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润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香港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严重威胁市民生命安全,新增确诊数呈几何级上升。习近平总书记就支援香港抗击疫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特区政府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把尽快稳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香港社会大局稳定。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特区政府做好防疫抗疫工作。
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包含「一个责任」、「三个一切」、「两个确保」与「全力支持」。其中,「一个责任」是对特区政府履行抗疫主体责任的要求。 「三个一切」是内地动态清零模式成功的核心要素总结。「两个确保」是香港抗疫的总体目标。而「全力支持」则是对内地有关部门的要求。总书记的指示为香港抗疫提供了明确的方法论,表达了中央对香港疫情工作的关切和重视,是香港抗疫的最高动员令,在当前抗疫严峻形势下,具有「拨云见日」「定海神针」的重要意义。
首先,指示终结了香港抗疫在「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之间难解难分的路线与价值争议,给香港社会传递了关于抗疫路线和前景的权威信号。香港经济高度依赖内地,如果因为防控疫情不力长期无法通关,对于香港经济会造成不能承受之重,而且会对即将到来的特首选举、25周年回归庆祝活动以至中共二十大顺利召开,都将造成不利影响。「与病毒共存」思想没有顾及后遗症尚难定论、老人小孩接种疫苗比重不高等情况,不符合生命至上的理念。因此,「动态清零」是香港与国家共进退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在「动态清零」上统一思想和认识,在行动上才不会徒有其表、处处走样,才可以早日达到与内地通关标准。经过此次疫情爆发的沉痛教训,从香港政府到民间对「动态清零」的抵触情绪明显降低。总书记的指示起到了凝聚人心,引领和推动香港抗疫朝著科学有效方向前进的重大作用。
其次,指示将香港抗疫的「动态清零」工作上升到国家级层面,形成了「一国两制」框架内「中央支持—特区主导—社会协同」共同体模式的抗疫新体制和新形态,内地「动态清零」成功模式中的关键要素可以有条件引入香港实施。我们留意到,之前在「与病毒共存」的思想影响下,香港疫情管控在关键要素上处处走风漏气。例如,在早预防方面,老人小孩疫苗接种严重滞后。早发现方面,港康码上线不断推迟,申请人数偏少,流调追踪不到病毒感染人员。早隔离方面,对机组人员豁免检疫,成为本轮疫情爆发的源头;疫情管控采取简单的流调+小规模的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没有连同「禁足令」一起实施。早治疗方面,前期医疗设施筹划准备不足,造成疫情爆发后医疗资源挤兑。总书记的指示,有助于香港社会按照内地「动态清零」的成功模式,排除干扰,针对前期短板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堵塞走风漏气。
再次,指示确认建立中央、粤、港三方协调总机制,构成香港防疫的行动框架,相信有广东和中央企业的驰援抗疫,有助于解决香港抗疫过程中独自作战、资源与能力不足、信息割裂等问题,可以围绕「四早」整合资源、发挥一盘棋精神,形成整体合力。
针对前期抗疫短板不足,对下一步香港抗疫工作我们有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落实「一个责任」。特区政府管治班子及全体公务员应深刻明晰「主体责任」的内涵和意义。由于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抗击疫情工作上,中央政府不会直接指挥命令,而是全力以赴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谋划执行还是要靠特区政府,为此,特区政府决策要科学、行动要果断、执行要有力,坚决克服躺平心态、软散犹豫不作为的作风,想方设法把疫情压下来、控制住、归于零。这方面政府官员、立法会议员责任重大。一是加强对官员的问责。第五轮疫情的迅速蔓延,与前期政府防控思路不清晰、抗疫决心不坚定、紧急预案有缺失有密切关系。在思想认识统一后,官员的执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扩大问责范围,不仅对主要官员要问责,也要对公务员执行团队问责,将防疫执行结果作为问责官员、幕僚与公务员队伍的KPI,与薪酬、晋升、职位直接挂钩,督促其切实履职尽责。二是发挥立法会作用。2月24日特区政府已根据《紧急情况规例条例》(第241章)订立的《紧急情况(豁免法定规定)(2019冠状病毒病)规例》(《规例》)刊宪,为解决抗疫措施与现行法律法规冲突矛盾奠定了法律基础。接下来应围绕「动态清零」目标和「四早」原则,加快法例梳理,凡是不利抗疫措施实施的医疗卫生、公共政策等方面法规法条,立法会都应提出动议、予以搁置或紧急修例。这方面涉及个人信息收集私隐、私营医疗体系和隔离场地征用、内地驰援的医护人员资质、内地新冠防治药品器材供港资质标准、入境检疫豁免条例等。
