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ico Liu
西九文化区M+博物馆昨日宣布,获法籍华裔艺术大师赵无极(1920-2013)与第二任妻子陈美琴(1930-1972)的女儿赵善美捐赠赵无极一批重要作品。这是M+首次把赵无极的作品纳入馆藏,也是迄今亚洲博物馆所获赠赵氏作品为数最多的一次,令M+成为欧洲以外拥有最多赵氏藏品的公共文化机构之一。
赵无极是举足轻重的现代艺术大师,亦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国际艺坛的翘楚。他以中国传统美学融入欧洲艺术媒介,独步巴黎艺术界,是受一代又一代中国艺术家景仰的典范和先驱。是次M+获赠的十二件赵无极作品,包括九幅版画、两幅油画和一幅水彩画,创作年份最早为1945年,最晚至2005年,几近涵盖赵无极的整个创作生涯。
陈美琴与赵无极于吕灿铭(吕寿昆之父)画室,摄于1958年M+表示,赵无极气势磅礴的抽象油画享负盛名,这些作品的色彩和光线运用均恢宏瑰奇。「他的版画和水彩画则较含蓄细腻,但在色彩、技法和构图方面,也不乏抒情及豪迈奔放的表达。这次捐赠的版画和水彩画展现了这位艺术家融会动作抽象、优雅线条及材料质感的手法。这些特色也见于两幅油画,它们代表了赵无极早期对于抽象的探索。整体来说,这些作品具体而微地呈现了这位二十世纪艺术大师不凡的创作轨迹。
版画创作贯穿了赵无极的艺术生涯。他1948年离开中国,抵达巴黎后不久,便投身于石版印刷和蚀刻版画的创作,并在两年后凭一套版画在法国艺术界打响名堂。在其后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他经常回到版画这种着重过程的创作媒介,继续无所拘束地试验线条、色彩、构图、饱和度及中国传统绘画美学。虽然他的版画经常被看作为油画的实验场,但从此次捐赠的作品可见,他的版画本身有其独到的艺术境界。」
《田园牧歌》(1950)中的田园风光元素及充满童趣的构图,亦可见于赵无极中国时期的油画作品。《无题》(1957)中解构甲骨文的笔触,是他离开中国后首十年抽象画的主轴。他的书法底蕴则在《无题》(飞尘法蚀刻版画)(1960)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的中央部分充满纵横交错、粗细及疏密不一的线条笔触,是赵氏绘画和版画中反复出现的构图。
四幅1968至1969年间创作的版画包括石版印刷和蚀刻版画,展现多层次的色彩运用和构图。这些版画表现出赵氏艺术创作生涯中期的完全抽象风格。于1989与2000年创作的两幅石版印刷手法更为大胆,分别用了八及十色,表露这位艺术家对处理媒介复杂性的自信。
《田园牧歌》,1950年,蚀刻版画 纸本:32.7*25.2厘米 M+香港 赵善美女士捐赠,2020年另外,两幅油画反映了赵无极在进入完全抽象画风前,早期艺术创作的演变。《街头艺人》(1945)成画于中国,当时他已凭藉前卫的实验闻名。《昔也纳广场》(1951)记录了赵氏于1950至1952年间在欧洲壮游时,在意大利昔也纳之所见。这件作品表现出他由具象过渡到抽象风格的显著转变,描绘了简化成线条和形状的建筑物,但仍保留消失点及前景中的两个人物形态。这两幅珍贵的油画不但使M+有别于多半收藏他较后期抽象作品的亚洲博物馆,它们同时与香港有特殊的历史关系——两件作品都曾于1996年赵氏在香港艺术馆举行的回顾展中展出。
《街头艺人》,1945年,油彩布本,27*35.5厘米 M+香港 赵善美女士捐赠,2020年水彩画《无题;比亚里茨》(2005)创作于他经常到访的法国西南部海滨度假小镇,明显描绘他对水面波光粼粼的印象。这幅作品绘于赵无极人生最后的十年间,多种屈折转向的笔触洒脱奔放,承继他一贯将自然融入画中的风格,充分显露他晚期创作的从容和自信。
《无题:比亚里茨》,2005年,水彩纸本 纸张:36.6*51.8厘米 图像:35.9*50.9 M+香港 赵善美女士捐赠,2020年M+指,这批作品呈现了这位法籍华裔艺术家超凡的艺术创作轨迹,显示了赵无极驾驭抽象这种国际视觉艺术语言之炉火纯青,并可见他挥洒自如地把中国绘画概念与技巧运用于其中。
据悉,捐赠藏品予M+的赵善美与双亲陈美琴及赵无极感情深厚。香港是其母的家乡,亦是其双亲相遇相识的城市,因此对他们而言是意义非凡、启发灵感之地。赵善美表示:「我非常希望家父的作品能回到香港,尤其是《昔也纳广场》(1951)——这是家父与家母相识不久后赠予她的作品,由M+收藏最适合不过。」
《昔也纳广场》,1951年,油彩布本,50*45.5厘米 M+香港。赵善美女士捐赠,2020年
左起:赵善美、赵无极及陈美琴。图片由赵善美女士提供
赵善美及赵无极(右一,右二)摄于1998年,图片由赵善美女士提供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强调这次捐赠对香港十分重要:「M+很荣幸获得赵善美慷慨捐赠赵无极的作品。赵无极与香港的渊源可追溯至1950年代末,当时他应新亚书院(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的成员书院)邀请来港任教,并与本地艺术家及艺文机构交流,开展了他与香港牢固的连系。M+是扎根香港的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这次捐赠使我们对于这城市底蕴的叙事更形丰富。」
M+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炼指出赵无极作为海外华裔艺术家的重要意义:「赵无极无疑是海外华裔艺术家中,少数能跨越文化界限并在不同脉络及叙事中深获认同的艺术家。海外华裔艺术家的作品是最能代表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跨国界处境的事物,并淋漓尽致地体现由此而发展出的视觉文化,更充分说明M+藏品系列所具备的国际视野。这次捐赠充实了M+的水墨馆藏——这是当代艺术机构中首创的领域,展现这种本地及亚洲独有、却又具有深厚全球连系的文化遗产。」
M+水墨策展人马唯中博士进一步阐述这批捐赠作品的意义:「赵无极的抒情抽象作品中展现的气韵、色彩及诗意,向来在世界各地深受欣赏和敬仰。更深入来说,如从这批捐赠作品可见,他的绘画及版画流露非常独特的氛围、光线及情感,亦即营造出中国人所说的『意境』——内在景象与外在心灵的交融合一,这是中国美学及视觉中最抽象而又极其重要的概念。赵氏作品与中国绘画传统之间这种密不可分的美学关联,巩固了M+所提出的水墨艺术框架,也就是不拘于传统水墨的表达方式,兼容并蓄。」
M+表示,博物馆重开后,访客可在南展厅的「个体.源流.表现」展览中欣赏这次捐赠中的三幅版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