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丰年
入秋后至冬季期间是根茎类蔬果的当造期,除了常见的芋头、粉葛,近日还新兴起一种长相独特,浑身是毛的类似山药的蔬菜,这种蔬菜叫毛薯。毛薯又名黎洞薯、脚板薯,伪山药,体积及重量较一般根茎类植物大及重,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都有栽培。
毛薯有天然抗虫性
毛薯是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地下块茎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在块茎的表面附著很多的根毛,这亦是其得名因由。毛薯可分为野生或人工栽培两种,野生的毛薯块茎多呈圆柱形或棒状,人工栽培的毛薯块茎形状变化较多,会呈掌状、棒状或圆锥形,表面凹凸不平,表皮一般呈棕黄色,肉质结实,切开后果肉多呈白色或紫色,散有少量淡棕色小点。毛薯茎干带刺,叶片被绒毛,块茎表皮微苦,这些特性使其具有天然的抗虫性和抗病性,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不使用农药,是值得推广的绿色食品。
毛薯在沙壤土和壤土中均可种植,生产种植成本低,产量稳定。毛薯味甜微酸,带粘性,买回来时多满布泥浆及须根,烹调前要先将其彻底冲洗乾净,然后刨去外皮,再视乎烹调方法切粒。毛薯除可以用来煲粥、煲汤、煲糖水之外,亦可以用来焖排骨、焖鸭等,口感粉糯绵滑。

毛薯可防止动脉硬化
毛薯营养价值丰富,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其中所含的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此外毛薯亦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可储存和提供热能,补充大脑消耗的葡萄糖,缓解脑部因葡萄糖供养不足而出现的症状,是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
毛薯能预防心血管的脂肪沉积,保持动脉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因为它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质蛋白,这是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对人体有特殊保护作用。另外,毛薯黏液内的多糖类物质如与无机盐相结合,可以形成骨质并使软骨具有一定的弹性。

毛薯可健脾止泻、益肺滋肾
毛薯的块茎可入药,味甘、微涩,性平,入脾、肺、胃经,有健脾止泻,益肺滋肾,解毒敛疮之功效。对肺虚咳喘、脾虚久泻、慢性肠胃炎、糖尿病、遗精带下等症状都有疗效。毛薯的淀粉糖化酶可分解淀粉,是萝卜的三倍,可平补脾胃,有助改善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在胃胀时食用,可促进消化,消除肠胃不适。
此外毛薯对疮疡溃烂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人体上出现的溃疡类疾病,结合相应的药物,能帮助肉芽进行生长,有效帮助溃疡面快速的愈合。同时,因为毛薯有不错的生肌功效,所以对烫火伤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毛薯能加速人体细胞再生,加快从烧伤和烫伤中复原的时间,另外毛薯亦是一种不错的镇痛剂,只要把它磨粉敷于烧伤烫伤的伤口便能有一定的麻醉镇痛作用。
如何挑选毛薯?
想挑选优质的毛薯,首要从外观入手,发霉或是有缺口的毛薯尽量都不要挑选,挑选色泽鲜艳、外型饱满的。此外亦要注意「不时不食」,冬天是毛薯的收成季节,亦是吃毛薯的最佳时机,经过打霜的毛薯味道最甜美,然后过了三月份的毛薯一般都已放置了一段时间,毛薯颜色会开始变暗,外表看起来水份不足乾瘪瘪的,表皮亦会变得粗糙,就尽量少吃了。
外表不同的毛薯吃起来口感亦有所分别,有粉粉的,有糯糯的,也有粘粘的。外表毛茸茸的毛薯的一般口感比较粉。如喜欢糯糯的,有粘性的,吃起来有嚼劲的可挑选一些只有少量毛刺甚至没有毛刺光溜溜的毛薯。
毛薯的烹调方法
毛薯在中国农村社会内十分普遍,是一种美味又健康的粗粮。不过因其价格相当便宜,所以不常被食肆选为入馔的材料,因此城市人不常见到。但在农村,毛薯食用方式很广,不论是用来煲汤,或是做成饭后糖水也很合适。
最简单的做法是蒸热后加少许盐食用,能食到毛薯最原本的味道,有天然的甜味,口感软糯Q弹,滋味诱人。或可以加入红糖和桂花一起煮成一道简单的饭后糖水。亦可把毛薯切幼丝或以磨碎机打碎,加上糯米粉后煎或炸制成香口的毛薯饼。此外毛薯更可以用来炖牛腩,毛薯吸收了牛腩汁后,美味无穷。更让你意想不到的是把毛薯泥倒入米酒中慢煮便会成为毛薯酒,独具风味。
虽然毛薯食用方式多样,但都要记住一个原则就是切忌生吃。生的毛薯是带有毒性的,如果吃了生毛薯,或会出现腹痛等中毒反应,严重时更会昏迷。幸好毛薯的毒性会在遇到高温后消失,因此大家平时食用毛薯,只要确保彻底煮熟后再吃,就能避免中毒症状发生。
(本文刊登自《紫荆养生》2022年春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