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2年,香港经历的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冲击,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3月2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不能成功压制这个疫情、达不到“动态清零”及保持平衡,就难以跟内地恢复通关,对香港的经济影响更大。他并对疫情后经济复苏充满信心。
记者:今年初以来,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带来了高度不确定性,香港经济难以评估何时才能真正复苏。特区政府推行逆周期政策将对香港经济产生怎样的提振效应?
陈茂波:这一波的疫情对我们的经济打击很大,可以说对很多的行业都有冲击,从市面看挺萧条。
鉴于这个原因,尽管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无可避免是赤字,我们还是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从多个方面采取逆周期的措施,为我们的市民纾困,给经济下行中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同时投放足够的资源去抗击疫情。此外也要准备好疫情以后,怎么促进经济复苏,以及比较长期的经济发展部署。
我们以组合拳的方式,从多方面帮助中小企业。为什么?因为香港有三十几万家企业,中小企业占了98%,雇佣的人占私营就业市场45%,所以我们要避免出现大面积的中小企业倒闭潮,因为那样会影响背后的就业,对社会稳定也会造成冲击。
我们从四个方面支持中小企业:第一是减低经营成本,减费减税;第二是给他提供资金周转的支持,由政府作100%担保的企业贷款计划,借贷额度从原来最多可以贷600万元(港币,下同)增长至900万元,同时立法暂缓追讨欠租,促进业主和中小企业租客找一个租金重构的方法,给中小企业有一个喘息的空间;第三方面政府会推出保就业计划,对指定行业的企业里边工资不太高的雇员,现在定在3万元(月薪)以下的,特区政府会补贴8000块一个月,为期三个月,我们估计大概有100多万的打工仔可以受惠,牵涉的资金大概300个亿;最后第四方面是消费券的第二期,我们在暑假就会推出来,连同其他的措施的话,希望到时候疫情已经压制下来,可以为私人消费市场注入动力,拉动经济比较快地恢复过来。
对个人来说,在短期纾缓措施方面,我们会分两期提供消费券1万元,头一期5000元,4月份就要发,为经济压力较大的老百姓提供一点支持,同时间通过退税减收费,还有领取政府援助的朋友多领半个月的援助。
对于失业没有收入的朋友,特区政府提供100%担保,通过银行作贷款,额度从原来工资的6个月提升到9个月,上限从8万元提高到10万元,而且基本上不收利息。
记者:特区政府这次在财政预算案中抗疫部分投入很多,金额超过以往。抗疫支出在特区政府整体支出以及香港整体经济占比怎样?
陈茂波:自疫情两年前发生后,我们总共动用的资金是6000多亿元,可以说在保护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防控疫情、支援老百姓等,我们是尽所能去支持。但是这也说明我们一定要把疫情管控好,不然的话这些钱一直花下去也不应当。
我们现在一年特区政府的开支,比如2022至2023年度,是8000亿元左右,所以6000亿是一个很大的数了。我们现在的生产总值大约28000多亿元,所以这一支出占我们生产总值的20%多一点。非常时期,用这些非常的手段无可厚非,但是同时间我们也要警惕疫情,把疫情管控好,这样的话,这些钱省下来可以做更多更好的事情。
记者:香港第五波疫情目前单日确诊人数仍高居上万,4月初市民即将收到第一笔消费券,在疫情严峻下推行刺激经济的政策是否与现有减少外出、减少人流的防疫政策背道而驰?
陈茂波:我们考虑了。这一波疫情其实最受打击的是基层市民,很多场所关了,他们失业了,或者是上班的时间减少了,收入少了。我们听见了他们经济压力很大的诉求,所以对不少老百姓来说,这5000元第一期的消费券,其实主要的目的不是鼓励增加消费,是多给他一点钱,毕竟在生活上可以用。
所以我们发放的时候会跟他们讲疫情的关系,大家要严格遵守社交距离的措施,不要掉以轻心。现在疫情还是很严峻,但是了解大家可能有点压力,这个钱送到手上,按需要用。
同时间我们也把消费券的使用期限拉得很长,达到7个月,市民拿了以后暂时不用也没关系,还有7个月的时间。我们觉得能比较兼顾社会上不同情况市民的个人环境,让他们有所选择。
记者:关于特区政府宣布暂缓全民检测,以及即将结束9个国家航班的熔断机制和放宽社交限制的规划,有人解读是为了安抚外国企业,避免这些公司因为严格的社交和航班熔断机制而撤出香港。您如何看待这种猜测?
