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润波
花容婥药的芍药
唐代刘禹锡《赏牡丹》一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他形容芍药妖娆无格,莲花则文静少情,牡丹却于浓艳与清丽之间,取得平衡,所以国色天香。周敦颐《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独爱牡丹,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喜莲花,刘禹锡爱牡丹,各花入各眼,各有所好,唯两人却不约而同认为芍药「份外妖娆」。李时珍喻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所谓芍药,犹婥药也。婥药,是指貌美,由于芍药花容婥药,因以名之。风姿绰约这句成语,会否因此而来?

白芍养血柔肝
芍药、牡丹、莲花,对寻常百姓而言,是观赏植物,平素就在我们身边,但大多数人都不知它们有如此高的药用价值,俗语有云:「这么近,那么远。」但对中医而言,这些都并非是寻常药物,而是救人良药。芍药入药,已有超过二千年历史,处方名为白芍,或是赤芍,汉代之前,没有白芍、赤芍之区分,后来认识到两者功用不同,才行区分。
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煮至无硬心,捞起晒乾,切薄片。味苦、酸、甘,性微寒。归肝、脾两经。以浙江出产的白芍,品质最佳,有些老前辈,处方书「杭白芍」,以示上品。白芍能养血柔肝,古人将肝比喻为将军,将军多脾气暴戾,受软不受硬,不能逆其意,否则勃然大怒,治肝要用养血柔肝药,白芍是常用药物。
白芍,有时担当「阿二」角色,意思多作为臣药,去辅助君药完成任务。譬如说白芍其中一个功效是养血,养血其实就是补血的意思。在补血名方「四物汤」中,它就是辅助当归、熟地,去完成补血的任务。白芍间或担任「大配角」,但亦有「担大旗」的时候,如小腿容易抽筋的朋友,可考虑芍药甘草猪脚筋汤,作为食疗。
食疗方一:芍药甘草猪脚筋汤
材料:白芍八钱,甘草五钱,猪展连筋一个。
白芍是舒缓平滑肌痉挛的良好药物,甘草可缓急止痛,两种药物合用,名叫芍药甘草汤,汉代医学名著《伤寒论》中就记载著:「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意思是说,芍药甘草汤,能令痉挛的肌肉,得到松弛,所以脚能得到舒展。除此之外,芍药甘草汤亦能舒缓肠胃的肌肉痉挛,解除肠胃抽搐所引发的疼痛,此时可用猪肚替换猪展,效果相当不错。炎症会出现疼痛,芍药又是一只缓解腹部疼痛的常用中药,例如小建中汤,用桂枝汤倍加芍药,是借助芍药缓解肌肉痉挛所导致腹部的疼痛。
盘腔炎,是指子宫、输卵管、卵巢、盘腔结缔组织、盘腔腹膜的炎症,属于中医学「少腹痛」「热入血室」「带下」「不孕」「癓瘕」等范畴。足厥阴肝经,路经少腹,傍涉盘腔。临床多表现为下腹隐隐作痛,有胀坠感、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有时可有低热,常在劳累时、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剧;可伴有月经失调、白带增多、痛经、婚久不孕等。本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令妇女非常困扰,甚至萌轻生之念。
治疗盘腔炎,我喜用《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四味药组成。柴胡是疏肝理气的常客,盘腔乃肝所管辖之地,地方有事,自然问责当地负责人。枳实是理气药,负责将人体的气机理顺,如红磡隧道内有汽车抛锚,必须派拖车将其拖走,然后交通才恢复畅通。白芍负责将盘腔的肌肉放松,舒缓痛楚。如瘀血积聚明显,增加赤芍,加强活血化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
食疗方二:柴枳芍草汤
材料:柴胡四钱、枳实三钱、白芍三钱、赤芍三钱、甘草二钱
制法:上药五碗水煎至一碗
适用:慢性盘腔炎
白芍的另一姊妹就是赤芍,赤芍和白芍均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根茎,虽不是「同根生」,却是同科的一对「孖生姊妹」,效用各殊。赤芍属清热凉血类药物,白芍属补血敛阴类药物。
赤芍味苦,性微寒,与白芍相比,只归肝经。白芍补而无泻,赤芍泻而不补,同一基原的两种植物,功效截然相反。临床用治温热病有一良方名「犀角地黄汤」,处理病人高烧而陷神志昏迷,内里就有赤芍、牡丹皮、犀牛角及生地黄,这条方剂给我的启示,就是治理高烧疾病,必须配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药物,好像煮芝麻糊时过于猛火,煮焦后形成硬块,套诸人体,就是瘀血,必须凉血化瘀,盘腔炎形成硬肿,配之为宜。
白芍补而收涩,赤芍泻而偏散。临床用药,需要益阴养血、滋润肝脾,我们会选用白芍;若要行滞、清热凉血,改用赤芍。前者是补血药,后者是清热凉血药,但亦同能缓解疼痛。如想增强止痛疗效,用醋炙之。谁喜人间芍药花?愿各位女士解除疼痛后,风姿更显绰约,份外妖娆!
作者简介:黄润波,医学博士,注册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副教授、香港中医药科技学院名誉教授、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医药学部客座讲师、国际药膳食疗学会副院长。香港注册中医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文刊登自《紫荆养生》2022年春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