二、完善执行机制。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一切」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全面统筹、精凖落实,成立高效运行的全港统一指挥中心,由特区行政长官担任负责人,成立专班,加强相关部门的统筹沟通和配合。二是为全民强制检测做好充足准备。特区政府已宣布3月进行全民检测。现阶段疫情已在社区全面扩散,很难追踪密接和次密接者,全民检测是截断疫情传播链条的必要方式。但全民检测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对检测出的大量阳性个案如何完整有效的进行隔离及治疗才是问题关键所在。根据特首2月22日发言,香港目前隔离设施严重不足,当前约有3万名确诊或初确诊患者在居家等候中。因此,在展开全民检测前,与之相配套的隔离设施、物资与医护力量必须提前做好充足准备,确保全民检测后阳性个案能全部落实集中隔离,断不可再出现居家隔离甚至落街走动的情况。随著「火眼实验室」、「方舱医院」等迅速开建,香港已经具备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条件,下一步需要香港特区政府加强与内地驰援香港抗疫工作的有关部门沟通,围绕检疫、医疗、援建、隔离、保供、人员和物资通关等,建立意见收集报送管道,及时采纳。三是动员私营体系力量。现阶段特区政府掌握的防疫人手、物资、设施、交通运输等抗疫资源已经接近饱和,而在隔离、隔离人员运输、医治救护、疫苗接种等方面私营体系力量尚未有效动员起来,各大公立医院急诊室严重超负荷、床位爆满,大量密切接触者被安排居家隔离,确诊者没有专车接送只能自行坐计程车。特区政府应与工商界及各部门商讨,征用酒店、空置宿舍和公屋单位、公共场馆等用作隔离设施、安老院舍紧急疏散安置,征用小巴公司的私人车辆用于人员隔离运输。尤其是大规模动用私营医疗体系力量,虽然私立医院缺少负压病房难以直接诊治新冠病人,但可抽调医护人手投入到抗疫岗位上,进一步扩大私家医院疫苗接种范围,并在救护车、非新冠急诊、康复期病人护理等方面进行支援。四是特区政府必须痛下决心,改变现行个人信息追踪模式。目前的抗疫信息追踪模式在「个人私隐保护」限制下漏洞重重,例如「安心出行」长期未能实名,即将执行的疫苗通行证,在推出前即存在利用他人针卡的担忧。虽然政府强调这属违法行为,但这和居家隔离者违法外出一样,属于已经预料到可能存在的「法令禁止但实难杜绝」的抗疫漏洞。要落实「三个一切」,特区政府就必须痛下决心,推出建立在手机实名认证、信息采集及大数据基础上的数字化防疫体系,包括实施「安心出行」实名制及增设追踪功能,建立精凖的追踪信息系统,借助信息技术辅助精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精凖划定密切接触者、精凖划定风险地区等。五是多措并举,加快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建议由医生、社工、义工组成长者疫苗接种流动宣传站,深入安老院舍、社区加强宣传科普与现场诊断,大幅度提高适宜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接种进度。公布第四阶段「疫苗通行证」安排,进一步把范围扩大到公司、学校、政府机构(非雇员出入)等。六是密切关注疫情中的政治风险因素,及时回应民众诉求,做好沟通宣传,掌控舆论阵地。目前疫情失控已经导致偷渡内地人数增多、向内地外溢疫情、商户倒闭潮出现、因染病造成人手不足、医疗资源挤兑等现象。同时,香港社会围绕「动态清零」是否必要、能否做到等方面,还存在模糊认识、争执激烈。一些人还在宣称奥密克戎病毒后果不严重,没有必要「动态清零」;强调香港和内地制度、民情、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作为难以效仿内地行之有效的科学防疫措施的借口。越来越多的市民抱怨通关遥遥无期,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干扰。疫情控制好坏直接关系到香港社会大局稳定、特区政府管治团队的社会威信。建议中央和特区政府加强宣传工作,通过科学事实和有说服力的论述,增强社会各界对抗疫必胜的信念,增强大家的配合意识和全局观念。在非常时期要及时回应社会诉求,解决社会焦虑。例如,特区政府目前对香港居民提供的免费新冠治疗可以对持探亲签证、双程证的非香港居民覆盖,减轻其居港患病医疗费用支出,防止因大规模离境造成的疫情外溢内地;通过利益驱动、严格执法,推动市民遵守政府抗疫条例;加强舆情管理,避免社会杂音对政府抗疫施政的干扰。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关注