陈茂波:这个猜测我认为是没什么道理。行政长官宣布这些措施的时候,也说是理顺我们在防疫抗疫里不同范畴的工作。
对防疫抗疫来说,老百姓的生命、老百姓的健康是最重要,是放在第一位的,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是不能用钱来计算,保护老百姓是不计代价的。
这波疫情对我们的冲击很大,严峻的程度前所未见,所以你看我们的一些措施是很有力,而且很严厉,这也让一些住在香港的商人出差不方便,有一些派到这边工作的人他家里人来看他或者是他回去看家人不方便。不过我觉得是短期的困难,毕竟疫情会过去。
所以最基本的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把疫情管控好,尽快把疫情压下去,动态清零,争取跟内地通关。因为毕竟这些外商、外国人在这边做生意,除了香港以外,其实对他们更重要的是内地市场,整个北亚洲的市场,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如果他们来这边,我们疫情管控好,实现动态清零,保持动态平衡,跟内地可以通关的话,他们来这边就可以很自由地走进走出整个内地市场,这个才是吸引。
国家“十四五”规划给我们(香港)的定位,粤港澳大湾区给我们的机会,由于疫情的关系,我们还没有发挥好用好。疫情压下去,我们能通关,能集中力量把我们的经济发展工作做好,大家看见机遇的话,都会来都会分一杯羹,我觉得这个才是最重要。
记者:有人担忧全民检测,会觉得几天或一周时间社会停滞,停工停学,这样会对香港经济有影响,您怎么看?
陈茂波:特区政府在行政长官的统领下,会做好相关部署。正如我刚才说的,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位,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不能成功压住这个疫情,如果达不到动态清零,保持平衡,就难以跟内地恢复通关,对我们的经济影响更大。
所以把这两点优次搞清楚,我们就很明白。从我们的工作上,尽管短期有一些困难,但是把这些基本的事情想好、部署做好,就能带我们突破目前的困难。在这个过程里,如果大家对特区政府的意图能明白、清楚一点,了解都多一点,也有利于大家用心去支持政策,这样对于我们政策的执行推进是有帮助的。
记者:外资非常关心香港疫情的走势,并认为会影响营商环境。您如何看待当下香港的营商环境?从长期来看,疫后香港经济发展提振的契机在哪里?
陈茂波:疫情给我们带来短期的困难,但是我们基本的优势仍然是非常好。
我们已经在为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复苏做一些准备。今年下半年还安排了一些活动,比如有一个非常高层次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将在香港举办,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大型活动,有一些在过去两年比较少来香港的朋友,能亲自来看看及了解我们的发展机遇。同时如果能安排他们去大湾区考察,肯定对香港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也对在这边开拓业务感到更振奋。
其实在这波疫情发生前,我们也看见一些金融机构在把握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机遇,在这边扩充业务,也看见一些跨国的保险公司,把总部以及人员搬过来。
对于未来经济发展,今年的经济增长预计是2%至3.5%,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放在3%,与过去大概2.8%的增长,3%我觉得不难。
这几年我们在金融、创科等领域投入不少资源,目前来看创科这块生态比较蓬勃了,越来越多人从事这个行业,也有不少的境外公司到来。
同时,通过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希望能吸引内地的科技企业落户。我们要跟深圳紧密合作,可以共同推出政策包,吸引科技企业落户在这边,对我们两边的科技产业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
所以我们不要被短期困难蒙蔽,对香港的基本情况、基本优势以及核心竞争力要有信心。主要是先把疫情压下去,我们同心合力就会做到。
来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