性的措施,并把支援长者列为优先工作。我们会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全力抗击疫情。
严格的防疫抗疫措施对各行各业(特别是餐饮、零售等与消费相关行业)造成沉重压力,但这些限制措施都是必须的。成功抗疫是为了守住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医疗体系的有效运作,让危急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也是为了让社会和经济运作早日恢复正常,打工仔及中小商户的生计尽快回复。要经济复苏,就必须尽快战胜疫情。
财政预算案逾1,700亿港元逆周期措施
为市民和企业提供适切支援
多年来,特区政府一直恪守审慎理财、量入为出、应使则使的公共理财原则,累积了超过9,000亿港元的财政储备,使我们可以迅速和果断地增拨资源应对危机。在全力抗疫的同时,我在2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提出逾1,700亿港元的逆周期措施,在这艰难的时刻为市民和企业提供适切支援。有见去年的消费券计划有效地提振了市场气氛、刺激了本地消费,并加速了经济复苏;今年《财政预算案》建议借鉴去年的经验,推出新一轮消费券计划,每名合资格市民可获发放的金额将倍增至10,000港元。首期5,000港元电子消费券将会率先在4月向去年成功登记的合资格人士发放,希望能有助纾缓市民在疫下的经济压力;余下部份将在今年暑假期间开始发放,冀能促进消费,助力经济有力快速复苏。
在现时的极度困难的经营环境中,对企业特别是占香港企业总数98%的中小微企给予扶持,避免出现大规模结业令大量职位流失,对保住经济元气相当重要。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的措施,透过组合拳方式,从经营成本、资金周转及保住员工三方面,为中小企“前后护航”,包括:
一是减免税费以降低成本;
二是优化“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的“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提高每家企业的最高贷款额及延长最长的还款期限,并透过立法引入暂缓追讨欠租安排,让中小企有较松动的资金周转调拨空间;
三是推出新一轮的保就业计划,协助中小企保住员工和职位。
其中,暂缓追讨欠租安排让业主和租户能在这个非常时期协商调整租金安排,加上放宽了的百分百担保贷款安排,相信能为中小商户提供喘息空间,增强它们的信心和期盼,挨过这个难关。最近,有鉴于疫情的持续困扰,就业市场形势险峻,我们更推出新一轮的保就业计划,透过向雇主提供有时限的财政支援,协助他们支付员工的薪金,以保住员工和职位,这有助保住经济元气,也有利于日后经济的及早复苏。
香港财政底子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3月赞扬香港的金融体系稳定,指出我们“充裕的政策缓冲和稳健的对外收支状况将有助减轻任何不利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认同我们“采取了迅速而果断的政策措施使香港经济强劲复苏”。只要这一波疫情能迅速受控,让市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疫情期间受压抑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料会重拾动力。疫情稳定、“动态清零”,亦将为与内地恢复有序“通关”创造条件,加上财政预算案中多项提振措施的支持,我相信今年下半年香港经济能有较好表现。
外围环境亦会左右香港经济情况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经济必然之路
除了本地疫情外,外围环境现时风高浪急,亦会左右香港的经济情况。乌克兰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影响能源及其他商品供应,触发期油等商品以至粮食价格急升。这方面的情况料会进一步推升环球通胀,打击环球经济复苏的动力,令欧美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变数增大。中美关系和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的发展也须继续留意。此外,科技股股价回调、加息阴霾以及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忧虑等,亦无可避免为金融市场带来动荡。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将会在4月份下调对今年环球经济增长的预测。
尽管香港目前的经济环境看似阴云密布,但我们不要被短期的困难影响对前景的判断。我们必须对大局和形势有正确的研判,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不移的政策执行力。首先,国家经济持续稳步向前并朝高质量发展,是香港经济保持动力的坚实依靠和面对未来的底气所在。内地经济持续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方向推进,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订于约5.5%,高于过去两年5.1%的平均增长。国家的生产总值已超过110万亿元人民币,庞大的经济体量却仍能保持稳定有力增速,这对全球贸易和投资都发挥著“定海神针”的作用。
香港昔日的成功、现在的发展与未来的机遇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为香港经济发展明确了定位和方向,支持香港在八个传统和新兴领域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经济的必然之路。我们会用好国家政策和自身优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切入点,积极拓展庞大的内地市场,参与国家经济内循环;同时继续担当好内外循环交汇点的桥梁和平台角色,连系国内外市场和投资者,并协助内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我们会继续凭藉“一国两制”的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兄弟城市协同互惠发展,为香港创造庞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事业发展机会。
经济发展是为了提升所有市民的生活水平,让大家都可以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这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持续丰富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量而且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这不但可提升香港的经济韧力和竞争力,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能,更可创造更多优质、多元的就业机会。同时,面对世界百年未见的大变局,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愓,在管控好风险的情况下更好地连系国际市场,务求稳中求进,也要利用发展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达到以进促稳。
今年是香港特区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标志著香港一个历史新起点,一个迈向由治及兴的新里程。从抗疫工作到经济发展,国家从来都是香港最坚实的后盾。在国家的支持下,只要我们能尽快成功控疫,香港将会很快摆脱阴霾,迎接更璀璨的未来。
(大小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