文 | 华润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香港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严重威胁市民生命安全,新增确诊数呈几何级上升。习近平总书记就支援香港抗击疫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特区政府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把尽快稳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香港社会大局稳定。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特区政府做好防疫抗疫工作。
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包含「一个责任」、「三个一切」、「两个确保」与「全力支持」。其中,「一个责任」是对特区政府履行抗疫主体责任的要求。 「三个一切」是内地动态清零模式成功的核心要素总结。「两个确保」是香港抗疫的总体目标。而「全力支持」则是对内地有关部门的要求。总书记的指示为香港抗疫提供了明确的方法论,表达了中央对香港疫情工作的关切和重视,是香港抗疫的最高动员令,在当前抗疫严峻形势下,具有「拨云见日」「定海神针」的重要意义。
首先,指示终结了香港抗疫在「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之间难解难分的路线与价值争议,给香港社会传递了关于抗疫路线和前景的权威信号。香港经济高度依赖内地,如果因为防控疫情不力长期无法通关,对于香港经济会造成不能承受之重,而且会对即将到来的特首选举、25周年回归庆祝活动以至中共二十大顺利召开,都将造成不利影响。「与病毒共存」思想没有顾及后遗症尚难定论、老人小孩接种疫苗比重不高等情况,不符合生命至上的理念。因此,「动态清零」是香港与国家共进退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在「动态清零」上统一思想和认识,在行动上才不会徒有其表、处处走样,才可以早日达到与内地通关标准。经过此次疫情爆发的沉痛教训,从香港政府到民间对「动态清零」的抵触情绪明显降低。总书记的指示起到了凝聚人心,引领和推动香港抗疫朝著科学有效方向前进的重大作用。
其次,指示将香港抗疫的「动态清零」工作上升到国家级层面,形成了「一国两制」框架内「中央支持—特区主导—社会协同」共同体模式的抗疫新体制和新形态,内地「动态清零」成功模式中的关键要素可以有条件引入香港实施。我们留意到,之前在「与病毒共存」的思想影响下,香港疫情管控在关键要素上处处走风漏气。例如,在早预防方面,老人小孩疫苗接种严重滞后。早发现方面,港康码上线不断推迟,申请人数偏少,流调追踪不到病毒感染人员。早隔离方面,对机组人员豁免检疫,成为本轮疫情爆发的源头;疫情管控采取简单的流调+小规模的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没有连同「禁足令」一起实施。早治疗方面,前期医疗设施筹划准备不足,造成疫情爆发后医疗资源挤兑。总书记的指示,有助于香港社会按照内地「动态清零」的成功模式,排除干扰,针对前期短板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堵塞走风漏气。
再次,指示确认建立中央、粤、港三方协调总机制,构成香港防疫的行动框架,相信有广东和中央企业的驰援抗疫,有助于解决香港抗疫过程中独自作战、资源与能力不足、信息割裂等问题,可以围绕「四早」整合资源、发挥一盘棋精神,形成整体合力。
针对前期抗疫短板不足,对下一步香港抗疫工作我们有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落实「一个责任」。特区政府管治班子及全体公务员应深刻明晰「主体责任」的内涵和意义。由于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抗击疫情工作上,中央政府不会直接指挥命令,而是全力以赴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谋划执行还是要靠特区政府,为此,特区政府决策要科学、行动要果断、执行要有力,坚决克服躺平心态、软散犹豫不作为的作风,想方设法把疫情压下来、控制住、归于零。这方面政府官员、立法会议员责任重大。一是加强对官员的问责。第五轮疫情的迅速蔓延,与前期政府防控思路不清晰、抗疫决心不坚定、紧急预案有缺失有密切关系。在思想认识统一后,官员的执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扩大问责范围,不仅对主要官员要问责,也要对公务员执行团队问责,将防疫执行结果作为问责官员、幕僚与公务员队伍的KPI,与薪酬、晋升、职位直接挂钩,督促其切实履职尽责。二是发挥立法会作用。2月24日特区政府已根据《紧急情况规例条例》(第241章)订立的《紧急情况(豁免法定规定)(2019冠状病毒病)规例》(《规例》)刊宪,为解决抗疫措施与现行法律法规冲突矛盾奠定了法律基础。接下来应围绕「动态清零」目标和「四早」原则,加快法例梳理,凡是不利抗疫措施实施的医疗卫生、公共政策等方面法规法条,立法会都应提出动议、予以搁置或紧急修例。这方面涉及个人信息收集私隐、私营医疗体系和隔离场地征用、内地驰援的医护人员资质、内地新冠防治药品器材供港资质标准、入境检疫豁免条例等。
