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蒋美玲
当今的生活和艺术正在变化「生活艺术化」或「艺术生活化」,使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日渐模糊。现代的生活艺术彷佛就是宋代生活美学。中国的思想传统里的艺术与生活、创造与欣赏都是内在融通的,中国古典美学就是一种「生活美学」。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高峰,还是艺术与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学,都当推宋朝。特别是宋代士人的修养和美学趣味,如中国香文化,透过儒家思想一脉相承,一直为后世所追慕。

宋文人的文化趣味
正如中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杨之水所说: 「两宋是培养『士』气的时代 ,此前形象与概念尚有些模糊的『文人』『士大夫』由宋代开始变得清晰起来,政治生活之外,属于士人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也因此越丰富和具体。」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奕棋、烹茶、听风、观瀑、采菊、诗歌和绘画都传墦著宋人躬身实践和付诸想像的种种生活情趣。
宋代的器物造型简洁、流蜴,没什么装饰,也不强调色彩,一般都是单色、沉静、简淡,正象征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操守,跟当代艺术所强调的简约不谋而合。最能代表宋文人文化趣味的莫过于「四般闲事」——「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强调这些事要细细地做,富有仪式性,从原料备制的过程到呈供时刻的仪节,从器具到场合、无不讲究。
四般雅好,既讲究紧接相连,生活中的品茗则无香不幽,无花不雅。宋时诗文之中多香、茶花、画之记,宋代文人画中之丹青,四季更迭之花卉,自有香渭雅之气。正如苏轼云:「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借香、茶而寻得「禅意」。
宋香
宋代讲究风雅,代表风雅的各式香气遂成日常生活所需。从制香、品香到香型种类、琳琅满目,既专业又精致,无论皇帝后妃、王公贵族,乃至平民百姓,都疯狂追求「香」的境界,甚至还有「香婆」,此一「代客焚香」的行业出现,可想其盛况。
宋代文化的特质在素朴中蕴含著极度的高雅与精致。可惜只可以在诗词、瓷器、绘画等可留存至今。在文人的笔墨里也可见到宋代在香事上的繁盛绮丽。
在宋代的上层社会,香炉里焚𦶟茗香,是二十四小时不能间断的一项常规设置氤氲的香气,像当今咖啡廰的背景音乐一样,像生活的基本元素。所以每日生活都有不同,工艺不同因而香型各异的合香制品琳琅满目,或宜于熏衣,或宜于待客,或宜于户外,或宜于夜晚的寝帐,乃至解酒的、安神的,也只有宋人的灵敏鼻子能够精确接受那种香气在微妙区别中传递出足以影响心灵的密码。
因为热爱内涵丰富的香型,所以香人很少将取直接焚烤香片,檀香片的做法。不管焚香的作用,宋人所用的香品一定要经过精心调制,当时称为「合香」。所以出现在宋人生活中,均造复合型香料制品,现时西方香水讲究的主调、前调、尾调之类的概念,其实八、九百年前的中国人早就熟悉。
当时,文人雅士热衷编写品香指导书籍「香谱」,其中有两本宋人编制的香谱流传下来,一为洪刍的《洪氏香谱》,一为陈敬的《陈氏香谱》。根据这两册重要文献,再结合诗词、笔记中的记载,我们得以对彼时的合香工艺约略有所了解。
宋时的合香工艺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多种香料经过加工处理, 捣成粉末,混在一起,用蜂蜜、白芨、蔷薇露(天然玫瑰香水)等加以调和,然后密封在容器里,埋入地下静置一段时间。最终将香料取出,做成小饼、小丸乃至捣成粉末,即为成品。在宋朝,香料还被拿来做牙膏,名曰「牙香」。黄庭坚的外甥洪刍记载:「沉香一两半、白檀香五两、苏合香一两……捣为末。」另外,黄庭坚凭记忆写下的《婴香制方》就是这种工艺的典型一例。
宋代是花香型香品的一个黄金时代。为了将花香结合高档香料,宋人发展出一种简单又迷人的特殊工艺「花蒸香」,这种自成一格的「复合香」领各大有名的宋文人恋恋不舍,详细资料下次再揭晓!
(本文刊登自《紫荆养生》2022年春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