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五波疫情持续,连日来确诊数字屡创新高,本港医疗系统近乎「爆煲」,不少轻症或无征状感染者只能在家等候当局安排送院或移往社区隔离设施。早前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指,可考虑让轻症或无征状感染者多喝水及服食必理痛,进行居家隔离治疗,以减轻医疗压力。这亦导致本港近日掀起抢药潮,不少市民购入中西成药,以备不时之需。不过,市面上的止痛药多不胜数,究竟哪一类止痛药在服用后对身体负担较少?对此,我们综合了两款常见止痛药的特点及副作用,供大家参考。
市面上常见并具有退烧止痛效用的药物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
1.含扑热息痛的止痛药
扑热息痛(Paracetamol)具退烧止痛功效,适用于普通痛症,例如头痛、 肌肉痛、骨关节疼痛等,不但具消炎作用,药效相对较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弱。「必理痛」(Panadol)是市面上最为人所熟悉的一种药物,不过其实必理痛只是一款药物品牌,其主要成分就是扑热息痛,所以市面上其他含扑热息痛成份的药物,同样适合新冠患者服用,可以纾缓头痛和喉咙痛等症状。

注意事项:
- 药物成分对肠胃的刺激很少,因此无须与胃药同服
- 服用期间避免饮酒,免增肝脏负担
- 每天最大剂量为4000毫克(即8片药丸,每片500mg),只要使用分量恰当,此药相对较为安全,适合长者或小童服食
- 若一天服用超过4000毫克,就会有引发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此,如果已经服用含扑热息痛的感冒药,又须服用其他止痛消炎药时,便要多加留意,不可超过安全剂量的标准
副作用:
有机会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情况。不过此成分耐受性(指人体对药物反应作用降低的一种状态)良好,所以较为安全性,正常剂量下较少出现副作用。

2.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具有消炎、止痛功效,且有退烧作用,常被使用于受伤引起的肌肉发炎、退化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上。当中最为常见的成份就是布洛芬(Ibuprofen)。

注意事项:
- 一般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须经医生处方。其中,布洛分虽不用医生处方,但亦需在在注册药剂师监督下于药房出售或在医生指示下使用。
- 有哮喘、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士忌服
- 正在服用抗凝血剂的病人,以及痛风症、高血压、糖尿病或哮喘病患者,除非经医生指示,否则切勿随便服用「非类固醇消炎药」
副作用:
- 有机会引致肠胃不适、出血,甚至胃溃疡等情况。因此建议患者应饱肚服用,以减轻药物对肠胃之刺激。
- 长期服用此药有机会造成肠胃出血、溃疡,服用后出现大便变黑或大便出血等症状,如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此药(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或同时患有胃部疾病的人士,则可按个别需要配合胃药同服,以减低肠胃出血的机会。
服药三大疑问
1)新冠病毒呈阳性患者如果只有轻微征症,甚至无仼何病征,需要服食中西成药纾缓吗?
如无病征,新冠病毒呈阳性患者毋须服用任何纾缓性药物。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指出,纾缓性药物不能杀死病毒,只能纾缓不适症状,如头痛、发烧。扑热息痛等止痛药物可治疗针对新冠病毒引起的症状,并不是代表服用了这些药物后,就可以根治新冠病毒。

2)如阳性患者本身有慢性病,染疫后应否先停药?
任何有需要长期服药人士,停药前最好先咨询家庭医生。如患者贸然停药,一旦未能控制糖尿、血压指数,病情有机会更危险。倘若无法确定中西成药与现时服食的药物有没有相互作用,可先咨询药剂师。
3)有报道指布洛芬使新冠病情恶化,是否属实?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刺针》(The Lancet)一项研究曾提出假设,指服用「布洛芬」消炎药后,一种酶会强化,或会加剧恶化新冠肺炎病情。法国卫生部长亦曾警告,使用布洛芬可能会使新冠肺炎病情恶化,呼吁民众小心使用。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曾表示,除已知的副作用外,现阶段未有公开的科学证据显示布洛芬会令新冠病情恶化。此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英国国民保健署(NHS)也表示,现时未有更多证据证实服用布洛芬药物会对新冠肺炎病情恶化。不过,有专科医生指,新冠患者可先尝试服食扑热息痛,因为其副作用较布洛芬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更安全的选择。