二、完善执行机制。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一切」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全面统筹、精凖落实,成立高效运行的全港统一指挥中心,由特区行政长官担任负责人,成立专班,加强相关部门的统筹沟通和配合。二是为全民强制检测做好充足准备。特区政府已宣布3月进行全民检测。现阶段疫情已在社区全面扩散,很难追踪密接和次密接者,全民检测是截断疫情传播链条的必要方式。但全民检测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对检测出的大量阳性个案如何完整有效的进行隔离及治疗才是问题关键所在。根据特首2月22日发言,香港目前隔离设施严重不足,当前约有3万名确诊或初确诊患者在居家等候中。因此,在展开全民检测前,与之相配套的隔离设施、物资与医护力量必须提前做好充足准备,确保全民检测后阳性个案能全部落实集中隔离,断不可再出现居家隔离甚至落街走动的情况。随著「火眼实验室」、「方舱医院」等迅速开建,香港已经具备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条件,下一步需要香港特区政府加强与内地驰援香港抗疫工作的有关部门沟通,围绕检疫、医疗、援建、隔离、保供、人员和物资通关等,建立意见收集报送管道,及时采纳。三是动员私营体系力量。现阶段特区政府掌握的防疫人手、物资、设施、交通运输等抗疫资源已经接近饱和,而在隔离、隔离人员运输、医治救护、疫苗接种等方面私营体系力量尚未有效动员起来,各大公立医院急诊室严重超负荷、床位爆满,大量密切接触者被安排居家隔离,确诊者没有专车接送只能自行坐计程车。特区政府应与工商界及各部门商讨,征用酒店、空置宿舍和公屋单位、公共场馆等用作隔离设施、安老院舍紧急疏散安置,征用小巴公司的私人车辆用于人员隔离运输。尤其是大规模动用私营医疗体系力量,虽然私立医院缺少负压病房难以直接诊治新冠病人,但可抽调医护人手投入到抗疫岗位上,进一步扩大私家医院疫苗接种范围,并在救护车、非新冠急诊、康复期病人护理等方面进行支援。四是特区政府必须痛下决心,改变现行个人信息追踪模式。目前的抗疫信息追踪模式在「个人私隐保护」限制下漏洞重重,例如「安心出行」长期未能实名,即将执行的疫苗通行证,在推出前即存在利用他人针卡的担忧。虽然政府强调这属违法行为,但这和居家隔离者违法外出一样,属于已经预料到可能存在的「法令禁止但实难杜绝」的抗疫漏洞。要落实「三个一切」,特区政府就必须痛下决心,推出建立在手机实名认证、信息采集及大数据基础上的数字化防疫体系,包括实施「安心出行」实名制及增设追踪功能,建立精凖的追踪信息系统,借助信息技术辅助精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精凖划定密切接触者、精凖划定风险地区等。五是多措并举,加快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建议由医生、社工、义工组成长者疫苗接种流动宣传站,深入安老院舍、社区加强宣传科普与现场诊断,大幅度提高适宜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接种进度。公布第四阶段「疫苗通行证」安排,进一步把范围扩大到公司、学校、政府机构(非雇员出入)等。六是密切关注疫情中的政治风险因素,及时回应民众诉求,做好沟通宣传,掌控舆论阵地。目前疫情失控已经导致偷渡内地人数增多、向内地外溢疫情、商户倒闭潮出现、因染病造成人手不足、医疗资源挤兑等现象。同时,香港社会围绕「动态清零」是否必要、能否做到等方面,还存在模糊认识、争执激烈。一些人还在宣称奥密克戎病毒后果不严重,没有必要「动态清零」;强调香港和内地制度、民情、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作为难以效仿内地行之有效的科学防疫措施的借口。越来越多的市民抱怨通关遥遥无期,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干扰。疫情控制好坏直接关系到香港社会大局稳定、特区政府管治团队的社会威信。建议中央和特区政府加强宣传工作,通过科学事实和有说服力的论述,增强社会各界对抗疫必胜的信念,增强大家的配合意识和全局观念。在非常时期要及时回应社会诉求,解决社会焦虑。例如,特区政府目前对香港居民提供的免费新冠治疗可以对持探亲签证、双程证的非香港居民覆盖,减轻其居港患病医疗费用支出,防止因大规模离境造成的疫情外溢内地;通过利益驱动、严格执法,推动市民遵守政府抗疫条例;加强舆情管理,避免社会杂音对政府抗疫施政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